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鎮(黑龍江省通河縣清河鎮)

清河鎮(黑龍江省通河縣清河鎮)

清河鎮,位於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是通河縣的東大門,哈肇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駐有省屬森工清河林業局90%的事業區,東部接壤省屬松花江農場,南部與達連河隔江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河鎮
  • 地址:通河縣東部
  • 轄區:10個行政村
  • 面積:1396平方公里
  • 人口:5.2萬人(2015年)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情況,

簡介

清河鎮位於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是通河縣的東大門,哈肇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駐有省屬森工清河林業局90%的事業區,東部接壤省屬松花江農場,南部與達連河隔江相望。轄域面積1396平方公里,人口5.2萬人,轄10個行政村(朝鮮族村2個),25個自然屯,耕地面積16.7萬畝,其中水田10.7萬畝、旱田6萬畝。林地總面積1.26萬畝。
鎮域特有的優勢和潛力是:局鎮共存共建共享的發展優勢;接壤林區的生態化建設、林業經濟、勞務經濟的資源優勢;稻、牧、林、菌、藥的產業優勢;加工龍頭聚集的中小企業集群優勢;近山濱江山水明珠鎮建設的獨特地域優勢。
發展中的清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強縣戰略為指針,以開放開發、增效增收、共建共榮為主題,著力推進項目建設、高產示範田建設、新農村基礎建設、中心城鎮開發建設“四大工程”。鎮黨委政府動員和組織全鎮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強力實施“傾情親民、產業富民、解困利民、實事惠民”發展戰略,為建設靚麗和諧新清河而努力奮鬥。
當前全鎮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良好發展態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全省環境優美鄉鎮、全省發展農村經濟先進鎮、省級生態鄉鎮”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清河鎮,源於駐地清河村名。清河村,原名“二道河子屯”。1920年建屯時,只有幾戶人家,因位於舊縣署以東第二條河流的東岸,故名“二道河子”。隸屬通河縣第二區管轄。1929年劃為第三區,轄有清河鎮、二站街等43屯。東北淪陷後期,設立清河村,並於江岸設立清河鎮碼頭。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3月,設定清河區,後改為第七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設定清河鄉。1958年10月,改稱清河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為清河鎮。

行政區劃

轄域面積1396平方公里,人口5.2萬人,轄10個行政村(朝鮮族村2個),25個自然屯,耕地面積16.7萬畝,其中水田10.7萬畝、旱田6萬畝。林地總面積1.26萬畝。
通河縣清河鎮

經濟情況

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5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4億元,第三產業產值0.3億元,鎮財政收入4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300元。全鎮有大小機動車輛3080台,有佳聯收割機15台,插秧機1250台,水稻脫粒機1740台。2005年全鎮養魚水面0.2萬畝,年產鯉魚65萬公斤,產值325萬元。栽植北藥沙棘3200畝,年鎮財政收入增加100萬元。
清河鎮物產豐富,土肥水美。林木資源得天獨厚,生產紅松、曲柳、黃鳳梨等十幾種名貴樹種,年採伐量20萬立方米。藥材種植有沙棘人參、五味子、龍膽草等中藥材20多個品種。耕地是由黑土衝擊平原肥沃土壤形成的。境內有西北河、大古洞河小古洞河三條河流,河水源於小興安嶺山泉,保證了全鎮水田無污染水源灌溉。以回歸自然為主題的旅遊業日新月異,月牙湖觀光、青山漂流、原始森林遊覽,朝鮮族農家用餐,令人流連忘返。清河鎮工業園區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水平達到省級規範化標準。園區有優越的區位、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便捷的交通和優良的投資環境。落戶工業園區的企業43家,這些企業建設項目以木材深加工、農戶品深加工、玻璃、家具為主,部分產品出口到美國、日本等國家,其中,鳴贗米業、振興木業和忠輝米業年產值分別可達到500萬元、3000萬元和3400萬元。農業園區水稻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量1萬噸,是省級綠色水稻生產基地,A級綠色大米已形成產業化鏈條,實行單品種種植,單品種加工,單品種銷售,市場供不應求。
清河鎮堅持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積累式發展與林業聯合開發建設的路子,使城鎮基礎建設和城鎮亮化、美化、綠化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城鎮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全省環境優美鄉鎮、全省發展農村經濟先進鎮、省級生態鄉鎮”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