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方案

深圳市人民政府於2022年5月4日印發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5月4日
  • 發布單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經驗做法切實加強城市安全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21〕6號)要求,我市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為統籌推進試點工作,結合省、市部署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持續推進深圳市“1+11+N”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圍繞“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三大功能,以先行示範的標準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為引領,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堅持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監管,做到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監控、全面預警,打造“陸海空天地”一體化的城市安全風險感知體系。
  2022年6月底前,重點提升燃氣、給排水、電梯、綜合管廊、電力管網和綜合交通等專項領域的監測預警能力。
  2022年12月底前,逐步完善城市生命線工程基礎平台建設,拓展生命線周邊環境風險感知能力、通信保障能力、防災韌性能力等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相關能力,打造廣域覆蓋、智慧型感知、精準預警、高效處置的超大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新模式。
  三、工作任務
  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包括生命線工程基礎平台建設、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生命線工程周邊環境風險感知能力建設、生命線工程通信保障能力建設、生命線工程防災韌性能力建設五方面,共45項具體工作內容。
  (一)生命線工程基礎平台建設。
  1.城市級物聯感知平台建設。建立統一的城市生命線物聯網感知終端標識體系,完善統一編碼和標準規範,實現終端身份的統一認證和有效識別。加快整合全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領域分散獨立、碎片化、煙囪式物聯感知資源,建立全市“統一感知標準、統一協定適配、統一設備接入、統一數據共享、統一套用支撐”的物聯感知平台。形成空間全域覆蓋的物聯網感知體系,支持城市全要素智慧型感知終端的泛在接入。(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國資委等)
  2.生命線工程專題庫建設。依託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大數據主題庫,建設生命線工程專題庫。會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制定生命線工程數據標準規範體系,明確城市生命線工程相關數據共享交換的條件,實現數據匯聚接入、整合分析、共享共用,促進各部門的信息融合。〔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含大鵬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下同),市城安院〕
  3.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依託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匯聚整合各行業領域監測數據,督促各單位提升管控效能,加強對行業領域耦合風險的分析預警,以“一張圖”形式呈現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實況和風險態勢,形成多主體、大聯動的應急管理協同處置機制,提升城市安全綜合風險治理水平。(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二)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能力建設。
  ——燃氣(油氣)管網監測預警領域
  4.城鎮燃氣管網壓力和流量監測。組織和指導城鎮燃氣供應企業依據《城鎮燃氣設計規範》(GB 50028)的要求,安裝城鎮燃氣管網壓力感測器、流量感測器,實時監測燃氣管網的壓力、流量等指標,並將管網壓力、流量、場站燃氣泄漏等監測數據共享利用。(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市燃氣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5.管道陰極保護數據監測。依職責分別組織城鎮燃氣供應企業、油氣長輸管道企業加強城鎮燃氣高壓、次高壓管道及油氣長輸管道陰極保護數據動態監測,綜合判定現役管道的陰極保護系統是否可有效減緩管道腐蝕速率;針對腐蝕情況嚴重的區域管線,持續最佳化陰極保護系統工作效能,確保管道腐蝕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市燃氣集團,各油氣長輸管道企業)
  6.餐飲行業可燃氣體濃度監測。住房建設部門嚴格履行行業監管責任,牽頭制定工作方案及機制,督促餐飲行業全面安裝使用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各區政府加強對屬地餐飲企業燃氣使用安全的管理,督促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並逐步實現聯網管理。(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7.地下空間可燃氣體濃度監測。組織各區、城鎮燃氣供應企業安裝可燃氣體智慧型監測設備,線上實時監測燃氣管網相鄰地下空間可燃氣體濃度,實現監測區域內燃氣管網泄漏的快速感知,以技術手段彌補人工巡檢的時效性盲區。(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地下空間權屬單位,各區政府,市燃氣集團、市城安院)
