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蟲

淮南蟲

淮南蟲是在安徽淮南市八公山發現的三胚層細胞結構生物化石所命名的生物。人類是三胚層細胞結構生物 ,五臟六腑為內層,肌肉、血管為中層,皮膚毛髮為外層。“淮南蟲”也是三胚層細胞結構生物,只不過甚為簡單。從細胞學的角度來說,“淮南蟲”與人類的發育有相同之處。在“淮南蟲”出現之後,動物逐漸從無脊椎形態進化為有脊椎形態,先是在海里生長,後來爬上了岸。 多細胞生物的化石,過去曾在澳大利亞埃迪卡拉5.4億年前形成的岩石中發現,“淮南蟲”所在的岩層結構,早在7.4億年以前已經形成,因此國際古生物學界有充分的依據認定,“淮南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南蟲
  • 屬性:古生物
  • 發現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
  • 發現時間:1962年
淮南蟲由來,安徽發現史前形似“淮南蟲”化石,保護現狀,

淮南蟲由來

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在淮南古老的八公山下實地考察研究,使得1962年發現、1979年命名為“淮南生物群”及其主要組成部分——“淮南蟲”,在科學上的地位及對現代人的意義逐漸明晰。
多國專家認定“淮南蟲”是7.4億年以前形成

安徽發現史前形似“淮南蟲”化石

安徽淮南鳳台縣大山鎮青龍寺日前在蓋大殿挖地基時發現一片遠古化石,經有關部門初步鑑定,認為是5.5億年前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其中包括著名的“淮南蟲”化石。
淮南蟲圖片淮南蟲圖片
發現地點位於老青龍寺寺廟門前一米處,分東西兩塊,東面長約四米,西面長約七米,為一人高的斜面石壁,呈絳紅色,上面布滿了奇怪的弧形線,像龍鬚、像綢帶、又像裸露的榕樹根,更像是一張複雜的城市道路圖,中間有一根弧形線的最前端如同一隻伸開的手掌。
鳳台縣文化局負責人表示,安徽省有關專家進行了現場勘查,初步確定石壁上的弧形線是5.5億年前的無脊椎動物化石,但是不是“淮南蟲”,還要做進一步鑑定。
有關專家稱,如果此次發現的化石蟲能確定就是“淮南蟲”,將為研究後生動物的起源和演化規律等重大生命科學前沿問題,提供了直接的科學依據。
據介紹,“淮南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在1962年被發現,1979年命名為“淮南生物群”的主要組成部分。
據專家介紹,人類是三胚層細胞結構生物。五臟六腑為內層,肌肉、血管為中層,皮膚毛髮為外層。“淮南蟲”也是三胚層細胞結構生物,只不過甚為簡單。從細胞學的角度來說,“淮南蟲”與人類的發育有相同之處。在“淮南蟲”出現之後,動物逐漸從無脊椎形態進化為有脊椎形態,先是在海里生長,後來爬上了岸。
多細胞生物的化石,過去曾在澳大利亞埃迪卡拉5.4億年前形成的岩石中發現,“淮南蟲”所在的岩層結構,早在7.4億年以前已經形成,因此國際古生物學界有充分的依據認定,“淮南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

保護現狀

保護區成旅遊景點
在淮南八公山下的南塘村,有一處“淮南蟲”爬行痕跡化石。此處遺蹟是古代生物“淮南蟲”活動時,在鬆散沉積物表面或內部留下的爬行痕跡,化石分布在寒武紀中統徐莊組砂岩層面上,化石的特徵真實記錄了當時造跡生物的習性、行為特徵
淮南蟲淮南蟲
“這一遺蹟被發現後,當地政府設立了保護區,並用護欄將保護區圍了起來。它也成為淮南八公山風景區的一處著名旅遊景點,經常有遊客專門到這裡參觀。”淮南市民黃先生說,這處“淮南蟲”爬行痕跡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也是絕佳的旅遊資源。
化石亟待加強保護
2010年7月22日,記者來到南塘村,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才找到隱藏在灌木叢中的化石群。約50米長的護欄已經不見了,保護區的鐵門也只剩下半扇。據介紹,護欄在幾年前就被人偷走,現在誰都可以進入保護區。
化石群西側坡下散落著許多小石塊。“這些全是上面風化掉下來的。”當地一位村民說,“化石全部裸露在外面,風化得很快。”在東側一處化石上,化石已經裂開,用手碰一下就能感覺到鬆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