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區,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區,是淮安市市委、市政府駐地,是淮安市政治、交通、經濟、文化中心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清河區下轄淮海街道、長東街道、長西街道、府...
光緒31年(1905年),一度設立江淮省,巡撫駐淮安,即省會所在地,後旋即撤裁。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淮安府撤銷,次年,山陽縣改名淮安縣,清河縣改名淮陰縣。
清河風俗物產志文章內容 編輯 清河縣在京師南少東一千九百四十二里,江寧布政司治北五百三十里,淮安府治西北三十里。今治[1]在舊治[2]之東二十五里,在舊...
淮安府撤銷,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今淮安區),清河縣更名為淮陰縣(今淮陰區),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
民國初,廢淮安府,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三年(1914年),清河縣復稱淮陰縣(與河北省清河縣同名之故)。仍設治於清江浦。並設淮揚鎮守使衙門、淮揚道伊衙門於此,淮陰為...
豐濟倉歷史上在淮安府境內共有兩處,一處在淮安府城西門城樓附近,一處在淮安府清河縣內。據光緒《淮安府志》中載,淮安府學東預備倉為漕糧征兌倉,豐濟倉則為賑濟...
萬青選(1818~1898),字泉甫,號少雲,晚年又號隨庵、泉叟,祖籍江西南昌,生於北京宛平,其父萬承紫系著名書畫收藏家。萬青選曾先後三次出任清河(今淮安市清江浦區)...
清承明制,領淮安、揚州二府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淮揚道治所移至清河縣治清江浦,民國江蘇全省劃為五道,淮陰縣為淮揚道治駐地,治淮陰縣,轄淮陰、淮安...
王氏原籍山西太原,據說,其先人偶至江南,看到淮安一代鹽商豪華奢侈,心中非常羨慕 。於是帶一筆錢,到淮安來淘金,落籍淮安府清河縣(即今天的淮安市清河區)世居山陽,...
岳度後流寓江蘇淮安府清河縣,子孫家焉。家藏有康熙帝親筆上諭內雲:“政事之暇,好書射,歷年以來,所積臨摹字幅,賜卿等觀看。”又御賜岳度詩一首條幅,尚存。武...
紀貞(1884前——1924年後)又名紀楨,字越蒼,樾蒼,以字行,世稱紀越蒼,紀老越,號樾莊、又號月莊,晚號:閱滄老人、穎南先生、寰海詞人等,江蘇淮安府清河縣...
淮揚海道,康熙九年(1670)置淮揚道,駐淮安府,領淮安府、揚州府、徐州。... (1743淮安府桃源縣另屬,並與淮徐海道同理海州事務; 五十七年(1792)移駐清河縣;...
鹹豐元年(1851年)調任淮安府清河縣令,在任嚴禁胥吏苛派、嚴禁賭博、嚴禁賊盜。鹹豐二年(1852年)邳州大水,歲荒盜熾,上調吳棠署邳州知州,施行“首惡必懲,協從...
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彥,號後溪,淮安府清河縣(今屬淮安市)人,幼而聰敏好學,長而淹貫經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
清江浦鎮是今清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的歷史名稱,即今淮安市區主城區。在明、清時期清江浦鎮屬於淮安府山陽縣下屬的一個鄉鎮。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淮安市淮安區下屬鄉鎮...
原任廣西平樂府同知饒敬承,乃直隸淮安府清河縣知縣,饒若蒙之父。世傳舊德,名在賢書。大邑既已載遷方州,乃惟作牧一城,斗大不復共於典簽qian。八寨星羅早已俘...
爾淮安府清河縣知縣饒若蒙,才識英多,器資穎出,起家作宰,學道愛人,淵冰映物而不淄,芒刃(刀尖、刀口)發硎(xing2,磨刀石)而立解。其為政三年矣,民皆樂生力...
孟鼎第,譜名宏鼎,號芝山,更號五慕。孟子第六十一世後裔,孟廷柯曾孫,湖廣武昌(今湖北鄂州人)。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歲貢,任江南淮安府清河縣知縣,授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