  8.地下空間可燃氣體濃度預警分析。對燃氣管網相鄰地下空間可燃氣體濃度數據進行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實時感知燃氣安全運行狀態。對燃氣泄漏燃爆風險進行研判分析,結合燃氣管網的建築信息模型(BIM)數據,綜合分析周邊危險源、防護目標、報警超限時長、密閉空間大小、人員密集環境和報警發生時間段等因素,評估報警事件可能導致的損失程度,按級別發出燃氣燃爆火災等安全風險預警。(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地下空間權屬單位,市燃氣集團、市城安院)
  9.挖掘機等機械動土施工作業燃氣管道保護監測預警分析。繪製全市燃氣管道保護管控一張圖,疊加全市燃氣管道數據、管道警戒區域、工地電子圍欄數據、挖掘機等機械位置數據、燃氣巡線員位置數據。設定管道警戒區域預警規則,實現挖掘機等機械闖入警戒區域且未簽署動土作業一張表自動預警。試點建設全市挖機、鑽機和盾構機車聯網終端定位基礎平台,實時監控挖機、鑽機和盾構機位置及運行軌跡,關在線上主和司機信息,做到人機綁定。(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各區政府,市捷運集團、市燃氣集團、市城安院,施工作業單位)
  10.油氣長輸管道高后果區監測。組織各油氣長輸管道企業接入油氣長輸管道高后果區分布信息,包括管線日常巡檢的高風險、高后果區域描述,易腐蝕、泄漏的點位,穿越道路、河流、軌道、地質災害點的點位信息;接入城市重點防護目標、敏感區域、人員密集區、商圈等重要對象的基礎信息。(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各油氣長輸管道企業,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原水管道監測預警領域
  11.原水管道運行情況監測預警。組織市管供水企業安裝原水管道流量感測器等前端感知設備,實時獲取原水管道的監測數據。指導非市管供水企業參照相關標準,加強原水管道監測預警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水務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供水管網監測預警領域
  12.供水管網運行情況監測。組織市管供水企業對供水管網流量、壓力等指標進行監測,實現城市供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安全運行的風險感知。指導非市管供水企業參照相關標準,加強供水管網運行情況監測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水務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13.供水管網爆管研判預警。組織市管供水企業對管網流量、壓力等監測指標數據進行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在確定報警信息後對供水管網爆管進行研判預警,研判內容包括影響分析和關閥分析。影響分析包括影響供水管線分析和影響用戶分析;關閥分析包括一次關閥分析和二次關閥分析。指導非市管供水企業參照相關標準,加強供水管網爆管研判預警工作。(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水務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排水管網監測預警領域
  14.排水管網運行情況監測。水務部門組織出台管理標準和技術規範,指導全市排水企業安裝排水管網液位計,實現排水管網運行情況智慧型監測。各區政府和各相關運營單位加強排水管網安全、暢通運行的巡查和監測,降低排水管網對周邊生命線工程影響破壞風險。(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水務集團、市城安院)
  15.排水管網內澇研判預警。水務部門組織出台管理標準和技術規範,指導全市排水企業對氣象數據、排水防洪設施狀態數據進行耦合分析,對積水點液位等參數進行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根據報警信息及時研判並啟動排澇回響。(責任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氣象局,各區政府,市水務集團、市城安院)
  ——電梯監測預警領域
  16.電梯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安裝電梯安全運行狀態感知設備,依據監測信息,對電梯故障及安全風險等情形進行研判預警。選取公眾聚集場所電梯進行監測預警試點套用,監測電梯運行狀態、異常事件以及乘客危險行為。(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綜合管廊監測預警領域
  17.廊內環境及其附屬設施運行風險監測。對廊內溫度、濕度、異常振動、有毒氣體、易燃氣體、空氣品質、水位等數據進行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實時感知廊內環境安全狀態。(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電力管網監測預警領域
  18.電力管網運行動態監測。通過安裝前端感知設備等方式,實現電力管網安全運行的動態監測。(責任單位: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19.電力管網火災安全風險研判預警。對電力管網內管線運行電流、電壓、管線溫度、周邊環境感應數據等全面感知,逐步實現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責任單位: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綜合交通監測預警領域
