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段飛龍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主要成就:清朝武狀元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五日皇上兩次諭旨,宣揚清代統治的武功,告誡八旗大臣要習滿語,苦練騎射,以鞏固統治。在紫光閣建立“下馬必亡碑”。“下馬必亡碑”後來移至武成殿院中。段飛龍就在這裡與天下武舉子一比武藝高低。
自科考以來,常有作弊現象。朝廷得知武科內場考試槍手冒名頂替之弊漫延。從乾隆二十六年決定改制。其實,在段飛龍應試前二年,就已經改為:文理但取粗通者,而文字漸輕;將《四書》論一篇裁去,只留《武經》論一篇、策一篇。此外,外場考試也有改革。為杜絕舞弊,嚴防假冒,採取了種種措施:外場考試時,凡首場合格的考生在身體上加印記,然後令考生親填姓名、籍貫、年齡在印冊上,前二場合格時再填寫一次,筆跡相同的方準入三場;考中的再將試卷與前冊磨勘核對,筆跡不符要追究。據兵部議復右侍郎張映辰奏稱:內場點名冊,例於入場後,書吏請外場監箭原冊照寫,殊不慎密,應如所請。令昭臣部司員記箭冊繕寫,同試卷送入。其監箭原冊不準給看。至分東西坐號時,止令監試提調等官密拆,親印卷面封固,等到受卷彌封后始拆閱,分別雙、單好及合式字樣,交入內簾。乾隆帝採納了。又據兵部議復浙江學政李國培奏稱武舉恃有護符,不赴會試,惟以欺凌武斷為事,請定議查辦等語,要求各該學政嚴查,小戒則飭,大則詳請題奏。由此可見,武科考試已經受到廣泛監督。
正是在這科十分嚴格的測試審查之後,段飛龍得以過關,終於奪取桂冠,成為一甲第一名武狀元。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策試天下武舉於太和殿前。賜中式武舉一甲段飛龍武狀元,授一等侍衛。該榜榜眼是李銓,河南虞城人;探花是楊培樞,籍貫不詳;均授二等侍衛。段飛虎等3人一甲武進士及第,二甲余大進等5人武進士出身,三甲趙廷魁等52人同進士出身。賜一甲一名段飛龍等60人武進士及第出身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