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淮陰行五首(並引)1
古有《長干行》2,言三江之事悉矣3。余嘗阻風淮陰4,作《淮陰行》,以裨樂府5。
其一
簇簇淮陰市6,竹樓緣岸上。
好日起檣竿7,烏飛驚五兩8。
好日起檣竿7,烏飛驚五兩8。
其二
今日轉船頭,金烏指西北9。
煙波與春草,千里同一色。
煙波與春草,千里同一色。
其三
船頭大銅鐶10,摩挲光陣陣11。
早早使風來,沙頭一眼認12。
早早使風來,沙頭一眼認12。
其四
何物令儂羨13,羨郎船尾燕。
銜泥趁檣竿14,宿食長相見。
銜泥趁檣竿14,宿食長相見。
其五
隔浦望行船15,頭昂尾幰幰16。
無奈晚來時17,清淮春浪軟。
無奈晚來時17,清淮春浪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淮陰行:劉禹錫自創新樂府題名。淮陰,地名,今屬江蘇省淮安市。
- 《長干行》:即《長乾曲》,屬樂府雜曲歌辭。
- 三江:此處泛指長江下游之河流。
- 阻風:遇到大風而被阻留。
- 裨(bì):補益。樂府:原為漢代所創立的官署名,後成為詩歌體裁名。
- 簇:此指房舍攢聚密布。
- 檣(qiáng)竿:桅桿。
- 金烏:指烏形的風向標。指西北:表明刮西北風。
- 鐶(huán):古同“環”,泛指圓圈形物。
- 摩挲(suō):撫摸。陣陣:連續而略有間斷。
- 沙頭:沙灘頭。
- 儂:我,女性自稱。
- 趁:趨,赴,往。
- 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 幰(xiǎn)幰:形容船尾高仰的樣子。幰,指車前的帷幔,與車頂平而稍仰。
- 晚來:一作“挑菜”。
白話譯文
古時有樂府詩《長干行》,談三江之事很詳盡。我曾經被大風所阻,滯留淮陰,寫成《淮陰行》,用來給樂府作增補。
其一
擁簇簇的淮陰市,竹樓排列在河岸上。
晴空太陽從桅桿出升起,烏鴉飛起驚動了測風的五兩。
晴空太陽從桅桿出升起,烏鴉飛起驚動了測風的五兩。
其二
今日掉轉了船頭,金烏正指向西北。
這水上煙波與兩岸春草,航行千里都是同一樣的顏色。
這水上煙波與兩岸春草,航行千里都是同一樣的顏色。
其三
船頭上的大銅環,被摩挲得光閃閃亮晶晶。
何時讓風把船送回來,在沙灘頭一眼把你相認。
何時讓風把船送回來,在沙灘頭一眼把你相認。
其四
什麼東西最使我羨慕,是郎君船尾上的飛燕。
它銜泥到桅桿上築巢,宿食時長與郎君見面。
它銜泥到桅桿上築巢,宿食時長與郎君見面。
其五
隔著水面望著河裡的行船,只見船頭高昂,船尾帘子飄飄。
天色已晚心中卻無奈,只怪淮河春浪太柔軟。
天色已晚心中卻無奈,只怪淮河春浪太柔軟。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劉禹錫任職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時期。當時劉禹錫因風大浪急,難以行舟,滯留淮陰,而作詩五首,供樂府吟唱之用。詩中淮陰風情,足堪入歌,可見唐時淮陰水上盛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劉禹錫用這五首短詩,道盡了當時淮陰市的盛況,刻畫了有著淮陰特色的地域風情,講述了發生在淮河岸邊動人的故事,表現了當地船婦的內心情感。其寫景“簇簇淮陰市,竹樓緣岸上”、“煙波與春草,千里同一色”等句,頗能抓住特色展現淮河岸邊的市井景象以及兩岸的千里景色,頗富民俗風光。其刻畫船婦的心理情感也極為細膩,表現得含蓄婉轉。比如第三首明明是寫女主人公思念丈夫,卻不著一字,而偏偏寫女主人公想到自家船上的細節,格調清新,傳情婉約,情意綿綿。尤其用“早早使風來,沙頭一眼認”兩句表現女主人公期待丈夫早早歸來的心理,頗為含蓄有味。
這種情感表達方式在第四首體現得極為典型。早春時節,淮水輕盪,紫燕雙飛。船婦在船埠給自己的丈夫送行。詩中省去了一切送別場面的描寫,一開篇就抓住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集中筆墨描寫她的內心獨白。“何物令儂羨?羨郎船尾燕。”女主人公與丈夫分別之際,深情難捨,有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不知究竟從何說起。首句忽然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什麼東西令我羨慕?次句的回答更出人意外:羨慕丈夫船尾的燕子。這一問一答,痴人痴語,既不關情,也無涉送別,似乎很不切題,但三、四兩句一轉,便使前面的疑團渙然冰釋,整首詩的感情畫面頓時活躍起來。“銜泥趁檣竿,宿食長相見。”她想燕子能隨船飛行,在檣竿上停留,自己丈夫無論是宿夜還是進餐,它天天都能見到;而人不如燕,自己反不能相隨左右。這就把女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盤托出。詩不說女主人想以身相隨,而說羨慕隨船遠行的燕子,委婉傳意,以曲取勝,顯得含蓄蘊藉。羨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樣天天見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況,出語溫柔體貼,細膩地表達了少婦對丈夫的款款深情。詩用比興體托物抒懷,此乃樂府本色。與南朝樂府民歌《三洲歌》機杼相同,神理暗合。劉禹錫在詩前小序稱:“作《淮陰行》以裨樂府。”可見詩人學習南朝樂府民歌的用心。
這一婉轉的表現手法也表現在第五首的“無奈晚來時,清淮春浪軟”兩句上。所謂“春浪軟”,即春浪柔軟不大之意,這就意味著船夫不會因為風疾浪大而趕回,如此則船婦、船夫相見也就不可能了,故船婦頗感到“無奈”。此處著一“軟”字,堪稱神來之筆,它與昂昂的船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隱隱約約透露出女主人公那份失意和難以排解的春情。
名家點評
清代宋顧樂:“綠波千里,去路方長,春浪悠悠,正堪送棹。詞麗情探,樂府妙作。”(《唐人萬首絕句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