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前身為安徽師範大學淮北分校中文系,1974年成立,1978年12月更名為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2007年12月改為淮北煤炭師範學院文學院,2010年3月定為現名,是全校專業設定最早和科類發展最為齊全的院系之一。著名學者吳孟復先生曾任中文系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 創辦時間:1974
  • 知名校友:任啟亮 沈強 周嶺 彭介林 呂繩振 侯志明 李森
  • 所屬地區:中國淮北
  • 前身:安徽師範大學淮北分校中文系
  • 地點:淮北
學院簡介,歷史沿革,歷任領導,專業,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講師,知名校友,科研項目,學術成果,地圖信息,

學院簡介

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是全校專業設定最早和科類發展最為齊全的院系之一,在3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文學院緊緊圍繞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充實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層次,在專業設定上走出了一條由單純的師範專業向以師範為主,積極發展其他非師範專業的道路。文學院建系初期只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專業。20世紀80-90年代初,專業設定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教師進修班、文秘專科、新聞專科和中文專科等。20世紀90年代初至21世紀初,專業設定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新聞專科、文秘專科、中文專科、函授專科、函授本科等。2000年至今設定有:戲劇影視文學本科、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漢語言文學非師範本科、新聞學本科、對外漢語教學本科、廣告學等專業;同時,文學院還承擔了全校大學語文、國語教學及皖北地區中學語文教師培訓任務。近年來,文學院辦學層次不斷提高,中國古典文獻學和文藝學先後於2004年和2007年開始正式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1年4月獲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中國古典文獻學2005、2008年先後兩次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本科省級精品課程2門: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概論,研究生省級精品課程1門:文藝學;校級精品課程五門: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新聞學概論。文學院現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中國古典文獻學,校級重點學科2個: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學先後獲批為省級扶持教改示範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文學院辦學條件好,擁有一大批現代化教學設備,其中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大型“中國古典文獻數位化實驗室”目前處於國內領先、省內唯一的地位。
文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6人,其中高級職稱4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博士24人、碩士43人;省級拔尖人才2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優秀主講教師4人;碩士生導師11人。另外還聘請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兼職教授12人,如張國憲、劉禎等。
“十五”以來,全院教師先後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國家級、國家重點級刊物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12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獎6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教研課題40餘項。
文學院本著“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為生命”的辦學理念,在30餘年的辦學過程中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湧現出眾多傑出校友。他們當中,有的長期奮鬥在教學第一線,成為全國優秀教師或教學能手;有的在學術上頗有建樹,成為知名專家或博導;有的發揮自己的特長,成長為著名作家或導演;還有的已走上行政領導崗位,成為省部級官員;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作出貢獻。多年的積累形成了鮮明的“注重傳統、強化技能”辦學特色。注重傳統就是著力培養與提高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的素養;“強化技能”就是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近年來,文學院各專業形成了鮮明的就業特點。漢語言文學專業一般到大專院校、中等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與大型廠礦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語文教學、文秘等工作。新聞學專業一般到廣播電視、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媒體工作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對外漢語專業一般到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近三年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一次性就業率持續保持在80%以上;非師範專業主要面向文化、企事業單位文秘等,地域廣闊,一次性就業率也超過55%。所有專業年底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文學院的學生社團包括淮原文學社、舒柳書協、青年志願者服務社、公關禮儀協會等。學生社團經常開展豐富多彩,旨在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歷史沿革

1974年 安徽師範大學淮北分校中文系(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前身)
1978年12月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
2007年12月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文學院
2010年3月 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歷任領導

院長(主任)
1974年4月―1981年5月
陳獻之
副主任(主持工作)
1981年5月―1985年1月
吳孟復
主任
1985年4月―1988年9月
白樺
主任
1988年9月―1991年9月
易中興
主任
1991年9月―1994年7月
陸聯星
主任
1994年7月―1995年7月
尉天驕
主任
1995年7月―2000年1月
裘榮棠
主任
2000年1月―2005年12月
王政
主任
2005年12月―
周有斌
院長
黨總支書記
1974年4月―1977年3月
陳獻之
支部書記
1977年3月―1979年11月
易中興
總支副書記
1981年5月―1983年12月
劉登義
書記
1983年12月―1984年6月
唐佑成
書記
1984年6月―1988年9月
宋濤
書記
1988年9月―1990年9月
呂繩振
書記
1990年9月―1994年7月
張國憲
書記
1994年7月―2004年4月
段素華
書記
2004年4月―2011年6月
朱學忠
書記
2011年11月―
吳雲
書記