  20.橋樑結構安全監測。通過在橋樑上安裝前端感知設備,對橋樑的重車通過情況、振動情況、位移情況、傾覆趨勢、橋墩沉降情況、應力/應變情況和溫度變化進行監測。(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21.橋樑安全監測分級預警系統建設。對橋樑的交通荷載、結構變形、結構受力、動力回響等監測數據進行耦合分析,實現橋樑安全運行狀態的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並根據預警等級提供應急處置建議。在信息收集方面,結合橋樑的建築信息模型(BIM)數據、監測點位信息和實時監測數據,了解橋樑實時運行狀態和周邊防護目標、危險源等相關信息;在分析預警方面,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或超閾值情況時,可鎖定報警事件發生點位,核實報警信息真實情況,及時研判分析;在統計分析方面,可對異常情況和報警信息進行多維度統計分析,明確主要報警事項和事故原因,為後續強化監督管理提供依據。(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22.隧道環境及結構安全監測預警。環境監測內容包括:溫濕度監測、煙霧監測、火災監測、隧道積水監測、危險車輛識別、超載、大客流、外界異常入侵等;結構監測內容包括:拱頂下沉監測、周邊位移監測等。套用數值分析、閾值分析、趨勢分析等技術,逐步實現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23.交通樞紐的客流監測預警。結合機場、口岸及客運站已建系統,組織並重點採集全市機場、口岸、一級汽車站等樞紐管理範圍內客流與運力數據,建立樞紐客流監測與協同疏運系統,匹配分析樞紐疏運能力,支撐樞紐客流疏運及運力調度工作。(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口岸辦,各區政府,市機場集團、市城安院)
  24.“兩客一危一重貨”重點營運車輛安全運行態勢監測預警。建設完善重點營運車輛安全風險感知系統,實時識別駕駛員不良駕駛行為並及時警示,強化營運時段的安全監管。對車輛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行駛軌跡進行定位跟蹤,對駕駛員行為數據進行視頻解析,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將解析結果生成報警信息。根據報警數據,研判車輛安全運行態勢,動態評估分析車輛交通安全風險。(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公安交警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25.城市軌道交通安保區外物入侵監測預警。組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在既有線路高架段增加視頻感知設備,採集的視頻圖像通過智慧型識別技術進行分析,快速準確判定有無機械設備入侵安保區範圍,實現監測預警功能。(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捷運集團,各區政府)
  26.城市軌道交通大客流監測預警。組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對內外客流進行分析。當發生人員聚集情況時,根據報警關鍵數據,結合出入口通道進行綜合研判,及時預警,並生成疏散路徑。(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捷運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27.城市軌道交通內澇風險監測預警。組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對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出入段線、風井等內澇風險進行監測。對城市軌道交通內外視頻、雨量、水位等數據進行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根據報警情況的影響範圍、演變規律、損失程度,研判分析發生雨水倒灌、地表沉降等安全風險,及時生成預警信息。(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捷運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28.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保護區範圍三維管線與地質信息監測。組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對運行線路的地貌、地質、地下結構、管線等對象進行監測;對相關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生成監控圖表,展示監測點的沉降和位移變化情況。(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捷運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29.通關口岸監測預警。建設通關口岸的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口岸區域內水、電、油、氣運行安全的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責任單位:市口岸辦;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30.海上交通安全管控。對海上客運、運砂船等船舶、設施和人員實施安全監測,實時感知在深圳海域內從事航行、停泊和作業等與海上交通安全有關的活動風險。加強海上交通安全設施、設備建設,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整合應急資源,保障通航安全。(責任單位:深圳海事局;配合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城安院)
  (三)生命線工程周邊環境風險感知能力建設。
  31.盾構工程周邊環境安全監測預警。在盾構工程影響範圍內開展盾構掘進參數、地下水、地質條件、周邊建(構)築物監測預警,摸清全市盾構工程周邊環境風險,構建盾構工程周邊環境安全監測預警模型,形成立體化監測預警體系,為預防盾構工程周邊地面坍塌提供技術保障。(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捷運集團、市城安院,各區政府)
  32.邊坡監測感知網路建設。組織各區、各相關職能部門依職責在危險邊坡上安裝感測器,加強邊坡位移監測。(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33.全市道路塌陷風險評估。對全市道路塌陷風險進行普查,做好對風險點的監測預警,形成全市道路塌陷風險一張圖。(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交警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34.多功能智慧型桿建設。在城市生命線工程周邊建設多功能智慧型桿及其配套基礎設施,為後續開展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狀態前端感知點建設創造條件。探索開展防洪排澇、積水易澇監測等防災功能場景套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水務局,市特區建發集團)
