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淮政〔2021〕34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體育強市建設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淮北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體育強市建設方案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體育強省建設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43號),開創我市體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全民健身對全民健康的促進作用,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推動體育強國、體育強省建設貢獻淮北力量。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2%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1.1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名,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2%。帶動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3億元。
到2030年,體育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建成體育強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4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3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超過93%,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參加國家級、省級重大賽事成績實現重大突破;體育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16億元;體育文化廣泛弘揚,體育文化價值和作用充分彰顯。
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市。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實現均等化、便民化、智慧型化,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超過5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3.5平方米,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66億元。體育文化成為展示淮北形象的重要平台。
三、重點任務
(一)積極貫徹實施全民健身戰略。
1. 建設舉步可就的健身設施。市、縣(區)人民政府制定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劃,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城市居住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標準,新建居住社區建有非標準足球場。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現城鎮社區“10-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農村體育設施向自然村延伸。新建改擴建體育公園10個、全民健身中心2個,新建社會足球場地25個,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新建冰雪、類冰雪場地10個,建成市級智慧體育系統,推動智慧健身路徑、智慧健身步道、智慧體育公園建設,構建“處處可健身”的高品質運動空間,提升體育場地設施綜合利用率。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運營,有序推進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區人民政府)
2. 開展精彩紛呈的賽事活動。承辦好安徽省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發揮廣場舞等優勢項目影響力,打造全國廣場舞精品賽事。依託地域人文特色和體育資源稟賦,發展“體育+旅遊”新業態,結合塔山石榴文化旅遊節、段園葡萄採摘節、黃里杏花節等,打造市縣(區)精品體育賽事。機制化辦好全民健身運動會,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經常性開展職工體育活動,推行工間健身。推動老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和職工等人群體育活動常態化開展。積極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區)。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承辦體育賽事活動。(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 市委統戰部、市直機關工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市殘聯、縣區人民政府)
3. 建立充滿活力的健身組織。推進體育總會建設向鎮街延伸,推動縣區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大力發展各級法人體育社會組織和社區健身團體,新成立市級體育社會組織50個,加強社區體育組織的人財物支持,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實體化、規範化、品牌化建設發展。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縣區人民政府)
4. 提供專業高效的健身指導。加強體醫融合,促進健康淮北建設,推進市、縣(區)兩級科學健身指導中心建設全覆蓋。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實現全民健身場所(站點)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全覆蓋。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健康指導公益服務下基層活動,每年開展基層體質監測和健身指導5000人以上。市縣(區)兩級每年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等級達標測試活動。(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縣區人民政府)
5. 強化青少年體育工作。深化體教融合,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不得擠占體育課,著力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支持體校、體育俱樂部專業教練員走進校園,進入課堂,協助學校做好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工作,使青少年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開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教師培訓,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與訓練能力,夯實淮北體育發展基礎。在中國小校設定專(兼)職體育教練員崗位,聘用退役優秀運動員到學校擔任體育教師、教練員。(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區人民政府)
(二)全面提升競技體育水平。
6. 多措並舉發展競技體育。堅持舉市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形成以政府辦為主導、合作辦為輔助、社會辦為補充的新格局。在具備條件的淮北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以及社會體育俱樂部中組建籃球、足球、羽毛球、桌球等項目市級運動隊,由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共同負責、齊抓共管。強化體校管理,圍繞“奧運爭光、全運爭先”目標,不拘形式、不拘一格選拔運動員,提升摔跤、舉重、射擊、拳擊等傳統優勢體育項目競爭力,培養、培育輪滑、霹靂舞等新興競賽項目。深化與徐州協同發展,加強合作交流,定期舉辦兩市賽事活動,不斷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加強對殘疾人競技體育活動的組織、訓練和指導,堅持突出重點、扶優扶強的原則,鞏固舉重和田徑傳統優勢項目,拓展新項目。(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殘聯、市民政局、縣區人民政府)
7. 構建科學訓練體系。構建以運動員為中心、教練員為首要、科醫保障為基礎的科學訓練體系。健全教練員選拔、培養、引進、激勵、保障機制,加大優秀教練員引進力度。建立體育專業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改善體校辦學條件,加強市運動隊訓練基地建設,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訓練基地。(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數據資源局、縣區人民政府)
8. 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堅持以校園足球為引領,積極推進“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建設,鼓勵全市各中國小以足球、籃球、田徑等傳統體育項目為重點,組織開展體育教學和訓練活動。圍繞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完善校內比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市、縣(區)、校三級體育賽事。大力支持學校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打造學校特色體育項目。以省級體育傳統學校為骨幹、市級體育傳統學校為基礎,穩步提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輸送數量和質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加強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提升市、縣新型體校建設,嚴格落實將體校義務教育適齡學生文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有關規定,配齊配足配優文化課教師。(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縣區人民政府)
9. 推進“三大球”和冰雪、類冰雪項目發展。立足實際、解放思想、積極探索,走出淮北市“三大球”和冰雪、類冰雪項目發展有效路徑。夯實淮北市“三大球”基層基礎,深化體教協同發展,推進場地設施建設,發揮協會功能作用。加強專業人才培訓,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開展“三大球”賽事,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不斷提高“三大球”水平。(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縣區人民政府)