專業

目前,文學院院擁有五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文秘)、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廣告學五個專業,以及一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

本科教育

漢語言文學(師範)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從事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訓詁學、中國語言學史、西方語言學史、語言文字信息處理、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獻學、文學理論、西方文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民間文學、比較文學、寫作、文藝心理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語文教學論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後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對外漢語(師範)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漢英雙語教學為特色,培養具備較高的漢語語言文化知識和寫作水平,對中國文化、中國文學、西方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的了解,具有較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培養從事漢英雙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英語、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外國文學、西方文化與禮儀、中國文化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後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新聞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編輯學、新聞評論學、馬列新聞論著選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新聞學、媒介經營與管理、廣告學與公共關係學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後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廣告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廣告學理論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廣告傳播專業公司、新聞媒體和製作單位、企業行銷與公共關係部門、政府廣告管理與發布等部門,從事廣告公共實務、管理和公共關係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傳播學概論、中國傳播史、外國傳播史、廣告學概論、公共關係學、美學原理、傳播學研究方法、市場行銷學、市場調查、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策劃、實用美術與廣告設計、電腦圖文設計、廣告攝影、廣告管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後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研究生教育

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前身為安徽師範大學淮北分校中文系,1974年成立,1978年12月更名為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2007年12月改為淮北煤炭師範學院文學院,2010年3月定為現名,是全校專業設定最早和科類發展最為齊全的院系之一。著名學者吳孟復先生曾任中文系主任。現有5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文秘)、新聞學、漢語國際教育、廣告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依託於文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文學(文秘)、漢語國際教育三個專業,特別是漢語言文學(師範)。該專業先後獲批為省級扶持教改示範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概論》、《美學》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大學語文》為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的中國古典文獻學2005、2008年先後兩次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是淮北師範大學最早擁有的5個碩士點之一。
本一級點擁有教職工56人,其中高級職稱30人(其中教授12人<含外聘2人>、副教授18人);博士20人、碩士28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各1人,省級拔尖人才2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優秀主講教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
近5年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點教師先後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80多篇,出版專著20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教研課題6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5項。

師資隊伍

文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6人,其中高級職稱4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博士24人、碩士43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人、省級拔尖人才2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優秀主講教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

教授

副教授

廖萬軍
董奇峰
喬琛
吳雲
謝天勇
王宗峰
周生傑
高深
陳士部
任強
趙慧芳
趙修廣
郜峰
王偉
高再蘭
徐明英
呂華亮
高深
李景剛
吳超平
曹秀蘭
傅嘉豪
王倩
冀運魯
相宇劍
張通海
楊世鐵
陳聰發

講師

曹士文
張國華
趙永明
樓建國
李漢麗
葛力建
張義
劉思璇
李桂珍
陸春
袁政
熊紅菊
張見
朱淑娟
李雲琦
姜勝
曹士文
房文玲
陳元元
李其名
季月麗
王彬
孫會平

知名校友

任啟亮:男,漢族,1956年5月出生,安徽省淮北市人,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曾在煤炭工業部、中央組織部工作。1992年調國務院僑辦,先後任副處長,處長,山東省淄博市市長助理(掛職),北京華文學院院長,國務院僑辦秘書行政司司長。現任國務院僑辦副主任。
沈強:1961年6月出生,安徽宿州人。中文79級校友。現任安徽省淮南市委書記。沈強歷任淮北煤炭師範學院辦公室秘書、宿縣地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安徽省碭山縣委書記,縣長、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安徽省亳州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安徽省亳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市長,安徽省亳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等。
周嶺: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略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中國創業板研究會研究員、常務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紅學家,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編劇,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處講課或講學,曾成功操作過中國境內資源性項目在北美上市及境外融資,曾受託管理、重組國內大型主機板上市公司。現在還兼任《中國科技財富》雜誌社社長,該雜誌重在關注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指導優勢投資。
彭介林:1978年進入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1976年3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入黨,黑龍江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士,現任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呂繩振:男,1949年10月生,漢族,安徽淮北市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任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省人大常委,安徽省倫理學會理事長,曾任安徽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煤炭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等,獲安徽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連續兩屆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
侯志明1964年2月生,內蒙古四子王旗人,中文83級校友,現任內江市政府副市長、市委秘書長、市委辦公室主任。1987年7月,侯志明被分配到瀋陽礦務局《瀋陽礦工報》編輯部,1992年擔任編輯部副主任職務,後又歷任新華社遼寧分社《中華第三產業報》社總編輯助理、編輯部主任;新華社遼寧分社影視部編輯部主任;新華社四川分社綿陽記者站站長;中共綿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綿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社科聯副主席;中共綿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社科聯副主席;中共內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外宣辦主任;中共內江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等職務。
李森:男,1964年11月出生,河北無極人,高級政工師,中文84級校友。歷任煤炭部人事司幹部管理處副處長,國家煤炭工業局人事司調研員,中組部幹部教育局乾教一處調研員兼副處長、處長,中組部幹部教育局綜合處處長,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副主任(副司級)、遼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科研項目

