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浙派印風(上)》是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正
基本介紹
- ISBN:9787229035662
- 作者:余正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 頁數:210
- 定價:73.00元
- 叢書:中國歷代印風系列
《清代浙派印風(上)》是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正
《清代浙派印風(上)》是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清代浙派印風(上)》是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正 內容簡介 《清代浙派印風(上)》講述了: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稱篆刻。篆刻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傳統藝術,迄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印面之內跌宕生姿,以一種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現出來,小小方寸...
《清代浙派印風》是2011年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清代浙派印風(下)》收集了元代官印、元代文人印、元代押印、元代印人傳、元代印學年表。元代印風以趙孟睥吾衍為代表的第一階段以一種精神上追求自然、清遠、古樸的藝術風尚影響了元代書畫的發展。目錄 凡例 圖版 趙之琛 錢松 屠倬 胡震 ...
《清代浙派印風(下)》余正著,由重慶出版社於2011-5-1出版 編輯推薦 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稱篆刻。篆刻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傳統藝術,迄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印面之內跌宕生姿,以一種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現出來,小小方寸之內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
《歷代印風系列:浙派篆刻》是200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法與篆刻類圖書,作者是余正。本書介紹了丁敬時代的印壇、浙派形成的原因、浙派命名的由來、八家印譜刊行情況、清末民國時期浙派主要印人、源自浙派的近現代名家等內容。內容簡介 《室內構成》是對篆刻歷史——浙派篆刻的研究。目錄 一、璀璨的明珠——浙派...
浙派篆刻,又稱“浙江印派”,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清代乾隆年間,由丁敬在錢塘(今浙江杭州)開創。“丁敬遠承何震,近接程邃,博採眾長,不主一家,治印宗秦漢,常參以隸意;講究刀法,善用切刀表達筆意,方中有圓,蒼勁質樸,古拙渾厚,別具面目。”“其後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
能作冶鑄金屬器具之范模的孫均,所能藝事甚多。工刻竹。書法長於篆、隸。善寫生,繪畫之花卉得徐渭和陳淳神趣。篆刻取法陳鴻壽,以切刀為之,刀法雄健,布局嚴謹,印風為浙派。其作品傳世不多,卻為後人推崇。孫均病逝於1826年,卒年五十。《八旗畫錄、陳文述撰傳、藝林年鑑》史書記載 賊退據旗鼓寨,士毅移軍...
是清朝文網漸密、文士遠禍避害心理的反映。朱氏選輯的《詞綜》,體現了他的創作主張。朱彝尊的詞論引起很大反響。其同鄉友人相與唱和,相互標榜,風靡一時。龔翔麟、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與朱共稱浙西六家。播揚朱的詞論最有力者是厲鶚,他創作上成就較明顯,使浙派的勢力更加興盛。浙派的創作詞調圓轉...
然繼起“浙派”詞人成就最大的,要推錢塘(今浙江杭州)厲鶚(1692─1752)。厲鶚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詞。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
丁敬創立了以古樸雄健的風格著稱於世的“浙派”,有別於柔美流暢的皖派。繼丁敬以後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他們連同丁敬合稱“西泠八家”。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對於丁敬在篆刻上的地位,其同時代的汪啟淑在《續印人傳》中作如下評論:丁敬的篆刻“古拗峭折...
他的用刀既不同於皖派,也不同於浙派,而是使刀如筆,宛轉流暢,刻出了他剛健婀娜的風格。“我書意造本無法”一印,在細白文刻法上,可說前無古人,戛戛獨造他把宋元圓朱文的刻法,發展到這種細白文的刻法,印中文字的方圓曲折,完全視印之形式隨機搭配而出,而這種白文的線條,最能體現出他書法的筆情...
第二章 浙派的技法解析 59 第一節 西泠前四家的字法、章法、刀法及製作技法 60 第二節 西泠後四家的字法、章法、刀法及製作技法 79 第三章 臨摹與創作 87 第一節 臨摹 88 第二節 創作 92 第四章 流派作品技法介紹 97 第一節 八家後續清代主要浙派印人 98 第二節 清末民國時期浙派主要印人 105 第...
《無雙譜》又名《南陵無雙譜》,清初浙派版畫,刊刻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繪者從漢代至宋1400多年間,挑選了40位廣為稱道的名人,如項羽、蘇武、李白、司馬遷等,繪成繡像並題詩文。由於這些人物事跡舉世無雙,故此圖冊稱為《無雙譜》,繪畫者是擅長人物畫創作的紹興人金古良,鐫刻者朱圭則是康熙時期的御殿刻工...
浙派印風,在變中求發展,為篆刻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作出了榜樣。系列叢書之一的《清代浙派印風(下)》,是繼上冊之後,繼續為讀者們展示了作為我國篆刻史上的一大流派浙派的印章珍品圖樣。這一時期篆刻作品雖然風格多樣藝術水平卻日漸滑坡。本書收錄了當時西泠八家最後兩位,以及他們的後人的優秀作品。他們的印風或嫻熟...
西泠八家,清代以杭州為中心的篆刻流派。其治印宗漢法常參以隸意,講究刀法,善用切刀表達筆意。直接開啟了近代篆刻。指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簡介 他們的篆刻藝術風格又被稱為“浙派篆刻”,是清代以杭州為中心的篆刻流派,直接開啟了近代篆刻。雖稱“浙派”,但其輻射遠不限於...
