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淮北根據地設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機關。1940年3月,皖東北專署(安徽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1941年8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指示,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撤銷安徽省第六區行政督...
汪道涵任副主任。1943年2月,路東地區的淮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和路西聯防辦事處撤銷,成立新的淮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下轄津浦路東、津浦路西兩個專員公署,方毅任行署主任,汪道涵任路東專員,鄭抱真任路西專員。1944年7月,行署與路東專署合署辦公。1945年10月,蘇皖邊區政府成立,淮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撤銷。
蘇皖邊區政府委任賀希明為(前代行蘇中行政公署主任)專員,梁靈光(前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為副專員,汪海粟(前蘇中第三行政區副專員)為主任秘書,竇止敬(前四專署秘書)為秘書,季愷(如皋人,前三專署財經處長)為民政處長,馬一行(前四專署財經處長)、劉和根(前淮北路東分區財糧處長)分別出任財政處長、副...
豫皖蘇邊區基本恢復,淮北蘇皖邊區第二專區(津浦路西)成立。1945年6月20日,冀魯豫邊區行政公署豫東辦事處成立,王笑一任主任。1946年12月,豫皖蘇邊區行政工作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吳芝圃為主任,隸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7年11月,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豫皖蘇邊區政權機關改組為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
8月,為統一領導豫皖蘇邊、皖東北的抗日鬥爭的建設,成立中共淮北蘇皖邊區委員會和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鄧子恢任區黨委書記,劉瑞龍任行署主任。1942年後,淮北軍民在同日偽軍頻繁作戰以及同國民黨頑固派鬥爭的過程中,發展地方武裝,健全民主政權,實行精兵簡政,進行生產建設,使根據地不斷鞏固,為長期堅持和迎接大...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成立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全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第二次國共合作進入尾聲的大背景下,在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區創建的唯一民主聯合政府,是繼陝甘寧邊區政府之後的又一模範紅色民主政權。解放後,蘇皖邊區政府舊址曾作為中共淮陰地委、專署和淮陰...
邳睢銅地區成為淮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年8月,華中局決定: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劉瑞龍為主任;成立中共淮北蘇皖邊區委員會,劉子久為書記;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軍政黨委員會,鄧子恢為書記,統一領導淮北蘇皖邊區黨政軍工作。這標誌著淮北蘇皖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正式形成。1942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各抗日根據地...
1944年12月11日,淮北二地委、二專署、二軍分區成立,下轄蕭縣、宿西、永城、夏邑、永商亳、永渦等8個縣委和縣抗日民主政府,共有黨員7262人,包含57個區委,376個支部,同時建起57個區政府,438個鄉政府,2000多個保公所。根據地加強了武裝建設,推行公平負擔,實行減租減息,恢復學校,興辦教育。豫皖蘇邊區...
邳睢銅地區成為淮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年8月,華中局決定: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和中共淮北蘇皖邊區委員會、淮北蘇皖邊區軍政黨委員會,統一領導淮北蘇皖邊區黨政軍工作。淮北蘇皖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正式形成。從1944年3月起,在全邊區範圍內向日偽軍發動了春季攻勢,作戰60餘次,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
1941年7月,蘇皖邊區參議會正式將新校定名“淮北蘇皖邊區公立淮北中學”,隸屬邊區政府直轄,師生生活供應由政府調撥,經彭雪楓同志提名,任命任崇高先生擔任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委員兼淮北中學校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張宇瑞及偉大教育家陶行知的得意門生宋曉村出任副校長,清華大學研究生徐子佩出任教導主任)。此...
華中局關於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和軍政黨委員會的決定(1941年8月23日)華中局關於淮北軍政黨委員會及書記名單的決定(1942年4月14日)華中局關於淮北區黨委組成名單等問題的批示(1942年11月)署名文稿 為《拂曉報》題詞(1941年6月15日)關於四師三年來在豫皖蘇邊區鬥爭總結(節錄)(1941年7月25日)皖東北的形勢...
民國34年7月1日,淮海、鹽阜兩行署合併,成立蘇北行政區。漣水、漣東兩縣為其直屬。7月17日,淮海、鹽阜兩行署改為專員公署,漣水、漣東分屬之。同年11月1日,蘇皖邊區政府臨時委員會成立,轄8個行政區,漣水屬第六行政區(淮海區),漣東屬第五行政區(鹽阜區)。民國37年7月6日,漣城解放。民國38年4月21...
1938年5月起,先後任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第1大隊大隊長、江北工作團團長、皖南特委涇縣三區工作委員會主任、新四軍第5支隊司令部副官處主任兼財委主任、津浦路東來六嘉貨物檢查處處長兼來安縣稅務局局長、淮寶聯防辦事處稅務局局長、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稅務局局長,第一、第四行政區財政局局長,蘇北蘇南軍區供給部...
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布告(一)(1941年9月25日)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布告(二)——為展開全邊區擁軍運動事(1943年9月)淮北行政公署號召民眾參軍(1944年)四言詩(1945年夏)孟良崮大捷(1947年5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為宣傳本軍主張事(1947年8月)慶淮海戰役全勝——自...
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訓令(教字343號)(1943年3月31日)附:第五次邊區教育行政會議重要決議案(1943年3月31日頒布)關於以鄉為單位禁糧出口調劑糧食辦法的訓令(1943年4月20日)處理外來難民辦法的訓令(1943年4月20日) 給泗五靈鳳縣政府的信(1943年4月22日)關於改造基層行政實行民選的指示(1943年5月3日)犧牲...
1940年8月,當選為淮北蘇皖邊區參議會駐會委員兼泗南縣參議長。翌年10月任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5月任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委員,皖北人民法院院長,皖北行署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初,曾任華東及皖北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政府委員兼政治法律委員會主任。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當選為民盟第二、第三屆...
