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是馬建農主講的課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北京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 責任者:馬建農主講人
- 主題:鄉土課堂
- 日期:2008-3-29
《清代北京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是馬建農主講的課堂。
《清代北京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是馬建農主講的課堂。版本首都圖書館 2010年9月載體形態館藏信息首都圖書館描述講座從清代北京文化的主體結構、清代北京文化發展階段的朝代特點及其歷史作用、清代北京文化發展的分期及其特點三個部...
與此同時,作者通過清代北京文化不同階段的文化表現及其特徵,深刻闡釋了清代北京文化從封建時代的集大成的文化體系逐漸分裂,並向近現代京城文化體系轉型的曲折歷程。另外,全書對清代北京文化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都城特色、清代北京文化在全國地域文化的地位以及其文化後續影響也做了詳備論述,顯示出作者在對清代北京文化...
第一章 清代北京的審美文化特點 第一節 清都北京:城市布局與審美形態 一、 旗民分治的內城外城 二、 審美文化的三種形態 三、 研究範圍與歷史分期 第二節 包容大氣:高度融合的審美創新 一、 滿漢風情的對峙交融 二、 南北文化的精華薈萃 三、 古今結合與西學東漸 第三節 帝都趣味:政治話語與審美風貌 第四...
清朝入關後,由於滿族遊獵文化影響,其皇帝不喜久居皇宮,多在宮外尋找風景優美之處居住。順治帝常居於南苑和皇城的西苑。康熙帝即位初期,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玉泉山南麓改為行宮,命名為“澄心園”,並在香山寺旁建行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清華園廢址上修建了暢春園,成為北京西郊第一處常年居住的...
《清代的北京學術與文化》是首都圖書館館藏的圖書,作者是劉仲華。主題 鄉土課堂 主講人 版本 首都圖書館 2010年9月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首都圖書館 描述 在中國古代的學術研究中,清代的學術研究在許多領域達到了最高峰,尤其北京地區,可稱得上才人輩出,著述如林。本期主講人將列舉孫承澤、劉獻廷、翁方綱、朱筠等...
玉雕(北京玉雕),流傳於北京市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北京玉雕又稱“北京玉器”,是流傳於北京市的一種玉石雕刻技藝。它興起於元代,始祖為全真道士丘處機。明代宮廷御用監下設玉作,匯集全中國治玉良師,北京的宮廷玉雕業由此出現興盛局面。清代北京琢玉工藝達到高峰。北京玉雕繼承宮廷玉作的技藝傳統,...
清朝時期,乾清宮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柩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靈柩(也稱梓宮)運往乾清宮停放幾天,再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文物價值 乾清宮無論從建築的規模、造型;大木的用材精良、結構設計的合理;彩畫等級、紋飾特徵、顏色使用、工藝做法等方面都著意刻畫,並採用了最高的等級。...
一、明朝定都南京時期的北平文化 一、明朝定都北京對京師文化發展的影響 三、南北兩個文化中心的並立 四、北京文化的繁榮發展 第二節 明代北京文化的主要特點 一、北京文化回歸傳統特色 一、宮廷文化的確立與進一步發展繁榮 三、儒學的發展變化及其產生的社會作用 四、士大夫群體的形成與士大夫文化的發展 五、民族...
第五節 清代北京地區建置沿革的特點 第十一章 民國時期 第一節 中華民國的行政建置 第二節 北京(北平)市的建置沿革 第十二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沿革 第二節 北京的行政建置 附:北京建置沿革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北京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在被契丹和女真族陸續擄掠到東北的漢族人中,以幽燕地區的漢族人占絕大多數,他們所說的方言是當時幽燕地區的方言,這樣就把北京及其附近的方言擴展到了東北各地。漢族人文化高,以所掌握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影響當地少數民族,漢語在東北各族語言中也就逐漸占了優勢。當地少數民族中有不少人在漢族人的長期影響下逐步...
琉璃廠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西至西城區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全長約800米。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裡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歷史上,遠在遼代,這裡並不是城裡,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
他的詞在意境方面分別表現出了情韻生動、渾融自然、含蓄婉約等特徵和風貌。這些風貌大大提升並增強了其詞的內涵及價值,使得其詞在明代詞壇上熠熠生輝,並為清代詞的中興開闢了道路。他的詞風影響了他去世後近半個世紀,對詞壇回歸南唐、花間、北宋風格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二十世紀三大詞學家之一的龍榆生先生說...
北京中軸線始建於13世紀,成型於16世紀,此後不斷完善,歷經逾7個世紀,形成了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群,見證了影響中國都城營建傳統兩千餘年的理想都城秩序。北京中軸線及其建築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內涵,與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古都城市發展史一脈相承,歷經數千年所構成的這一獨具魅力的古都城市營造體系,...
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經盛行。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蟬翼...
它以其文統的源遠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的豐厚清正而風靡全國、享譽海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顯赫地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座豐碑。截至2018年3月,師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中國19個省(市)計1211人,傳世作品2000餘種,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其影響延及近代,對當代為文亦不無啟迪...
