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解讀
規劃將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灣、山體、河流、大型綠地等系統連線和生態保育,打造“一脊”“一帶”“二十廊”魅力生態骨架,營造“山、海、城”交織共融的公園城市格局,讓市民走得進山、親得近水、賞得了城。
塑造以山脈為主體、橫貫330公里的生態遊憩綠脊,西起羅田森林公園,東南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串聯光明森林公園、鳳凰山森林公園、陽台山森林公園、塘朗山郊野公園、銀湖山郊野公園、梧桐山風景名勝區、三洲田森林公園、馬巒山郊野公園等20餘個自然郊野公園,以及公明水庫、鐵崗-石岩水庫、深圳水庫、三洲田水庫等湖庫景觀。
重塑深圳水際線,建設親水近海的220公里濱水活力岸帶,聯結大亞灣、大鵬灣、深圳灣、珠江口及深圳河幹流沿岸,西起茅洲河河口的海洋新城,東至壩光,串接連通西部的西灣、前海灣、深圳灣、福田紅樹林海岸,中部深圳河、蓮塘河、沙頭角河等河岸,以及東部的大小梅沙、下沙-大澳灣、南澳、東西涌、新大-鹿咀、較場尾等海岸。
連通山水生態廊道,修復連通五指耙山廊、平巒山山廊、清林徑山廊和茅洲河水廊、大沙河水廊、福田河水廊、龍崗河水廊等20條以山林綠地和河流水係為主體的藍綠生境和景觀通廊,穩固多中心組團式生態型城市空間格局。其中竹子林山廊、觀瀾河水廊等4條山廊、7條水廊近期將修復連通。
發展歷史
2022年5月28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官網、官微,同步發布《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畫(2022-2024年)》(草案)。
主要內容
深圳是中國南海之濱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經過四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深圳實現了邊陲小鎮向一座高密度超大型現代化都市的歷史性跨越。建成區範圍從建市之初的 3 平方公里拓展到 956 平方公里,人口從 33 萬人增加到 1768 萬人,在經濟社會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深圳高度重視宜居環境建設,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濱海城市。
全市約 50% 的陸域面積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進行嚴格管控,24% 的重要生境劃為自然保護地,有效保障了城市生態安全,保護了生物多樣性。現擁有各類公園 1238 個,各類步道 2843 公里,初步建成“千園之城”,規劃引領下,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形成了半城半綠、山海城相依的多中心網路組團空間格局。組團間由山體、河流和防護綠帶隔離,這些綠色隔離空間逐步成為重要的公園和遊憩空間。
深圳市地處低山丘陵濱海區,整體地形呈東西向帶狀展開,孕育了南亞熱帶特色森林景觀和豐富的生物物種。 東部地區留存了獨特的火山地質遺蹟和海蝕地貌,大鵬半島海岸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深圳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積澱,集海防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紅色文化等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開拓創新精神等現當代文化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