1941年9月,劉瑞龍任中共淮北區委副書記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淮北行政公署成立後,區政府公布施政綱領,明確了改造舊政權、建設新政權的目標,建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權,在基層廢除舊聯保、保甲制度,建立新型鄉、村人民政權。劉瑞龍還多次召開會議,發動民眾減租減息。各抗日團體也不斷發展壯大,到1944年已有成員100...
1938年4月至1939年12月在延安抗大和中央行政人員訓練班學習,1940年1月至1949年曆任皖東北專員公署黨總支書記、民政科長,淮北解放區淮泗聯防辦事處主任、淮泗總隊總隊長,淮北行政學院教育長、淮北行政公署民政處處長,中共淮北行署黨團副書記,蘇皖邊區政府民政廳黨組書記、副廳長,華東軍區榮軍總校校長兼政委,山東省...
張塘愛民井,江蘇省宿遷市不可移動文物。文物歷史 1941年5月,彭雪楓率領第四師主力右津浦路西撤,8月成立淮北區黨委,9 月淮北蘇皖地區各界代表會議在孫園附近的柏樹林裡開幕,正式成立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行署設於張塘村,劉瑞龍任行署主任。劉瑞龍在淮北主政期間,勤政愛民,心繫百姓,1942 年春,張塘唯一的...
民國30 年5 月,隨新四軍第四師撤往皖東北地區。8 月,淮北蘇皖行政公署成立,徐風笑先後任行政公署委員、常務委員、司法處長和法院院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蘇皖邊區政府高等法院副院長和黨組書記。民國35 年6 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部隊被迫撤出兩淮地區,蘇皖邊區的黨政幹部組編成黃河大隊,徐風笑先後任隊長、...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春,增設泗靈睢縣均屬蘇皖邊區行政公署。泗縣淪陷區的偽政權,先是維持會,後為縣政府,治泗城,先後屬蘇淮特區和淮海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汪偽泗縣政府亡。同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銷邊區縣,恢復泗縣建制,屬蘇皖邊區淮北地區第七專區。專員公署、中共地委暨泗縣政府治泗縣城。
轉戰於山東戰場一年,接管國民黨戰俘多批數千人。淮海戰役期間,劉勤初負責阜北縣的支前工作。1949年2月,劉勤初調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二專署任太和縣副縣長,7月任阜陽專署辦公室主任,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擔任職務 劉勤初曾擔任民權縣工委書記,睢杞太特委宣傳部部長等職。
時任皖東北蘇皖邊區軍政委員會書記、淮海區軍政委員會書記、淮北區黨委副書記兼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主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委員兼民運部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部司令員的劉瑞龍曾居住在聞思寺大雄寶殿里,當時聞恩寺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的一個衛生所所在地。1981年11月,劉瑞龍的女兒劉延東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
抗日戰爭時期,方原歷任豫皖蘇邊區聯防委員會秘書兼民政科長、代理懷遠縣長、縣委常委、皖東北專員公署第一科科長、蘇皖邊區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秘書、淮寶縣縣長、中共淮寶縣委書記、獨立團政委等職。他一直堅持在抗日前線,轉戰於豫皖蘇邊區和淮北,從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黨建政工作。1946年,方原任中共華中五分區第四...
中共蘇皖邊區黨組織派他去吳信元部進行策反工作。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終於在同年新四軍四師西進時,該部起義,配合四師迅速收復了豫皖蘇邊區。豫皖蘇二專署(後改為八專署)成立,他任專員。1947年,他任豫皖蘇行政公署副主任。國民黨新五軍對解放區大舉進犯,他積極組織被衝散的黨政人員和留下的小股部隊堅持...
學習結束時,區黨委確定把我留下,調淮北行政公署建設處任水利科長,我們依依不捨地在淮河邊告別。1945年抗戰勝利後,我被調到淮陰任蘇皖邊區政府水利局的工程科長。當1946年內戰風雲初起時,眼看我們兩人的工作地點越離越遠,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認為兩人雖然確定戀愛關係,但感情基礎並不深,建議停止戀愛關係,大家...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央安吳青年幹部訓練班副主任,中共豫皖蘇省委委員,皖東北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淮北區黨委副書記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等職。參與領導鞏固發展淮北抗日根據地和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民運部部長兼蘇皖邊區政府副主席,華東北線後勤部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
而當她來到淮北附屬國小孫園鎮洋井村的一個教學點,這個抗戰時期許多革命將領和知名人士讀過書的地方,這個校址前身是抗戰時期淮北行政公署創立的一所“抗大式的學校”——淮北蘇皖邊區公立淮北中學時,老人的臉凝重起來。她看著孩子們在這個由於投入不足而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日漸落後的環境中學習,老人的心像似被誰...
民國32年(1943年)春,抗日根據地淮北行政公署水利委員會修復洪澤湖大堤石工牆1340丈,並填補被國民黨軍隊破壞的三段堤身。民國34年5月,蘇皖邊區淮寶縣人民政府修復被日軍破壞的石工牆二百多丈,並在洪澤湖大堤黃罡寺等處樹立石碑,碑上鐫刻縣長方源“永保民眾利益”的題詞。建國後,1950年冬即對洪澤湖大堤進行全面...
民國33年夏,吳覺參加華中局的整風學習,中共中央1944年12月的電報指出:蘇北的吳覺和蘇南的管文蔚、淮北的孫象涵、淮南的徐宗田是“新四軍主力未到華中之前的開創游擊的老同志。”是代表性人物。1944年12月,吳覺出任淮海地區行政專員。1945年5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吳覺被華中局指名為新成立的蘇北行署七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