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武科考試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武科考試研究
- 作者:李林
-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548 頁
- ISBN:9787101160055
- 定價:168 元
- 裝幀:平裝
《清代武科考試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林。
《清代武科考試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林。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三卷:上卷“武科選士總論”循時代線索,探討武科考試研究之旨趣及其進路,以及歷代“以武選士”制度之衍變;中卷“各級武科分論”循層級線索,逐...
武舉,是武則天所始創的選拔武將的考試。中國歷史上的武舉制度創始於武周,武則天於長安二年(702年)開設“武舉”,選拔有武藝的人,次年又令天下各州教人習武,此後每年與明經進士一同考試,成為常科。至清朝時改稱武科。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是三聯書店195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商衍鎏。內容介紹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以論述清制為主,對其沿襲、變革者做了闡述;介紹了其源流、文體、文題及其選本,對考試的其他項目,如試帖詩、經義等皆有舉例釋義並加以分析;還介紹了科場案件與軼聞等內容。作者介紹 商衍鎏 (1874-1963)是停止...
本書匯集清代會試文獻98種,包括會試錄、題名錄、同年錄、同年齒錄、考官錄等,涉文科、武科、翻譯科等,依會試舉行時間排序,旨在反映清代會試考試的真實面貌,為清代人物和科舉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文獻。《會試錄》主要內容有“前序”、考試官、場務官、錄取貢士名單、三場試題與前幾名錄取貢士的試卷及考官批語、“...
本書作者:李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副教授、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著有《最後的天子門生——晚清進士館及其進士群體研究》(商務印書館,2017年)、《清代武科考試研究》(中華書局,2022年);另有專題論文20餘篇,見於中外學刊。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是2017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世愉、胡平。內容簡介 本卷為《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最後一卷,主要內容涉及“童試”、“鄉試”、“會試、”、“殿試”、“朝考”等清代科舉考試的幾個不同階段,又以“貢院與科場經費”、“考試文體及繕卷、閱卷條規”、“宗室、八旗之...
第四節 朝考 第五節 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照片五十四、五十五)第六節 考差 大考(附南書房、上書房)第七節 制科(博學鴻詞、經濟特科、孝廉方正、經學、召試)附表:清代會試年份科分表 清代殿試、會試歷科首選姓名表 清代殿試、會試歷科首選省份人數統計表 第四章 停科舉後之各考試 第五章 武科、翻譯科之...
其中吏部為六部之首,專掌文官的任免管理及考核獎懲;戶部掌管戶籍財經的政令;禮部掌管學校教育、科舉考試及禮儀、祭祀等事務;兵部掌管武職官弁的任免、考核、獎懲以及有關兵籍、武器製造、馬匹飼管、武科考試等事務,併兼管郵驛事宜;刑部掌管刑罰及監獄之政令,受理刑事案件,對死刑案件則會同三法司以定讞;工部掌...
第五節 殿試與朝考 一、殿試 二、朝考 第六節 武舉與制科 一、武科 二、制科 第七節 八旗宗室科舉與翻譯科 一、八旗宗室科舉 二、翻譯科考試 第八節 對落第舉人的使用 一、明通榜 二、中正榜 三、謄錄榜 四、大挑舉人 第九節 清代科舉制的弊病與改革 一、清代科舉考試制度的弊端 二、清代科舉制度的改革...
一路考下來,憑藉紮實的功底,何禮首先在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河南鄉試中得中武舉人。次年三月,何禮趕赴京城,參加丙戌科會試。清代武科會試由兵部主持,分內外兩場,外場考試科目為馬箭、步箭及弓、馬、刀、石,內場試《武經》,外場合格者才能夠進入內場。在會試中,何禮一路過關斬將,得中第22名。隨後他...
23.中國歷史上,一屆科舉考試中由同一地區包攬前三名發生在明朝建文二年,來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廣、王艮和李貫包攬了一甲前三的狀元、榜眼、探花。永樂二年則誕生了一個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科舉奇蹟:同樣是來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們包攬了此次科舉考試前七名!24.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省,是清代的...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五日皇上兩次諭旨,宣揚清代統治的武功,告誡八旗大臣要習滿語,苦練騎射,以鞏固統治。在紫光閣建立“下馬必亡碑”。“下馬必亡碑”後來移至武成殿院中。段飛龍就在這裡與天下武舉子一比武藝高低。自科考以來,常有作弊現象。朝廷得知武科內場考試槍手冒名頂替之弊漫延。從...
研究的清代《尼布楚條約》、《璦琿條約》,取得了一定的學術突破,填補了空白。主要成就 綜述 1.學術研究情況:進行了有關《尼布楚條約》、《璦琿條約》、民初《蒙古待遇條例》、《回疆條例》、《清代武科考試制度》等專題的研究,並寫了相關的專題研究文章,還參加了法史考證的撰寫工作。2.古籍整理情況:參加了數...
