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
- 別名:晉
- 所處時代:清朝
- 行政區劃:府、直隸州、縣
- 廢止時間:民國初年
清朝山西省有府九,曰:太原、平陽、潞安、汾州、大同、朔平、寧武、澤州、蒲州;有直隸州十,曰:遼州、沁州、平定州、忻州、代州、保德州、解州、絳州、吉州、隰州。總領散州六、縣九十。行政區劃太原府(領州一、縣十一)領州一:岢嵐...
澤州府,清代山西省所轄九府之一,是山西晉城市古稱,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澤州直隸州為澤州府。澤州府,東晉稱建興郡,北魏時稱建州,北齊改建州道行台,北周復稱建州,隋開皇三年(583)改建州為澤州,依境內獲澤河為名。唐宋仍為澤州,或稱高平郡,金改南澤州,後升忠昌軍節度。元置澤州司侯司,屬中書省...
兩京是京師(即北直隸)和南京(即南直隸);13布政使司簡稱13司,俗稱13省,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因習慣上也稱一個直隸區為一省,所以又有15省之說。布政使司(省)下轄府,府下領州,州下領縣。州有兩種:直隸布政使司的直隸州;隸於府的散州...
州,在歷史上曾是很大的行政地理區劃,上古傳說的九州,漢代的十三州(部),領州者可稱為一方諸侯,但以後州的地位每況愈下,清代已降至與縣並列。略有不同之處是,州的地理位置似乎更重要一些,多置於衝要地方,如直隸(今河北)省通州、昌平州,山東省德州,山西省朔州,河南省鄭州,江蘇省泰州等。清代因時...
該圖冊共列彩圖25幅,第一圖為大清帝國圖,餘下依次為直隸省、盛京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山西省、河南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陝西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貴州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西藏自治區的分省地圖。
河東道 河東道,是清朝到民國初期設定的道。河東道,清朝設定的道。轄2府3州:,蒲州府,平陽府,解州直隸州,隰州直隸州,霍州直隸州。
一、藩部納入清朝版圖的進程 二、藩部各區的設治過程 三、藩部各區的行政層級 四、藩部地區行政管理特徵及其變遷 下編 清代地方行政區劃沿革 第一章 順天府、直隸地方—直隸省 第一節 順天府 第二節 直隸地方—直隸省 一、省行政機構 二、省城 三、省域 四、守巡道 五、府廳州縣 第二章 奉天府、盛京—...
為中書省、行省的派出機構,與分省相類似,是為了彌補省區過大,政令行使不便的一種措施,設定在離省會較遠的地方,作為中書省、行省和郡縣之間的承轉機關,而省會附近的路、府、州、縣,則直隸於省,不設宣慰司道。有軍旅事時,又兼都元帥府。每道置宣慰使三人,從二品;同知一至二人,從三品;副使一至二人...
萬曆32年(1604年),沁州重新恢復為省直隸州,脫離汾州府,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樓縣有平陽府隰州改屬汾州府,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靈石縣改直隸為平陽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變。清康熙五年(1666)冀南道併入冀寧道,府縣遂隸。民國元年(1912)廢府。地理位置 汾州府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至潞安...
遼朝的一級行政區分為5道,道下設府、州、軍、城4種政區。金朝劃分為十九路。元朝共設12個行省(1箇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取代路成為第一級政區,另置其他行省和直屬宣政院或朝廷直接管轄(不屬行省)的其他地方。明朝設16行省(2個直隸和14個承宣布政使司),另外有主要7個附屬國。清朝分為十八省(布政使...
元中統年間,州徙。至元三年(1266年),將丙城併入平陸,元代元貞初仍分置。清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改解州為直隸州,邑為轄境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府州治,設道縣屬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平陸由省直轄為二等縣。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在運城...
第三節 順治、康熙時期中國行政區劃的演變與康熙時期各地修志情況 一、直隸府、州、縣設定沿革及修志情況 二、山西省府、州、縣設定沿革及修志情況 三、“盛京”府、州、縣設定沿革及修志情況 四、江蘇省府、州、縣設定沿革及修志情況 五、浙江省府、州、縣設定沿革及修志情況 六、安徽省府、州、縣設定...
蔚(yù)縣,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古稱蔚州,為“燕雲十六州”之一。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東鄰北京市,南接保定市,西倚山西省大同市,北枕張家口市。行政區域總面積3220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月,蔚縣總人口50萬人。蔚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唐堯時期,蔚縣屬冀州地。清代初,屬山西大同府。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明朝期間為山西布政司平陽府吉州,轄鄉寧1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轄蒲縣、鄉寧2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劃鄉寧縣為平陽府,降吉州為散州。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稱吉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吉縣解放,隸屬晉綏呂梁十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劃歸西北區晉南專區。民國...
清初,屬山西省平陽府。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設霍州直隸州,轄靈石縣。民國二年(1913年),屬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直屬山西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2月,以汾河為界,分治東、西兩縣,靈石西縣屬晉綏邊區,靈石東縣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成立靈東抗日縣政府,屬太岳專區...