趙之謙(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漢族,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huī)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與吳昌碩、厲良玉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吳昌碩並稱“清末三大畫家”。自幼讀書習字,博聞強識,曾以書畫為生。參加過三次...
另有秦漢鑿刻官印風格的“大鶴尊者”,漢私印風格的“鄭文焯”,漢玉印風格的“瘦碧盦”,懸針篆風格的“鄭言疏”,宋元楷書押印風格的“大鶴”,元朱文風格的“鄭叔問考藏漢魏六朝碑銘造像文字記”,浙派印風格的“西陀居士”等等。鄭文焯用印,並不僅限於傳統的印風,如“高密”一印,即從印泥脫出,另外...
簡稱“吳門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沈周與其學生文徵明,畫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與取法南宋的浙派風格不同,盛行於明代中期,從學者甚眾,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陳道復、王榖祥、陸治、錢榖等,他們均為蘇州府人,蘇州別名“吳門”,因稱。在當時畫壇占有重要地位。吳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中、晚期的代表畫派...
文彭並首先用青田石作為印材,石章出現對篆刻藝術發展起了極重大的作用。何震創單刀款識,差落雄健,又大大豐富了篆刻藝術的內容。開拓了嶄新的領域。二人既開明清流派印章藝術之先河,又是"皖派"的創始人,後人合稱其二人為'文何派'。浙派 著名篆刻流派之一。清代乾隆之際,浙江印派在杭州由丁敬首創。丁敬遠承何震...
印學著作六冊。西泠:西泠橋,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山下,又名西林橋、西陵橋。著名風景區。丁敬(1695--1765)字敬身,杭州人。治印宗秦漢,參以隸意,善用切刀表達筆意,方中有圓,古樸蒼勁,別具生面。其後蔣仁黃易、奚岡、陳豫仲、陳鴻壽繼之而起,皆杭州人,號“西泠六家”。名浙派、浙西派。此譜收丁敬印...
而此時的吳門印派,自晚明以來已走過了流金歲月,趨於卑靡。當新興的、充滿著金石藝術韻味的浙派篆刻向吳門地區滲透、傳播時,立刻吸引了諸多吳門印人關注的目光,他們紛紛易幟,仿效浙派印風。像吳江郭麐、長洲王芑孫、太倉王應綬等,均為習浙派而有成就者。楊澥身居吳中,受地域傳統印風的薰染,創作長期師法典雅...
他豎起了清初印壇的第一面旗幟,為後來清代金石篆刻從沉寂中復甦並走向全盛劈開了道路。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金石篆刻漸漸進入興旺時期。浙江杭州的“西泠八家”較負盛名,擺脫了篆刻的浮華纖巧習氣,創立了健雄蒼古的浙派風格。“西泠八家”的篆刻家丁敬以“思離群”為創作理念,吸收秦漢藝術的精華,如一顆閃亮的明珠...
浙西詞派的開創者朱彝尊去世不久,乾隆年間錢塘(今杭州)人厲鶚,崛起於詞壇,承襲了浙西詞派的主張,並有所修正和發展,尊周邦彥、姜白石,擅南宋諸家之勝,成為清中葉浙西詞派的中堅人物,使得浙派之勢益盛。厲鶚之後,雖仍有詞人承其餘緒,然而日漸衰頹,勢如強弩之末。到了嘉慶年間,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張惠言...
這兩本篆學文字書籍流傳至今,己成為印學書籍的範本。其嘉惠印林,以利後學,實功不可沒。雲隱生活的時代是浙派印風的鼎盛時期,由鄧石如所引發的“印從書出”的創作觀是同治三年才被提出,所以雲隱篆刻風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乾嘉金石碑派學風的影響,得力於他對金石考證及國小的研究和書法上的深厚功力。黃惇認為:“...
其時的新安印派,亦稱黃山派、徽派、捥派,獨領風騷百餘年。至清代乾嘉時期,以浙江錢塘人丁敬為代表的浙派,又稱西泠印派異軍突起,奪印壇盟主之席,開千百年印學之奇秘。浙派由丁敬創始,繼起的有將仁、黃易、奚岡、陳豫锺、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合稱四泠八家。丁敬的篆刻集秦、漢之精華,變文、何之蹊徑,...
吳昌碩,名俊、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破荷、大聾、蒼碩、蕪箐亭長等,浙江安吉人。篆刻由浙派入,取道鄧石如、吳熙載而涉秦漢之境,鈍刀切石,於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朴。次子吳涵,得其真諦。有《削觚廬印存》《缶廬印存》行世。黃牧甫(1849年-1908年),是晚清印壇傑出的四大家之一,“黟山...
他和他領導的『浙派』開創了新的風格,一改當時的陋習。丁敬博學好古,精於鑑賞,尤精金石文字考據。在篆刻上,他吸收各代的精華,以碎刀治印,於漢印基礎上,借鑑明代諸家長處,自辟蹊徑,創造出一種高古、雄健的印風。於文彭、何震外別樹一幟,成為浙派開山祖,西泠八家之首。蔣仁篆刻宗法丁敬又有所發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