歷史淵源
清流縣長校鎮客家服飾源於宋朝在此肇基的客家先民李氏家族。李氏先人把中原服飾文化帶到長校,並與長校當地土著風俗交融,形成了特有的長校客家服飾傳統工藝,之後隨著李氏後裔向外遷徙,長校客家服飾工藝也流傳到館前、四堡、里田、靈地等鄉鎮。
工藝特徵
長校客家服飾以中原漢民服飾為基調,吸收了清流畲族服飾艷麗的緄邊刺繡的裝飾特色,取材上也有些共性,這是有別於其他漢族服飾的地方。整體看來,髮髻、黑羅帕、手鐲、大襟衫、七分大襠褲、客家水褲、尖嘴繡花鞋,這幾乎是長校女性客家服飾的標配。
細看,髻子分長髻、短髻、圓髻3種,少婦梳長髻即風行閩粵贛的客家“船形髻”,約9寸,上下兩端用特製髻片撐起,使髻兩端高翹,最後插上金簪銀釵點綴;年長的婦女梳短髻、圓髻,以圖方便。衣裳和褲子的製作布料選用“士林藍”“綠標準”“烏紗”。“士林藍”是衣料,“綠標準”用以鑲小邊,“烏紗”布則用來鑲大邊。大襟衫的款式又長又寬,大邊小鑲。衣裳的領處及袖口處依邊沿鑲一道寬2寸的黑邊,再依著黑邊鑲二道約一分的綠邊,色彩對比強烈,大方整潔。肥大的衣袖折成三迭,既達到裝飾美的效果又能當錢袋使用,其衣袖很短,還需配一截小袖子。小袖子一尺長,用黑布鑲綠邊,臨時用針別在大袖口上,可隨時撤下洗換。褲子布料基本是深黑色的,褲口鑲一道暗黑大邊,二道綠色小邊,褲頭三尺多,比腰圍寬大一倍,為的是懷孕時方便。鞋的鞋面由兩種顏色的三片布料構成,中間繡篆體壽字,兩邊繡梅花。鞋前繡一拇指大的圓球,鞋頭尖而翹,俗稱“尖咀梅花鞋”,鞋底一般是女孩婚前自製的,也就是說女紅是客家女性重要的家教內容。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不論從材質、構成、製作甚至是穿著形態上,客家服飾藍衫都緊密的體現出客家婦女的勤儉,藍衫也幾乎成為客家文化精神重要的代表性符號之一。
傳承狀況
三明市清流縣作為客家之地,穿著客家服飾藍衫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亟需政府相關部門的保護。
傳承人物
馬玉英,女,漢族,1943年5月出生,2019年6月被評為清流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清流長校客家服飾技藝。
保護措施
清流長校客家服飾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為:清流縣長校鎮文化服務中心。
社會影響
技藝展示
2018年7月21日,清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風采展暨第二屆長校水果採摘節與電子商務上行推介會在長校鎮舉行。活動中,“非遺”風采展環節,《客家服飾》等獨具清流特色的“非遺”項目輪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