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溝水利建設教育基地

清泉溝水利建設教育基地

湖北省老河口市清泉溝教育基地位於老河口市袁沖鄉境內,該鄉地處鄂西北交匯處,緊鄰南水北調中線取水源頭,是革命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泉溝水利建設教育基地
  • 位於:老河口市袁沖鄉境內
  • 被譽為:地下長龍
  • 始建於:70年代
景區簡介,景點,旅遊路線,

景區簡介

境內有漢朝王莽追劉秀的“自生橋”遺址,宋朝年間岳飛抗擊外侵時修築的宋長城遺址等,近代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地下長龍的引丹大渠穿境而過;節水灌溉領域中的偉大創舉——西瓜秧式灌溉遍布全鄉崗地。
清泉溝泵站作為引丹工程主體工程之一,興建於70年代。引丹工程經原水電部批准於1969年10月動工興建,1974年7月建成通水,水源為丹江口水庫,渠道設計引水能力10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210萬畝。主體工程有:庫內引渠、清泉溝泵站、清泉溝隧洞、總乾渠和排子河渡槽等大型水利設施以及乾渠、支渠、沿渠提水泵站、水庫、堰塘等,形成以引丹工程為骨幹、水庫為瓜、渠庫相通、引提蓄相結合的灌溉網路。
作為引丹大渠的咽喉部分,清泉溝水利隧洞坐落在鄂豫兩省光化、鄧縣、淅川三縣交界處,全長6775米,高寬27米,是1969年,由光化民兵團共2800多人歷經一年多的奮戰,創造了日進度達到21米,平均每班5米多的高產記錄。清泉溝水利隧洞的成功貫通,澆灌了光化、襄陽、棗陽“三北”地區三千平方公里的崗地,使乾旱的千年荒崗薄地變成了林茂梁豐的鄂北江南。也就是在這個大興水利的時期,光化人民還創造性的發明了“西瓜秧”灌溉系統,被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同志評價為“偉大的創舉”,1958年12月,周恩來總理簽發了“獎給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湖北省光化縣趙崗人民公社”的獎狀,“西瓜秧”灌溉系統成為了全國聞名的水利建設典型。
清泉溝水利建設教育基地
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作為紅色兒女的袁沖人民時時、處處、事事帶頭起表率作用,先後奉獻3萬畝良田,用於建設國家大型水庫和引丹大渠,迎來了第一個水利建設的春天,以致於近1.2萬老區人付出鮮血和生命。

景點

清泉溝泵站 清泉溝泵站作為引丹工程主體工程之一,興建於20世紀70年代。主體工程有:庫內引渠、清泉溝泵站、清泉溝隧洞、總乾渠和排子河渡槽等大型水利設施以及乾渠、支渠、沿渠提水泵站、水庫、堰塘等,形成以引丹工程為骨幹、水庫為瓜、渠庫相通、引提蓄相結合的灌溉網路。隨著國家南水北調中段工程的實施,丹江大壩的加高,這裡將淹沒在為庫區,丹江水直接入清泉溝隧洞,穿過綿延的山體,經地下數公里出山,然後流過鄂北崗地......直達北京!小“宋長城”遺址 據《說岳全傳》和《正德光化縣誌》上記載,岳飛和金兀朮統帥的兩國大軍,曾在這裡進行過一場“三尖山戰役”。得勝班師之際,岳飛覺得這裡“上接關隴、旁通巴蜀、界連鄧淅、禁止襄樊”,為兵家必爭之地,遂令部將修築沿邊防牆並營盤,派兵據險守之,數度成功抵禦了金兵南侵,也留下了如今的遺址。

旅遊路線

老河口市——李紀路——袁沖鄉——紀洪——鄂西北梟雄陳別三舊寨——岳飛抗金“宋長城”遺址——清泉溝——南北北調取水源頭,行程約2個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