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清江文廟)

文廟(江蘇省淮安市文廟)

清江文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江文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它位於江蘇省淮安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廟
  •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輪埠路173號
  • 南北長:約200米
  • 東西寬:約70米
簡介,歷史,建築,景點現狀,地圖信息,

簡介

清江文廟。總占地面積約14000平方米。
清江文廟清江文廟
明嘉靖九年(1530年),工部主事邵經濟在此處建崇景堂,始稱清江書院,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為文廟。時因清江浦隸屬山陽(今楚州),山陽縣設訓導駐此,又稱山陽縣學。道光三年(1823年),總河黎世序移向正南重建,二年工成。惜鹹豐十年(1860年)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漕督吳棠重建大成殿。現存大成殿和崇聖殿等核心建築。大成殿位於文廟中軸線的中心,南面有月台,四周有迴廊,單檐歇山頂,龍脊魚尾,飛檐翹角,面闊5間24.6米,進深3間9檁13.7米,通高15米,總建築面積520平方米。崇聖殿位於文廟後部,硬山頂,面闊5間21米,進深3間9檁11米,脊高11米,檐高8米,建築面積231平方米。該組建築為蘇北地區所存不多的典型文廟建築遺存。2002年10月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清江文廟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當時時任工部主事邵經濟在清江浦運河邊建崇景堂,始稱清江書院。這就是文廟的前身。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河道總督于成龍奏請改清江書院為文廟,當時清江浦隸屬於山陽縣,山陽縣遂設訓導員駐此,又稱“山陽縣學”。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山陽縣訓導撤回,改為清河縣學宮,清河教諭進駐,設教諭一人,訓導一人,廩膳生員20名,增廣生員20名,附學生員23名。至此,清河縣正式有了自己的學堂,雖為學宮,但周邊多有流民棚戶雜居其中,並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氣候。
道光三年(1823年),河道總督黎世序見文廟亟待大修,決定擴建學宮並移向正南重建。“淮揚道沈丙章、淮海道林則徐先後監司此土,籌計官幣,聞諸大吏,於是即故地而廓之,拓地若干畝,為屋若干楹,宮殿堂廡、門坊樓閣若干”、“楹盾堅緻,易陋為壯,增卑而崇,煥若神明,一新視聽”(《光緒丙子清河縣誌》)。三年後,重建工程完工,“始於道光元年冬十月,告成於四年秋九月,凡用金錢四萬三千 ,半出於官,半出於民”(《光緒丙子清河縣誌》)。據說當時,還曾在學宮內修了個寶塔,這引起許多人士的異議,有人認為寶塔乃佛家象徵,於儒家學宮不相融洽,經學大師潘德輿(山陽縣車橋鎮人)專門撰文,認為寶塔可修,寶塔在佛家有佛家意義,在儒家也有自身意義,兩者是兩回事,且儒釋本就有相通之處,為何不可能。潘德輿的文章一出,立刻就平息了爭論。可惜,後來寶塔還是倒了。道光二十四年,山陽縣修龍光閣,缺少一寶頂,人們想到了這倒塌的寶塔頂,於是將此寶塔銅頂便安在了龍光閣上了。
清鹹豐十年(1860年)二月,捻軍攻破清江浦,焚毀了大成殿等周邊諸多建築。
同治四年(1865年),漕運總督吳棠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等。提到吳棠,其祠就在文廟以東不遠處。當年清江城就是時任縣令的吳棠拆高家堰的條石建造的,後因石料緊張,就在此圈圍,形成文廟在城外,關帝武廟在城內的格局。此乃兵家之大忌,儒家所不容。南京制台和其他州縣連連上告。由於吳棠對慈禧有贈賻銀之恩,吳棠不但沒有被彈劾,官位反而一升再升,後提升為四川總督,且駐節在清江浦。因此,清江城被保留下來。清江城這種文在外武在內格局在中國封建城垣建築史上堪稱空前絕後了。從清同治四年建城到解放後城牆被拆除,清江城前後存在八十餘年。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在此改辦孔廟國小,每年四月二十一日還在文廟祀鄉賢吳稼軒先生。民國時,從文廟附近到花街處,區劃為孔廟鎮。此後,文廟或為軍營、庫房。
2001年,文廟大修,使得有著近500年的古老建築又煥發了青春。修建後的大成殿,迎門正中處畫有一幅孔子巨幅畫像,畫像摹本於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圖。”畫中孔子慈眉善目,鶴髮銀須。畫像上方是清朝康熙皇帝題寫的“萬世師表”匾額。畫像兩邊高掛一幅名聯:“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門者,辟之宮牆。”再兩側,為“四配”畫像,四配即復聖顏回,述聖孔汲,宗聖曾參,亞聖孟軻。孔子像及“四配”畫像下方各有祭案,上置香爐、燭台、祭器、兩側陳列有玉磬、編鐘等祭祀禮器,頗為壯觀。大殿內東西兩側排列的則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堰、顓孫師、朱熹“十二哲”站像,他們都是繼承並發展儒家學說有所成就的學者,都是提倡“仁、義、禮、智、信”,“恭、寬、信、敏、慧” ,“溫、良、恭、儉、讓”等這些儒家思想與品德的大儒。“十二哲”站像上方東西各有一幅仿漢畫像風格的孔子周遊列國壁畫圖。壁畫取材於孔子師生一行週遊途中的《靈雲郊迎》、《匡人解圖》、《子見南子》、《宋人伐木》等八個故事。大殿的後牆兩邊,書寫了從《論語》中精選的三十多條耳熟能詳的孔子名言、名句。

