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究了在清末民初這一中國社會由傳統向近代轉型的歷史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闡釋了職業教育與實業教育的關係、職業教育思想的演變及其與職業教育體系的初步形成,歸納總結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特點、功能及其在晚清社會的地位。同時,對中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進行了客觀的分
析。對於我們進一步研究中國近代以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推動當代
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學術史回顧
二 清末民初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徵
1.職業教育由附設于洋務實業到獨立設定
2.職業教育體系初步確立
3.職業教育思潮的萌蘗
4.女子職業教育的濫觴
第一章 清末民初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一節
洋務運動與職業教育的發端(1866—1904)
一 中國古代的職業技術教育
二 洋務運動與職業教育的萌芽
三 洋務學堂的創辦
第二節 清末新政與職業教育的發展(1904—1911)
二 清末新政與實業教育制度的確立
三 實業學堂的發展
第三節 辛亥革命後
職業教育制度初步確立(1912—1922)
一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 民初的教育改革與職業教育制度的確立
三 職業學校的發展
第二章 清末民初職業教育思想
第一節 左宗棠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左宗棠生平簡介
二 左宗棠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批判舊學,倡導實學以圖國強
2.教授新學,派遣留學以精進學業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求培育實才
三 左宗棠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二節 張之洞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張之洞生平簡介
二 張之洞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實業教育之作用
2.實用人才培育之途徑
3.實業學堂之教學方式
4.實業教育之師資
5.實業教育制度建設
三 張之洞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三節 鄭觀應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鄭觀應生平簡介
二 鄭觀應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商戰”“學戰”相結合
2.西學“體”“用”兼備
3.構建實業教育制度
三 鄭觀應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四節 張百熙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張百熙的生平簡介
二 張百熙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從實際出發,貫徹“取與用出於一”的教育思想
2.重視人才、人盡其用的辦學理念
3.主張建立分科大學和創辦實業教育
三 張百熙實業教育思想的地位
第五節 康有為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康有為生平簡介
二 康有為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實業教育之目的
2.實業教育之途徑
三 康有為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六節 梁啓超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梁啓超生平簡介
二 梁啓超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智農工商”思想
2.學校教育和補習教育相結合
3.向西方學習
4.“敬業樂業”精神
三 梁啓超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七節 嚴復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嚴復生平簡介
二 嚴復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實業教育在於強國富民
2.重視西學的學習
3.結合實踐、因人施教的教學理論
4.為實業教育正名,養成自信職業觀
三 嚴復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八節 張謇的職業教育思想
一 張謇生平簡介
二 張謇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多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
2.“父教育,母實業”
3.人才要按需培養、因地制宜
4.“學必期於用”的生計觀
5.注重學生動手能力
6.職業道德教育
三 張謇職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九節 盛宣懷的實業教育思想
一 盛宣懷生平簡介
二 盛宣懷實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實業教育應洋務之需
2.技術學堂與留學之人才培養途徑
3.教與學須注重實學、實踐
4.實業教育學制思想
三 盛宣懷實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十節 蔡元培的職業教育思想
一 蔡元培生平簡介
二 蔡元培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職業教育“為人計”與“為事計”
2.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關係
3.職業道德培養
4.職業教育應重視社會調查
三 蔡元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十一節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
一 黃炎培生平簡介
二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職業教育的目的
2.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
3.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
4.職業道德教育
三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十二節 陶行知的職業教育思想
一 陶行知生平簡介
二 陶行知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職業教育的宗旨
2.職業教育的開展
3.職業教育的主體對象
三 陶行知職業教育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第三章 職業教育體系
第一節 職業教育的法制化
1.職業教育法制化的歷史資源
2.職業教育法制化的社會條件
二 職業教育制度的發展與確立
1.職業教育制度的萌芽階段(1840—1904)——《壬寅學制》與《癸卯學制》
2.初步確立階段(1904—1915)——《壬子癸丑學制》
3.正式確立階段(1916—1922)——《壬戌學制》
三 清末民初職業教育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 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
一 近代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溯源
二 近代職業教育課程內容
3.清末新政時期職業教育課程內容
4.《壬子癸丑學制》中的職業教育課程內容
5.《壬戌學制》中的職業教育課程內容
三 中國近代職業教育課程特色
第三節 職業教育的教學管理
1.教育招生
2.師資來源
3.教育實踐
4.學生待遇與獎勵機制
第四章 民國時期職業教育團體
第一節 清末民初教育團體發展概況
一 近代教育團體的發展
(一)近代教育團體的由來
(二)近代教育團體的發展階段及其特徵
(三)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團體
二 清末民初教育團體的功用
(一)凝聚民間各種辦學力量
(二)傳播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
(三)推動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
(四)促進各類教育事業的發展
(五)完善了中國的教育制度
一 開展職業教育調查與研究
三 刊行《教育與職業》雜誌與出版書籍
四 試辦職業指導
五 結語
第五章 清末民初女子職業教育
第一節 女子職業教育的歷史發展
一 教會女學
二 早期女子實業教育
1.維新派創立的經正女學
2.清末女子實業學堂的創辦
三 民初女子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清末民初女子職業教育思想之嬗變
一 女子職業教育思想的發軔
二 女子職業教育思想的曲折發展
三 女子職業教育思想的成熟
第三節 清末民初女子職業教育的歷史評價
一 清末民初女子職業教育發展的進步性①
1.促進了婦女就業
2.促進了女權運動和婦女解放
二 女子職業教育的局限性
作者簡介
吳國榮,男,1963年12月出生,1986年畢業於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獲學士學位。2005—2008年在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攻讀專門史博士,並於2008年7月獲得博士學位,2007年晉升為正高級研究員,現任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近年來,先後承擔教育部高教司課題“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普通高校網路教育教學質量網路化評估系統研究與實踐”、教育部財政部課題“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台模式研究與示範套用”等,在《
中國遠程教育》《中國高等教育》《中國繼續教育》《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福建論壇》《
福州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了多篇文章,研究成果先後獲中央
電化教育二等獎榮獲福建省第七屆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中國遠程教育貢獻獎。所主持的項目曾獲得
中央電化教育館二等獎,中央電化教育館三等獎,
福建省教育廳二等獎,
福建省電化教育館和
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一等獎。先後被評為福建省精神文明積極分子、福建師大優秀共產黨員、福建師大十佳青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