  35.超高層建築火災監測與防控系統建設。開展超高層建築火災動態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建設包含物聯監測、消防維保、教育培訓、滅火救援等各類功能的城市超高層火災動態監測預警平台,實現實時狀態數據採集、傳輸、三維圖像顯示,推動超高層建築火災風險智慧型監測和自動報警。(責任單位:市消防救援支隊;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36.有限空間作業風險監測。組織完成管轄範圍內有限空間場所的摸底排查,包括有限空間單位、名稱、類別、風險因素、作業頻次、地址、作業人員等基本信息,將各類有限空間納入深圳市有限空間作業線上審批及監測預警平台統一管理,形成有限空間電子台賬。組織安裝井蓋狀態監測儀、智慧型鎖、氣體線上監測儀、智慧型攝像頭等前端感知設備,探索運用前端感知和可視化監控手段加強有限空間管理。(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37.生態環境監測。開展大氣、水體、噪聲等生命線工程周邊生態環境的監測,將相關數據接入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大數據主題庫。配合完成生態環境領域有限空間風險監測設備的部署及數據接入。(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38.岩溶區地下水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根據捷運、建築基坑、道路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設區域布設監測點,建設岩溶區地下水監測感知網路,與岩溶區地下工程建設相關數據聯動,構建岩溶區地下水智慧型監測預警系統。(責任單位:龍崗區政府、坪山區政府、大鵬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捷運集團、市城安院)
  39.前海開發建設期重點設施沉降監測預警感知體系建設。通過布設控制網,定期對前海重要橋樑(橋墩部位)進行沉降和傾斜監測;利用自動化監測技術,對前海綜合管廊、地下道路進行沉降監測;搭建沉降監測預警平台,運行沉降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對異常監測數據進行現場核查和原因分析,對後續沉降趨勢進行預測,並將監測數據納入建築信息模型(BIM)平台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責任單位:市前海管理局;配合單位:南山區政府,市相關部門,市城安院)
  (四)生命線工程通信保障能力建設。
  40.提升公共通信網路覆蓋和保障能力。組織各基礎通信運營企業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地質穩定性、氣象水文等多方面因素,合理最佳化通信基站站址,充分利用多功能智慧型桿掛載通信基站,選擇不易遭受災害破壞的區域進行基站建設和光纜鋪設,在基站、光纖網路中斷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恢復通信能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特區建發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塔等相關單位)
  41.提升極端條件下的災害現場救援指揮能力。健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採取“無線寬窄帶融合自組網”和“衛星通信”相融合的方式,構建現場應急指揮場所與各應急救援隊伍、各級應急指揮機關與相關部門之間互聯互通的通信網路,提供“無電、無網、無路”重大災害場景下的救援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塔,市城安院等相關單位)
  42.推廣和套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市衛星資源,開展森林火災、海洋災害、地質災害及生命線工程安全風險等監測預警工作。(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五)生命線工程防災韌性能力建設。
  43.風暴潮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安裝海洋潮位站、四色警戒潮位標誌物、海上浮標等監測設備,實現對沿岸潮位的實時監測,為颱風風暴潮預報提供數據支撐。最佳化風暴潮預警模組,建立風暴潮漫灘模型,推進風暴潮應急決策輔助模組建設,開展風暴潮災害預警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氣象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44.地震監測預警。升級改造地震監測台網,實現對地面運動速度和加速度的標準化、高密度監測。建設地震監測數據實時匯集、共享、處理、結果發布系統,實現對深圳市有感地震的地震時空強參數智慧型測定和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精準速報地震時空強參數和地震烈度,為地震災害快速評估、地震應急處置與決策提供信息支撐。(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45.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構建三維立體氣象觀測感知體系,建設監測、預警、服務為一體的氣象減災數據專題以及升級“陸海一體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服務系統”。(責任單位:市氣象局;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市城安院)
  四、工作步驟
  (一)制定分項工作方案(2022年5月20日前)。
  各區政府和市有關單位制定分項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措施、進度安排,並報市安委辦備案。
