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者(Tanaka,1917)棲息深度2-30公尺中文名淺海小鮋有毒魚類是科中文名鮋科經濟性是科號科名F304 Scorpaenidae食用魚類是中國大陸名淺海小鮋最大體長11cm觀賞魚類是其他中文名石狗公、石頭魚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英文俗名,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英文俗名
Cheekspotscorpion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棘棱具明顯的鋸齒狀。眼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大,端位,斜裂,下頜略長於上頜,下頷骨後端圓寬,延伸至瞳孔後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具細齒,齶骨無齒。鼻棘1個,尖銳。淚骨長方形,下緣各葉圓鈍無棘;外側無棘。眼眶下具第一及第二眶下骨,無第三、第四及第五眶下骨;第一眶下骨具1棱棘,第二眶下骨具1棘,長度為第一眶下骨的兩倍。淚骨中部具5輻射狀感覺孔管。前鰓蓋骨3-4棘;鰓蓋骨具2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發達,尖端向後上方。側篩骨具眼前棘1個。眶上棱高凸,具眼上棘與眼後棘各1個,具額棘,後方有時具後額棘。頂骨具頂棘及頸棘各1個。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翼耳棘、後顳顬棘及肩胛棘;胸鰭基部上方具1脈棘。眼間隔凹入,後方無頂枕窩。前鼻孔後緣具1皮瓣,體側無皮瓣或具有少數皮瓣。鱗中大,櫛鱗。側線斜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起始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第五至第六硬棘最長,第一硬棘最短,具硬棘XIII,軟條8-9;臀鰭起始於倒數第二硬棘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延伸稍超過背鰭基部,具硬棘III,軟條5;胸鰭圓寬且大,無鰭條分離,未延長至肛門,軟條16-18,具軟條16,具2不分枝,6分枝,9不分枝鰭條;腹鰭胸位,具硬棘I,軟條5;尾鰭圓形。體色暗紅色,具5條不明顯橫紋;頰部下側具1黑色圓斑;背鰭硬棘部具2-3列白色斑點縱列;背鰭軟條部、胸鰭、臀鰭及尾鰭紅色,鰭條散布暗紅色條紋。(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棲於淺近海之岩礁區底層,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夜行性,常停於礁石之上。深度多在30公尺內。
地理分布
漁業利用
肉質極佳的食用魚,清蒸或薑絲煮湯最宜。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及延繩釣、手釣,全年皆產,無明顯盛漁期,北部地區產量較高,市場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