文學院2007-2012年主要科研項目:
趙修廣:1990-2012安徽小說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王 倩:神話學文明起源路徑研究 2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
王正祥:父母監護與城市中小學生網路媒體使用 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周生傑:藏書紀事詩研究 2012國家社科基金
謝天勇:微部落格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輿論引導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李其名:陳獨秀報刊活動研究 2012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項目
陳 娟:晚清民國安徽語言文字學著述研究 2012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重點項目
劉 倩:元代江南文人及其創作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郜 峰 :於語義分析的現代漢語空間介詞的認知與功能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張通海:楚系簡帛文字字用研究 2012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趙永明:比較性研究方法在同質語文詞典校理中的套用2012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
劉彩霞:師範生從教能力模組訓練與集成訓練研究與實驗 2011教育部教育科學項目
陳士部:西方主體間性美學與中國古典美學的對話關係研究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姜勝:《儒林外史》張注考述 2011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項目
曹秀蘭:遺民文化視野觀照下的浙西詞派研究 2011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重點目
姜勝:安徽學者與《儒林外史》研究 2011安徽省高校青年基一般點目
楊陽:中外經典小說的文學色彩學比較研究201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
冀運魯:《聊齋志異》的經典形成之社會學考察201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
王 政:清代“花部”戲曲整理編撰與文獻研究 2011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
喬琛:清代皖人女性詩詞選本研究2010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項目
吳超平:比較文學視野下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系列研究2010安徽省高校青年項目
王宗峰:凡聖之維?D2010安徽省社科基金項目
曹秀蘭:宋南渡時期安徽詞壇研究 2010安徽省社科基金項目
趙永明:胡樸安訓詁學思想的獨特性研究201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
周有斌:建國以來淮北人名用字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2010安徽省社科基金項目
王政:朱熹《楚辭集注》研究 2010安徽省人文社科基地重點項目
王宗峰:中國當代“紅色經典”的跨媒介研究201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
張義:古漢語白話語料全文檢索軟體設計與實現2010省高校青年重點項目
張振亞:基於真實語料的現代漢語“這、那”選用限制研究 2010年教育部青年基金
周生傑: 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 ,07-08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AHSK07-08141)
趙慧芳:“中西部地區師範大學生參與農村基礎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教育部青年課題,課題編號EIA090373。
陳士部: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現代性語境中的阿多諾美學思想研究” (編號:2009sk215)
任 強: 吳世尚《楚辭疏》校箋,08-10年國家高校古委會項目(編號:0811)
趙修廣:近三十年皖籍著名作家研究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9
李中平:當代轉型期安徽文學生態研究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9
王小文:程小青的偵探小說翻譯與創作研究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9
陳 娟:安徽省淮河流域回民反切與調查研究 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9
傅 瑛:民國皖人詩文集總目提要 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基地重大項目2009
付嘉豪:李之儀與安徽宋代地域文化 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2009SQRS072
邱瑰華:安徽近現代學人學術研究(2008年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
趙慧芳:安徽民國女作家創作研究(2008年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
李漢麗:從明代筆記詞語看《漢語大詞典》的缺失(2008年度省高校青年項目)
王成:桐城詩派研究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王政:元明清戲曲母題史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07JA760012
王政:《因寄軒文集》點校2007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
王宗峰:當代中國大陸故事影片中的身體書寫2007JQW129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2007項目
熊紅菊:《玉台新詠》文學價值詮要2007JQW130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2007項目
王偉:豐子愷藝術審美理論研究2007JQW128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2007項目

