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溝從紀洪出老河口境內,進入河南省,翻過幾座山樑,到達跨兩省三縣的楊灣,在一座陡峭山崖的北麓,南水北調中段工程源頭清泉溝泵站映入眼帘。興建於七十年代初,襄陽地委組織數萬民工在艱苦條件下建設,為此60多位付出寶貴生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泉溝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襄樊市老 河口市
- 著名景點:清泉溝
- 修建時間:1969年10月
- 通水時間:1974年7月
- 長度:6700多米
清泉溝泵站作為引丹工程主體工程之一,興建於70年代。引丹工程經原水電部批准於1969年10月動工興建,1974年7月建成通水,水源為丹江口水庫,渠道設計引水能力10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210萬畝。主體工程有:庫內引渠、清泉溝泵站、清泉溝隧洞、總乾渠和排子河渡槽等大型水利設施以及乾渠、支渠、沿渠提水泵站、水庫、堰塘等,形成以引丹工程為骨幹、水庫為瓜、渠庫相通、引提蓄相結合的灌溉網路。
1972年7月1日在二劈山隧洞,那條長達6700多米長的隧洞,2000多民工早已進入施工現場。早上8點30分,突然暴風呼嘯,雷電閃鳴,大雨傾盆,大約50分鐘時間內,降水高達150多毫米。瞬間,大洪水湧入隧洞。在這最危急的時刻,洞內的黃楝知青和民工們臨危不亂,自救、救人,等候地面援救。但是,無情的洪水還是奪去了數名黃楝知青年輕的生命。
隨著國家南水北調中段工程的實施,丹江大壩的加高,這裡將淹沒在為庫區,丹江水直接入清泉溝隧洞,穿過綿延的山體,經地下數公里出山,然後流過鄂北崗地,直達北京!
如今,清泉溝隧洞又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鄂北引水工程將與襄陽引丹灌區共用一個取水口。
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清泉溝隧洞引水,途經襄陽市老河口、襄州、棗陽,隨州市隨縣、曾都、廣水,孝感市大悟縣。全長267公里,渠首設計流量38立方米每秒,總投資165億元,年引水7.7億立方米,主要用於鄂北城鎮生活和工農業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