  (二)匯聚接入城市生命線工程相關數據和系統(2022年5月31日前)。
  依託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大數據主題庫,接入城市生命線工程相關數據;依託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接入各行業領域城市生命線工程相關係統。
  (三)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及試運行(2022年6月30日前)。
  依託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建設全市統一的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系統,完成硬體擴容、架構升級和業務功能擴展等相關工作,實現系統上線試運行。
  (四)能力拓展建設(2022年12月31日前)。
  在完善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城市生命線工程周邊環境風險感知能力、通信保障能力、防災韌性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水平。
  (五)全面最佳化提升(2025年12月31日前)。
  各區政府和市有關單位結合本單位“十四五”規劃,全面拓展建設內容,並參考《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風險監測參考對象及指標》,加快制定和完善本行業領域的標準,實現全領域、全周期、全鏈條監管的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新模式。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保障。由市安委辦統籌安排各項工作任務。市安委會各成員單位按照“1+11+N”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建設的要求,重點完善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相關工作,健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資源保障機制,實現與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的數據互聯、系統互通和機制對接。市城安院統籌做好技術支撐保障。
  (二)落實資金保障。一是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支持,按照市、區兩級財政共享機制,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估和審計監管,保障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快速推進。二是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相關的部門預算,加大“人、財、物、技術、信息、場所”等各方面投入。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導金融、保險等社會力量加入生命線工程安全領域的建設。四是可採用“第三方投資、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委託具有建設經驗的國有企業,建立技術支撐隊伍,整合優勢資源,完成設計、建設和運營工作。
  (三)強化安全防護。加強數據安全保障和監管,切實提高防攻擊、防篡改、防病毒、防癱瘓、防竊密能力,保障關鍵信息技術設施、通信網路、終端設備的運行安全。加強網路系統和數據安全實時監測預警,做好應急處置準備。
  (四)強化教育宣傳。積極開展安全宣傳教育,發動人民民眾參與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增強安全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各區政府和市有關單位要及時開展總結和提煉,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五)強化督查督辦。市安委辦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問題和困難。

解讀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經驗做法切實加強城市安全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21〕6號)要求,我市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按照國家和省有關部署,市政府於2021年5月4日印發了《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一、編制思路與依據
  2021年10月28日,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印發《深圳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深應急委〔2021〕1號),建立了全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的工作機制,明確了城市生命線工程領域的相關建設內容,為加強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
  《工作方案》結合國務院安委辦、省安委辦有關部署和政府治理“一網統管”具體建設要求,兼顧當前與長遠,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重點規劃了燃氣(油氣)、給排水、電梯、綜合管廊、電力管網和綜合交通等領域的監測預警建設相關內容。參考《應急管理部關於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國務院安委辦《關於印發<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台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安委辦函〔2021〕45號)、《廣東省安全生產委員辦公室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轉發國務院安委辦關於城市安全風險防範工作檔案的通知》(粵安辦〔2021〕214號)、《深圳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十四五”規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圳市推進政府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畫的通知》等規劃和檔案,緊扣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實際需求,開展了編制工作。