學術成果

著作:
《西方語言學史概要》杜道流著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二十世紀中國市民小說研究》王曉文著 黃山書社2009年12月出版
《古典文獻基礎知識答問》 周生傑著 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明清安徽婦女文學著述輯考》傅瑛著 黃山書社2010年1月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歷史演進》 陳士部著 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蘇軾和陶詩與北宋文人詞》 張兆勇 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曹溶詞研究》 曹秀蘭著 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清代詩經新疏研究》 郭全芝著 黃山書社2010年3月
《現代漢語助動詞研究》 周有斌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鮑廷博藏書與刻書研究》 周生傑著 黃山書社2011年5月
《天道與聖言?D?D<莊子>與<聖經>比較研究》高深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鮑廷博題跋集》 周生傑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0.
《<漢語大詞典>書證溯源》 相宇劍著 黃山書社2012.01
《簡明西方語言學史》 杜道流著 現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感嘆句與省略句研究》 杜道流著 現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CSSCI刊論文:
陳士部 新時期古代文論研究與中國文論的現代性訴求《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冀運魯 論《聊齋志異》的因果觀念二重性及其對敘事模式的影響 《齊魯學刊》2012年第3期
熊紅菊 “即色游玄”對謝靈運山水審美之影響 《北方論叢》2012年第6期
王 政 舊志所記民間演劇的資金來源及劇場 《小說評論》2012年第6期
王 政 古代文言小說與周代的雩祭求雨 《小說評論》2012年第6期
王 政 關於中國古典戲曲母題史的研究《文藝研究》2012年第8期
王 政 民間演劇之近代變遷 《光明日報》 2012年8月27日
王 政 略論周稚廉戲曲中的民俗描寫 《戲曲研究》2012年第85輯
王 政《詩經》與中國上古人的“耳飾” 《文學評論》2012年第3期
相宇劍 知不足齋主鮑廷博校勘理念探微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3期
相宇劍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引文指瑕 《敦煌學輯刊》2012年第1期
相宇劍 “大滑答子貨”釋義商榷 《編輯之友》 2012年第5期
杜道流 “兩個同學”和“夫妻兩個” 《世界漢語教學》2012年第1期
周有斌 疊音人名的考察與分析語 《語言文字套用》2012年第4期
塗小麗 宋人筆記中論唐史之風 《北方論叢》2012年第3期
塗小麗 元詩中的一朵奇葩?D論元代天寶宮詞 《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3期
陳 娟 安徽淮河流域民間反切語的構成式 《方言》2012年第1期
謝天勇 民初女性期刊讀者定位的演變及分析 《學術界》2012年第6期
謝天勇 手機媒體引發的傳播變革 《新華文摘》2012年第16期
劉彩霞 師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及發展 《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0期
張通海 中國文字學研究新視角 《安徽史學》2012年第6期
周生傑 試論清人對明代詩文別集的整理 《歷史文獻研究》2012年第9期
周生傑 《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新論 《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9期
周生傑 簡論明清徽商詩歌創作 《文學評論》2012年第3期
周生傑 鮑廷博遷居桐鄉考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年第4期
王正祥 媒介使用、交往行為異質性與民眾對私下使用色情的態度《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4期
姜 勝《儒林外史》“一箸牛肉麵”的內涵 《明清小說研究》2012年第1期
付嘉豪 平議鮑廷博與汪啟淑的一樁借書公案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年第5期
王 倩 圖像在古代文明中的價值 《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王 偉 “儒釋互補”豐子愷的藝術審美理論 《當代文壇》2012您第2期
吳超平 試論毛姆對中國文化的誤讀《福建論壇》 2012年第6期
陳士部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科學”對美學、文藝學研究的啟示《高校理論戰線》2012年第2期
周生傑 吳中文獻展覽會推進地方文獻建設述略《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年第6期
謝天勇 新知識與舊道德:民初《婦女時報》女性參政話語的媒介表述《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12期
謝天勇 微部落格對突發公共事件輿論引導的演進《江淮論壇》2012年第6期
王 政 周?a廉《雙忠廟》“男生乳”“女生須”考論《東疆學刊》2012年第1期