清朝時平定仍然是直隸州,屬省轄,領壽陽、盂縣、樂平三縣,[清]實行都村制,縣下領鄉,鄉下轄都,都下統村。民國時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平定屬冀寧道。抗日戰爭時期閆錫山把山西改為七大行政區,平定屬第一區,實行區村制,設區公所,村公所,當時平定縣設181個村,村下為閭(25戶為一閭),閭下分鄰,...
雲州地名:燕雲十六州之一 ,自古為北方邊境軍事重鎮。1.有秦漢時期置的雲中郡,唐代置的雲州(平城),為山西省大同市的前身。2.河北省赤城縣縣城北部雲州鄉 3.山西省懷仁市 隋代屬雲內縣,唐代為雲中縣地。遼代分雲中縣,金朝,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升格為雲州。秦漢 秦漢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府、廳、州、縣,清代將地方行政區劃為省、府(直隸州、直隸廳)、縣(廳、州、縣)三級。府廳州縣為省級以下行政區劃。府 省以下的一級行政區劃,管轄若干縣(州、廳)。府的行政衙門所在地稱府治,即附郭縣。某些府親轄地方,無附郭縣。府的行政長官為知府,初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1753)改為從四品。雍...
接著澤州府、潞安府兩個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1930年,撤銷冀寧道,晉東南的各縣直隸山西省。1937年,抗戰爆發,八路軍挺進晉東南組建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太岳軍區,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與晉察冀邊區合併組建華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區。晉東南各縣均屬華北人民政府太行、太岳區領導。 於此同時:長治縣:於1947年分...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澤州隸屬於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司性質與省同,習慣仍稱:“省”)平陽府。洪武九年(1376),改澤州為直隸州,直屬於山西布政使冀南道(後改冀寧)。共轄四縣,即陵川、陽城、高平和沁水。清朝初期,仍沿明朝建制。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升澤州為澤州府,在原澤州所轄地區置鳳台縣(...
子孫孝愉,以蔭生授刑部主事,官至直隸按察使。史稱“一門三進士”。張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興縣。行伍出身的張旺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奉旨接替詹六奇,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滅元,於南京稱帝,分全國為20行省,華北地區的中書省腹里地區,拆分為山西行省、直隸行省兩省,九年改為山西布政使司、直隸布政使司,兩個承宣布政使司。清代崇德元年,復為山西、直隸兩省。直隸省轄十一府、七直隸州、三直隸廳、九州、一廳、一百零四縣,山西省轄九府,十直隸州,廳十二,州...
明代的桑乾河流域,存在府州縣與都司衛所兩套系統,以及相應的兩套管理體制與地方官員的編制體系。山西省大同府所轄州縣屬於行政系統,其管理系統為六部---布政使司(直隸府、州)---府(直隸布政司的州)---縣(府屬州),其地方官屬於文職系統,由中央任命。而山西行都司屬於軍事系統,其管理系統為五軍都督府一...
明代屬澤州直隸州,隸山西布政使司,清代屬澤州府,民國三年改屬冀寧道,民國十七年屬山西省。1941年,晉冀魯豫邊區為了紀念著名抗戰將領武士敏,端氏設士敏縣,1947年士敏、沁水二縣又合併為沁水縣。可見,端氏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沁水縣分設龍港鎮、中村鎮、鄭莊鎮...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降盂州為盂縣,屬山西省太原。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昇平定為直隸州,盂縣與壽陽、昔陽均屬平定。民國成立以後,廢州制,山西設雁門、冀寧、河東三道,盂縣屬冀寧道。後道撤銷。盂縣直屬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末,盂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四分區領導。民國二十七年(...
元初至元三年(1337年),又省并州——河曲、芭州(在河套)隸焉,屬太原路。明初,亦為州,洪武七年(1374年),改縣,九年復為州,仍轄河曲縣。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曲縣分出,隸屬於太原府。明正德年間外敵侵擾邊疆,保德州隸屬山西冀寧道。清朝時,隸屬太原。雍正二年(1724年),保德升為直隸州,...
春秋時期屬晉國,戰國時期先屬趙國,後屬燕國;西漢置廣昌縣,屬代郡;東漢初屬冀州中山國,後屬中山郡;晉屬代郡;隋朝改稱飛狐縣;明朝復名廣昌縣,屬大同府蔚州;清朝屬直隸省易州;民國3年(1914年)借淶水源頭之意,改名淶源縣。京原鐵路和108、112、207國道等交通幹線貫穿淶源縣全境。淶源縣已探明的有43...
五台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屬土石山區,東與河北省以太行山脊為界,面積2865平方千米,是忻州市面積最大的縣。轄6鎮、8鄉、1個五台山風景名勝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1個居民辦事處、249個行政村。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台縣常住人口為216178人。2021年...
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分雲中縣,設懷仁縣,隸屬於西京道大同府管轄。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升格為雲州,隸屬西京路大同府。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雲州降為縣,隸屬山西道大同路。明朝、清朝,為懷仁縣,隸屬於大同府。民國初年,為懷仁縣,隸屬於雁平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雁門道,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