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家

清初三大家

概念簡介

清初散文,時有被稱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汪琬。魏以觀點卓越、析理透闢見長,汪則寫人狀物筆墨生動,侯方域的影響最大,繼承韓、歐傳統,融入小說筆法,流暢恣肆,委曲詳盡,推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嚆矢

基本介紹

社會背景,代表人物,文學評價,

社會背景

唐宋古文的傳統,在明代受到了復古派學秦漢文和公安派竟陵派抒寫性靈的衝擊。明末清初,天崩地解,學者們倡經世致用,以振興民族。順應時代的要求,錢謙益、黃宗羲、顧炎武等學者都對散文寫作提出了一些要求,散文在清初大致上回到了講求“載道”的唐宋古文傳統上,並對“道”及其他方面作了修正和擴展。清初的論說文多為學者所為,他們留心世務,研經治史,發表意見,作品不僅是優秀的散文,也有學術和思想上的價值,如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王夫之的《黃書》、顧炎武的《生員論》、《形勢論》等。這時期明末的小品文處於衰落與蛻變期,作者仍然有人,如張岱、尤侗、廖燕等。由於時代的變化,他們的作品內容或沿襲晚明小品的文風,而以滄桑之思代替閒情之趣,或趨向嚴肅,如“匕首寸鐵,刺人尤透”(廖燕《選古文小品序》),隨著文網日密,也就逐漸消歇。

代表人物

侯方域(1618~1654)少有才名,入清未仕。早期為文流於華藻,功力欠深,自述“僕少年溺於聲伎,未嘗刻意讀書,以此文章淺薄,不能發明古人之旨”,有“春花爛漫,柔脆飄揚,轉目便蕭索可憐”之弊,後學八大家,轉益多師,臻於成熟。《壯悔堂文集》10卷,體裁多樣,內容廣泛,議論而指斥權貴的如《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答田中丞書》等,抒情而攄寫懷抱的如《與方密之書》、《祭吳次尾文》等,評說而論功罪的如《朋黨論》、《王猛論》、《太子丹論》等,或義正詞嚴,酣暢飽滿,或纏綿悱惻,聲情並茂,或雄辯汪洋,縱橫奔放,有唐宋八大家的遺風。敢於打破文體壁壘,以小說為文,則是寫掾吏、伶人、名伎、軍校等下層人物的作品,如《贈丁掾序》,歌頌丁掾廉潔正直,忠於職守的優秀品質;《馬伶傳》用藝人馬伶為求演技精進,投身為仆三年藝成的事跡;《任源邃傳》讚揚平民出身的任源邃抗清被捕,寧死不屈的高貴精神;《李姬傳》再現風塵女子李香識大義、辨是非的品德和節操,都“以小說為古文辭”,提煉細節,揣摩說話,刻畫神情,像《李姬傳》所選的三個典型事件,精擇李香對話組成,切合身份與心境,曲折生動,使人物個性鮮明,堪稱性格化的語言,突破陳規,具有短篇小說的特點。
魏禧(1624~1680)論文以有用於世為目的,要“關係天下國家之政”,反對模擬,不“依傍古人作活”,自謂“少好《左傳》、蘇老泉,中年稍涉他氏,然文無專嗜,唯擇吾所雅愛賞者”,博學多聞,身際易代,懷抱遺民思想,關心天下時務。人物傳記表彰抗清殉國和堅守志節之士,如《許秀才傳》、《哭萊陽姜公崑山歸君文》等,感慨激昂,低回往復,既有淋漓盡致的描摹,也有紆徐動盪的抒情,兼有歐、蘇之長。《大鐵椎傳》是其名篇,敘事如狀,寫身懷絕技的劍俠遭際和憤懣,神情畢現,豪爽照人,篇末寄意不為世用的感慨,耐人尋味。政論散文則識見超人,精義迭現,《蔡京論》、《續朋黨論》等獨出己見,議論風生,《答南豐李作謀書》,談教育人才應“恢宏其志氣,砥礪其實用”,觀點正確,方法可取,《宗子發文集序》提出積理練識,糾正模擬剽古之弊,識見精當,行文酣暢,凌厲雄傑,表現出善於議論的個性和明理致用的文章風格。
汪琬(1624~1690)散文力主純正,對侯方域《馬伶傳》、王猷定《湯琵琶傳》等小說寫法頗示不滿,偏於保守。所作原本六經,敘事有法,碑傳尤為擅長,“公卿志狀皆得琬文為重”,受到後世正統文士的推崇。《陳處士墓表》、《申甫傳》、《書沈通明事》等記事簡當不繁,代表碑傳文的水平。《答陳靄公書》、《陶淵明像贊並序》、《送王進士之任揚州序》等清晰簡要,自然流暢,與唐順之、歸有光等文風相近。記敘蘇州市民反暴政的《周忠介公遺事》,為世稱道,文以周順昌事跡為主線,寫東林黨人與閹黨的鬥爭,突出周被逮時蘇州市民仗義執言和群情激憤的熱烈場面,有些描寫如“眾益怒,將奪刃刃(毛)一鷺”,魏忠賢爪牙被打而“升木登屋”,抱頭鼠竄,真實生動,稱得上散文中的優秀作品。
近世論者提出廖燕可與“清初三大家”比肩。廖燕(1644~1705)字人也,號柴舟,廣東曲江(今韶關市)人。他思想之新穎,議論之大膽,甚至超過明代怪傑李贄。學術文《性論一》、《性論二》、《格物辨》等抨擊程朱理學,膽識過人,史論文《湯武論》、《高宗殺岳武穆論》、《明太祖論》等,推翻陳說,無所蹈襲,《金聖歎先生傳》真實生動,《半幅亭試茗記》抒寫性靈,文筆恣肆疏雋,議論深閎,在清初散文作家中確實別具特色。

文學評價

四庫提要》評為:“國初氣不淳,一時學者始復講唐宋以來之 矩矱。而琬與魏禧、侯方域稱為最工。然禧才縱橫,未歸於純粹,方域體兼華藻,惟琬學術最深,軌轍復正。廬陵、南豐固未易言,要之 ,接跡唐、歸,無愧色。”三人的成就,只是明代散文家唐順之歸有光的繼承人物,這批評是公平的。但他們並沒有確立自己的文學主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