王 政 張金吾《金文最》收《重建龍神廟碑》即唐人鄭澤《龍泉記》《文獻》2012年第1期
王 政 略論戰國前青銅器玉器造型紋飾中的“回首律” 《裝飾》2012年第12期
高再蘭 “有……著”句式的結構特點與語義傾向 《漢語學習》2012年第2期
高再蘭 “看/聽”從感官動詞到小句標記語法化的類型學研究《語言科學》2012年第5期
陳士部 論《講話》發表前後的蘇北解放區文學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1期
陳士部 實踐美學的新變:新實踐美學與實踐存在論美學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第5期
王宗峰 試論禪宗對審美主體的構造《小說評論》2010年第2期
王宗峰 《畫山水序》的美學思想探微 《小說評論》2010年第4期
王正祥 媒介使用、權威信息的可信度與民眾對傳言的信任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年第3期
王正祥 社會經濟地位與汶川地震訊息的擴散 《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7期
謝天勇 和諧,民生與主流媒介話語《學術界》2010年第10期
郭全芝 《牟尼合》的曲 《戲曲研究》2010年 第80輯
李中平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社會科學家》2011年第12期
王 政 關於建設中國古代民俗詩學《文藝研究》2011年第1期
王 政 《周易》與元明戲曲略考《周易研究》 2011年第2期
王 政 論王光被《芙蓉樓》中時代因素、史影與眉批價值 《中華戲曲》2011年第43輯
王 政 山東地方志所見民間演劇史料輯考 《齊魯學刊》2011年第3期
王 政 論《周易》對元明戲曲的影響 《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王 政 《紅樓夢》脂批及三家評對秦可卿形象的藝術審美分析 《小說評論》2011年第2期
王 政 葉朗的小說美學研究與大學美育《小說評論》2011年第5期
王 政 元明戲曲中的高麗事象略考 《東疆學刊》2011年第2期
王 倩 人類學的文學轉向 《世界民族》2011年第5期
王 倩 真實與虛構 《外國文學評論》2011年第3期
王 倩 作為圖像的神話 《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
杜道流 《西廂記》“方言俗語注釋本”異議 《戲曲研究》2011年第83輯
王 偉 豐子愷注重人格修養的藝術教育觀《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第 3期
王宗峰 革命擬寫的衝動和尷尬 《文藝爭鳴》2011年第9期
王宗峰 後革命時代的擬革命書寫 《當代文壇》2011年第5期
周生傑 敬鄉有道:近代文獻展覽會《光明日報》201112月12日第15版
周生傑 考文獻而愛舊邦 《圖書情報工作》2011年第23期
曹秀蘭 曹溶佚文七篇 《文獻》2011年第3期
周生傑 論鮑廷博開放的藏書思想 《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年第2期
周生傑 鮑廷博刻書理念述論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年第2期
周生傑 《知不足齋叢書》底本選擇述略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7期
郜 峰 “請求”行為的事件域認知模型解讀 《學術界》20011年第1期
王正祥 從電波到比特:美國之音停播中文廣播的意義《新聞記者》2011年第8期
熊紅菊 論《離騷》的主人公是祝融《江漢論壇》 2011年第5期
徐明英 俄藏Ф242 敦煌寫本《文選注》的避諱與年代《敦煌學輯刊》2010年第4期
徐明英 《詩經?關雎》比興辨正 《中國詩歌研究》2010年第七輯
付嘉豪 鮑廷博與四庫全書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6期
高 深 從孔子、墨子宗教信仰看儒墨學說的區別《齊魯學刊》2011年第3期
周有斌 制約音譯外來詞形式選擇的原則 《語言研究》2009年第3期
王正祥 傳媒對大學生政治信任和社會信任的影響研究《青年研究》2009年第2期
趙修廣 “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塑造與所關涉的傳統文化因素《社會科學家》2009年第8期
傅 瑛 新舊詩作中的“人力車夫” 中國現代文學論叢,2009年第3卷
王宗峰 於邊緣處求索?D?D解析袁勁梅流散小說《羅坎村》《小說評論》2009年第6期
王宗峰 謝晉電影的敘事倫理解析 《中國社科院研院學報》2009年第6期
劉倩元 蒙古詩人達溥化生平及其著作研究 《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3期
高再蘭 湖南益陽方言中的“噠”尾頻率副詞 《方言》 2008年第1期
陳 娟 明代筆記小說中的繪畫史料《國畫家》2008年第4期
李永建 從《夜頌》看魯迅的幽暗意識《文學評論叢刊》 2008年第11卷第1期
趙慧芳 讀考品悟見三長?D?D張愛玲研紅特色管窺 《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2期
王宗峰 淺析小說《青春之歌》中的空間書寫《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年第3期
周有斌 談談“部落格” 《語言文字套用》2007年第4期
杜道流 計數和計量 《語言研究》2007年第1期
杜道流 關漢卿雜劇中的動態系統《戲曲研究》2007年第74輯
高再蘭 一種新的暗喻格式:“有一種A叫B” 《修辭學習》2007年第4期
董奇峰“改造”的魯迅和魯迅的“改造” 《文學評論叢刊》2007年第2期
王宗峰 人民美學與角落書寫《電影藝術》2007年第5期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東山路100號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