武童試是科舉考試制度之一, 乃武科初級考試。清制,三年一試, 於學政到任的第一年舉行,亦即學政於歲試考文童後考武童,科試之年不試武。考前在縣署報名,填寫履歷,開明具結,審查合格,方準赴考。縣試錄取後造冊送府試,府試錄取後造冊送院試,縣府原卷鬚合訂呈送,以備查對。未經縣試、府試,學政不得...
武鄉試,漢語詞語,拼音是wǔ xiāng shì,意思是明清兩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武科考試。解釋 明清兩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武科考試。出處 《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順治二年題準:武鄉試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舉行,各省武生,該州縣給文由布政司造冊,匯送監臨主考官考試,照額取中。”參閱《清...
武進士,是漢語辭彙,拼音為wǔ jìn shì,是中國古代在文科舉之外另外一種選拔武官的考試的出身制度。其是明清時武舉殿試及第者之稱。制度介紹 wǔ jìn shì 武 進 士 明清時武舉殿試及第者之稱。以清代為例,在鄉試文科舉行之後的兩個月,即於同年十月開武科鄉試。其內容分內、外兩場。外場試學射、步射、...
”朱熹的《四書集注》是清代文科考試的欽定教材,可見曹鑒倫對此書評價之高。相關文獻 拳界流傳關於曹繼武是心意拳傳人的說法出自一篇叫做《六合拳序》的文獻,其文略曰:“(姬際可)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於秋浦,時人不知其勇,先生習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聯捷三元,欽命為陝西靖遠總鎮大都督,致仕...
端技勇石,是古時武科考的的一科,民間練舞稱為拿石墩子。歷史介紹 技勇石,清代考選武童用物,私家練武亦用之。端技勇石,是把規定重量的技勇石,端起規定的高度和次數。這個不僅需要勇力,還需要技術,不然會出人命的。古代武科考試,分為弓刀石馬步箭,也就是拉弓射箭,舞鑄鐵大刀,端技勇石,射箭分為...
十、清代的制科 寬厚優遇的己未詞科 吹毛求疵的丙辰詞科 不景氣的經濟特科 十一、清代的武科 武童試 武鄉、會試 武殿試 十二、清代的科場案 順治丁酉科場案 康熙辛卯科場案 鹹豐戊午科場案 十三、科舉制度的消亡 “牢籠志士,驅策英才”之術 歷史的必然 附 錄 清代鄉、會試試題示例 清代科舉考試主要文體示例 1...
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是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許泰: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封爵、被皇帝收為義子、被賜國姓(朱...
十 清代的制科 寬厚優遇的己未詞科 吹毛求疵的丙辰詞科 不景氣的經濟特科 十一 清代的武科 武童試 武鄉、會試 武殿試 十二 清代的科場案 順治丁酉科場案 康熙辛卯科場案 鹹豐戊午科場案 十三 科舉制度的消亡 “牢籠志士,驅策英才”之術 歷史的必然 附錄 一、清代鄉、會試試題示例 二 清代科舉考試主要文體示例...
曹維城(1683年-1736?),字價人,又字敬亭,貴陽府人。清代武狀元。曹維城自幼習文練武。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中貴州武科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外場武科試馬箭、步箭、舞刀、掇石,文科試策問、文論、默寫武經,名列前茅,癸未科武舉殿試進士第一名,曹維城是貴州歷史上唯一的武狀元。曹維城官至雲南...
官制名。清代出任武職官員亦與出任文官相同, 必須有特定的資格, 稱之為“出身”,也可稱之為武官的來源或途徑。清制,武職出身有三:即世職、武科及蔭生。另有從兵丁中拔補者,稱為行伍出身,則不受上述三種出身限制。所謂世職出身,是指凡公以下、恩騎尉以上之世爵貴族,皆準按品級出任武職官;武科,是指...
清朝科舉基本承襲明制。清開國初時曾在順治年間兩次分滿漢兩榜取士;之後改為只有一榜,但不特別鼓勵滿人、蒙古人參加,把科舉入士之途留給漢人。滿人、蒙古人雖參加科舉雖然有較易考中的捷徑,但最後殿試頭三名習慣只授予漢人,即所謂旗人不占鼎甲。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間開科一百一十二次,進士二萬六千人;進士前...
乾隆十五年(1750年)適逢縣考,十六歲的李威光赴考,名列前矛,入選武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恩科赴省鄉試,金榜題名,高中武舉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京赴考,參加壬辰恩科會試,經過一系列激烈競技,殿試所有武科均得第一,欽點進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高中狀元。李威光狀元及第後,皇帝極為器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