  二、《工作方案》的主要內容
  《工作方案》共分為五個章節:
  第一章為指導思想,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持續推進深圳市“1+11+N”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圍繞“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三大功能,以先行示範的標準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第二章為工作目標,提出2022年6月底前,重點提升燃氣(油氣)、給排水、電梯、綜合管廊、電力管網和綜合交通等專項領域的監測預警能力。2022年12月底前,逐步完善生命線工程基礎平台建設,拓展生命線周邊環境風險感知能力、通信保障能力、防災韌性能力等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相關能力,打造廣域覆蓋、智慧型感知、精準預警、高效處置的超大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新模式。
  第三章為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一是生命線工程基礎平台建設。建設城市級物聯感知平台、生命線工程專題庫及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系統,接入各區政府和市有關單位現有的、新建的生命線相關信息化系統,匯聚整合各行業領域監測數據,督促各單位提升管控效能,加強對行業領域耦合風險的分析預警,以“一張圖”形式呈現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實況和風險態勢。二是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構建全市層面的風險感知立體網路,對城市生命線工程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監測預警;建設領域包含了燃氣(油氣)管網、原水管道、供水管網、排水管網、電梯、綜合管廊、電力管網、綜合交通等領域。三是生命線工程周邊環境風險感知能力建設。在提升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能力的基礎上,拓展生命線工程周邊環境的風險感知能力,包括盾構工程周邊環境安全監測、邊坡監測、全市道路塌陷風險評估、多功能智慧型桿建設、超高層建築火災監測與防控、有限空間作業風險監測、生態環境監測、岩溶區地下水監測預警、前海開發建設期重點設施沉降監測預警等領域。四是生命線工程通信保障能力建設。包括提升公共通信網路覆蓋和保障能力、提升極端條件下的災害現場救援指揮能力、推廣和套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等。五是生命線工程防災韌性能力建設。通過加強對颱風風暴潮、地震、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提升生命線工程的防災韌性能力。
  第四章為工作步驟,提出在2022年5月31日前,建設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系統;6月30日前,實現系統試運行;12月31日前,全面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水平;2025年12月31日前,全面最佳化提升相關建設內容。
  第五章為工作要求,包括強化組織保障、落實資金保障、強化安全防護、強化教育宣傳、強化督查督辦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三、主要特色與亮點
  一是《工作方案》拓寬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充分體現深圳特色。傳統的城市生命線工程包含了燃氣、供水、排水、橋樑、電力等系統。《工作方案》統籌考慮深圳超大型城市的特點,創新增加了盾構工程周邊環境安全監測預警、超高層建築火災監測與防控系統建設、風暴潮監測預警等內容,體現深圳城市建設規模大,高層建築密集,自然災害風險隱患較大等特色。此外,針對我市生命線總量大、密度高、新舊風險交織疊加,特別是油氣長輸管道高后果區數量多、級別高的特點,對燃氣監測預警內容進行深化,專門增加了:挖掘機等機械動土施工作業燃氣管道保護監測預警分析、油氣長輸管道高后果區監測等內容。
  二是《工作方案》的建設內容更加貼合實際需求,充分體現深圳特色。我市充分參考國內外相關城市的經驗做法,堅持以風險為導向,按照全主體、全周期、全過程的風險管理理念,努力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無盲區的風險隱患全域感知、動態監測,做到城市安全風險 早研判、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全力確保城市安全運行和突發事件高效應對。
  三是《工作方案》是對我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的實戰化檢驗,充分體現深圳特色。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成立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依託“市級綜合監測、11個區域監測、N個行業領域監測”的“1+11+N”感知監測體系,持續接入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領域實時感知數據和歷史事故風險誘因信息,構建生命線工程風險隱患和安全態勢“一張圖”,配套完善風險隱患全流程閉環處置機制,實現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一網統管、一圖感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