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城內清真寺

淮陽城內清真寺

城內清真寺位於淮陽城內新街(今為新新街),城內清真寺樓台高峻,氣勢雄偉,布局巧妙,層次分明,雕刻精美,古樸雅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淮陽城內清真寺
  • 建造時間明朝年間(準確時間失考)
  • 教長:舍起靈
  • 占地面積:14·4畝
  • 地    點:周口市淮陽區
  • 建立時間:清同治三年
  • 恢復時間:年1981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建築特色,風格特點,主要建築,

歷史沿革

始建年代不詳,崇禎十五年(1626年)三月李自成攻陳時焚毀。清康熙八年(1669年),教長舍起靈、董事蘇應元組織人力、財力,在城內西北隅(今民族南街)再建清真寺。1981年在原址重建清真寺大殿、大門水房、北講堂等。

規模建制

其規模及建築風格仿北京牛街清真寺。樓台高峻,氣勢雄偉。從東西開始建影牆、大門、二門、左右各有角門,主殿分前廊(卷棚)、二殿、大殿、後連喚醒樓四部分,南北有對稱宣講室,沐浴室。藏經樓均有長廊相通。寺占地14·4畝,有房屋86間,布局巧妙,層次分明,雕刻精美,古樸雅致。

建築特色

風格特點

建築風格為阿拉伯樣式。

主要建築

大門、二門和卷棚前均有青石台階,前廊前左右各立石碑樓一座。左邊石碑正面刻有阿文,記述伊斯蘭教義。背面刻有清真寺地畝財產,共163。7畝(州弓),折合392。88市畝,其中清真寺占地14。4市畝,老菜園(即老車園)占地4。8市畝,其它為寺養土地,分布在大連鄉朱莊、王窪、高橋、方李莊等村。市房(即街上門面房)27間,坐落在北十字街。並刻有教長舍起靈、董事蘇應元姓名。右邊有建寺碑記,背面刻有皇帝撥款銀兩、回族官員捐款銀兩,回民捐款及監工、木、泥、石工姓名。
二殿有木刻滾龍碑樓一座,高5尺,雕刻精細,別具風韻,富有民族特色。北宣講室正中間立有明代老寺遺碑一座,高7尺,書有“保護清真寺重地,尊重回迴風俗”字樣,清代歷任阿訇都用紅綢將其覆蓋。卷棚南山有“斷血”石碑一通,是民國五年(1916年)清末文生方葉坤撰文並書。民國三十年(1941年)重修清真寺,又於卷棚南立石碑一座,系伊斯蘭國小教師方紹周撰文並書。二殿與卷棚中各懸木匾一塊,文曰:尊大莫銘、覺世歸真。其立碑年代無可考(毀於“文革”),唯查得大殿脊檀下一白色黑字木條,上書文曰:嘉慶已巳年荷月穀旦,董事 重修。大門上立一豎匾,上書“清真寺”三字。大門門框上掛有木質浩語牌。左牌文曰:效法穆聖,敬天愛人,歸根復命。右牌文曰: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欽差。清寺前後三院均植有松柏、梧桐。“文革”期間清真寺被拆毀,僅存藏經樓和北宣講室,其它改建為工廠。原清真寺北院,有女寺一處。1981年在原址重建清真寺大殿、大門水房、北講堂等,建築風格為阿拉伯樣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