建築

清江文廟進門處設有華表一對,柱身表以漢畫像,述孔子週遊六國的故事。向里為一般文廟的第一進門——欞星門,這裡所謂的門是一座六柱五門的石質牌坊。入欞星門,才算正式踏進文廟。所謂欞星據說是天上有個天鎮星,即欞星。古代人認為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主得士之慶”。因此文廟的第一座門以此命名。所以民間也稱孔子為文曲星下凡,掌管文人士子的命運。過欞星門為大成門,大成語出《孟子·萬章下》中的語句“孔子之謂集大成”。站在大成門門口就可見到黃瓦朱牆、巍峨壯觀的大成殿了。大成殿是整個文廟建築群的主體建築,位於文廟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文廟的精華所在。大成殿石基高台,琉璃黃瓦,紅牆斗拱。大殿主體為單檐歇山頂,龍脊魚尾,飛檐翹角。殿四周有二十四根朱漆立柱形成迴廊。殿前有月台,環以石欄,在此可舉行祭祀儀式。斗拱飛檐下有藍地金字匾“大成殿”。 大成殿後有崇聖殿,硬山頂式建築,隔扇雕窗,古樸典雅。
早年間,大成殿與崇聖殿之間還有明倫堂、尊經閣。明倫堂是學生上課的地方,今天稱為教室。我國古代社會的教育職責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社會倫理道德,明白做人的行為規範,所以稱為明倫。尊經閣是收藏儒家經典著作的藏書處,相當於今天的圖書館。大成門東有名宦祠,西有鄉賢祠;名宦祠內是祭奉曾在地方上有口碑有政績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員。鄉賢祠內供奉的是在地方有過貢獻或為建文廟出過財力的鄉紳。大成門之前有泮池,池上有環橋,左有更衣廳,右有忠孝祠。此外周邊還有黎公祠、齋房、教諭室、訓導室等建築。殿前還曾有照壁,上書“宮牆數仞”四個大字,是宣揚“和為上,忍為高”的儒家思想。其筆力雄健,為早年清江邑人汪敬書寫。殿內外還有明清石刻斷碑數塊。這些文化遺存隨著時代的更替現已一切灰滅,無一存者。
後來經過翻修的清江文廟,不僅是原有建築物形體的重修,還是作為儒家傳統文化在清江浦的歷史見證。也給清江浦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拓寬了活動休閒的空間,還是廣大民眾學習和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場所。文廟周邊的仿古建築,造型各異,高低錯落有致,青磚小瓦,粉牆坡屋,古樸典雅,與文廟古建築融為一體。沿街坐落著美食、娛樂、茶肆、書畫等商鋪。且文廟背枕古運河,右有號稱國師道場的慈雲寺,左有觀音庵、陳潘二公祠、吳公祠、斗姥宮等文化旅遊景點,可堪稱為淮安的夫子廟了。

景點現狀

近年來,隨著旅遊興市戰略的實施,清江文廟的開發利用步伐正在加快。廟內大成殿等古建築的修繕已大體告成。淮安市文化部門擬把清江文廟及周邊地區建設成為一個集教育、旅遊、古玩交流、風味小吃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場所。屆時,清江文廟將成為淮安大地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國內外大量遊客來此觀光。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輪埠路229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