《初任北大校長時的馬寅初》,《書摘》(北京),2005年第12期。 《墨學的流衍及影響——以墨家和道教的關係為考察中心》,《蒙文通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12月。 《賀麟年譜新編》,《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淮陰),2006年第1期。全文收入《現當代學人年譜與著述編年》,上海:...
在政治上,明代後期的君權有一定的鬆懈,而清朝又把 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為了鞏固其統治,製造了多起文字獄。最典型的就是明末可以和春秋時代相比的晚明思潮在 清代終結。知識分子不敢發表獨立見解而是鑽進故紙堆去考究古書,這就是所謂的乾嘉學派文化政策 剃髮易服是清朝範圍最大、堅持最久、衝突最多、影響最大...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廢止。同年清朝滅亡。晚清政治體制的變革,是中國社會發展和世界環境影響的產物,它既帶有其他後發現代化國家所共有的外髮型特徵,更映現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歷史內涵與深厚底蘊;它不僅構成了中國早期政治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環,更對此後數十年間...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清代散曲的社會文化環境研究、清代文人的散曲觀念研究、清代散曲作家研究等。內容簡介 清代散曲是當時最流行、最活躍的文學樣式之一,是真正“活”的文學。作者以散曲文本為主,結合散曲特徵及中國古代文體發展規律,將清代散曲放置於清代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綜合考察,探尋影響清代散曲...
他的詞在意境方面分別表現出了情韻生動、渾融自然、含蓄婉約等特徵和風貌。這些風貌大大提升並增強了其詞的內涵及價值,使得其詞在明代詞壇上熠熠生輝,並為清代詞的中興開闢了道路。他的詞風影響了他去世後近半個世紀,對詞壇回歸南唐、花間、北宋風格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二十世紀三大詞學家之一的龍榆生先生說...
北京的牌樓比別的城市多,數百年國都使北京的殿堂、廟宇、大建築群,以及需要紀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對要多,作為裝飾性的牌樓也就多起來。元大都時,全城分為50坊,明代分四城(區),36坊,清代分五城(區),坊依舊。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個原因。建築形式 從形式上分,牌樓只有兩類。一類叫"沖天式",也叫"...
清中後期開始,鳳尾裙常在禮儀及婚嫁的場合中出現,後來也衍生了不同的形式。清末時期各類洋貨大量輸入,琳琅滿目的貨品刺激著中國人的消費欲望,形成了崇尚奢侈的社會風氣。使這時期服裝的紋樣、裝飾工藝變得無比精細和繁複。此時的鳳尾裙單品也受到了此風氣的影響,且裁剪做條的形制為系列感的紋樣設計提供了表現的空間...
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設有門,稱為坊門。起先,這種坊門就像“衡門”那樣,由兩根立柱架一根橫木構成的,只是柱側安裝了可開合的門扇。老北京的牌樓比別的城市多。明代分為四城三十六坊,清代分五城,但坊沒變,這也是北京牌樓多的一個原因。北京有東單、西單、東四、西四幾處熱鬧的商業區,都...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重新認定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為腐乳釀造技藝(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王致和”於2006年年底被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2024年6月,王致和腐乳製作等多項非遺技藝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文...
北方園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葉已見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鎮一帶,北京皇家園林,湖泊羅布,泉眼特多,官僚貴戚們紛紛在這裡買地造園,其中不少即有意識的模仿江南水鄉的園林風貌。這種風氣自然也影響到了皇家的造園。清朝時期,由於清朝定都北京後,完全沿用明朝的宮殿,這樣皇家建設的重點自然的轉向於園林方面。那時,...
北京泥塑京劇臉譜 北京的泥塑彩繪臉譜起源於清代末期。究竟是誰把京劇舞台上的臉譜變成了泥塑彩繪臉譜的呢?人們說法不一。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花臉桂子”。在北京泥塑臉譜發展史上,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相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4年)前後,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此人能詩善畫,也是一位酷愛京戲的票友。靠...
三、京師糧食供應與消費 四、京師乏糧後果及應急措施 五、元大都城市貧民購糧證 第十章 清代北京賑恤機構的時空分布 一、京師外城糶米官廠的設立及分布 二、京師外城官私飯廠的設立及分布 三、京師其他賑恤機構的設立及分布 四、清代京師賑恤機構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影響機制 第十一章 北京城市郊區的形成與發展 一、...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曲藝團榮獲“京韻大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發展沿革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叫過很多名稱:在北京曾稱“京調大鼓”...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較為重視“中學西傳”特別是華人在這一過程中的特殊貢獻。其中關於辜鴻銘、陳季同的研究影響較大。2000年來,學術研究的興趣逐漸轉移到了關於清末民初學術文化的現代轉型、民國文化史的巨觀研究、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與認同,以及近代新名詞的學術文化內涵與功能等方面來。相關研究 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