(三)不斷培育最佳化體育產業。
10. 最佳化體育產業布局。強化規劃引領,以高端體育賽事活動、體育用品銷售製造和體育旅遊為重點,不斷推進我市特色體育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縣區人民政府)
11. 打造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大力開展“雙招雙引”,推動體育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在體育裝備製造、競賽表演、健身休閒等領域招引一批頭部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體育+”“+體育",促進體育與文化、旅遊、養老、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以東部山地為依託,精心打造“皖北川藏線”,以紅色旅遊資源為依託,打造紅色騎行線路,以湖泊濕地為依託,打造國家級體育公園和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體育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烈山體育用品產業基地、體育服務綜合體、汽車自駕營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扶持已落戶的沃盛體育、名啟體育、名德體育、海眾體育等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效益。把烈山區球類製造產業打造成國家級球類產業基地。推動體育彩票事業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數據資源局、縣區人民政府)
12. 促進體育消費升級。創新體育消費引導機制,加快推動以社保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在體育公共服務領域中的套用,鼓勵發放體育消費券,激發大眾體育消費需求。豐富體育消費產品,拓展體育健身、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等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體育消費。積極申辦省運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高水平賽事,培育汽車場地越野、拔河、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淮北站)、馬拉松、水上運動等品牌賽事。完善體育消費維權方式,保護體育消費者權益,營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示範)城市。(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縣區人民政府)
13. 最佳化營商環境。深化體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體育標準化建設。完善體育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建立體育資源高效利用機制,推動各類體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最佳化體育產業政策,落實已有稅費政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合理安排體育產業供地。探索市場化運營新模式,推進公共體育設施所有權、經營權分離運行機制改革。(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稅務局、縣區人民政府)
(四)大力傳承發展體育文化。
14. 發展傳承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推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著力培育發展體育公益、慈善和志願服務文化。推動體育公益事業發展,鼓勵體育明星和愛心人士參與民眾體育公益活動。(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明辦、縣區人民政府)
15. 豐富體育文化產品。充分發掘利用淮北地域文化特質,打造具有時代特徵、體育內涵、淮北特色的體育文化產品。組織開展體育影視、體育音樂、體育攝影、體育美術、體育動漫的創作展示和評選活動,加強運動項目文化推廣普及。(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傳媒中心、縣區人民政府)
16. 加強對外體育文化交流。以體育賽事活動和體育旅遊為平台,擴大體育文化傳播,充分運用新媒體等手段,提升淮北體育知名度、美譽度。深化與滬蘇浙等重點省市體育交流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淮海經濟區體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傳媒中心、縣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體育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建立目標任務分解考核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體育強市建設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協調機構,實行體育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驗收。(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體育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縣區人民政府)
(二)加大政策支持。制定體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加強政策、財政支持,重視體育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工作,完善運動員、教練員、科醫人員薪酬制度、培養體系和獎勵政策。完善投入機制,落實體育稅費政策,加強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定期監督檢查。(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統計局、縣區人民政府)
(三)營造良好環境。堅持依法治體,打造高素質體育行政執法隊伍,落實體育市場“黑名單”管理和失信懲戒制度,建立體育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從嚴整治賽風賽紀,確保興奮劑問題“零出現”“零容忍”。加強體育場館設施、體育賽事活動等安全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堅決守住體育安全底線。(牽頭單位: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應急局、縣區人民政府)
政策解讀
2021年12月31日,淮北市人民政府以淮政〔2021〕34號文號印發《體育強市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本方案由市文旅體局牽頭起草,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對開創我市體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政策背景和依據
“十三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淮北市不斷推進體育高質量發展,體育公共設施初具規模,體育活動遍地開花,但總體來看,與先進地市相比還存在差距。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強調以體育激發城市熱情和活力。在此背景下,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體育強省建設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43號),開創我市體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的意義和考慮
(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台。”《方案》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體現,是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助力體育強國、體育強省建設。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提出2035年建成體育強省;202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體育強省建設方案》。立足新發展階段,淮北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全民健身對全民健康的促進作用,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推動體育強國、體育強省建設貢獻淮北力量。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202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體育強省建設方案》,11月底,淮北市文旅體局在認真學習《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和《體育強省建設方案》的基礎上,在體育系統內部開展調研,形成初稿。隨後嚴格按照徵求意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公平公正審核、合法性審查等重大行政決策相關程式,反覆修改完善,最終形成送審稿,於12月22日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最後於2021年12月31日,市政府以淮政〔2021〕34號文號印發。
四、工作目標
《方案》提出實現體育強市“三步走”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到2030年,體育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建成體育強市;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市。
五、主要任務
《方案》全文共四個部分,一是指導思想,二是總體目標,三是重點任務,四是保障措施。第三部分為主體部分,提出貫徹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培育最佳化體育產業、傳承發展體育文化等四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在貫徹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方面:推動全民健身設施提質增量和智慧體育系統建設;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文化節體育賽事等精彩紛呈的體育賽事;建立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等健身組織並推進其規範化發展;實現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全覆蓋並定期開展體質監測和健康指導;多舉措加強學校體育建設。
在提升競技體育水平方面:組建球類項目市級運動隊,提升傳統優勢體育項目競爭力,培育新興競賽項目;加強訓練基地建設和教練員培養,構建科學訓練體系;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推進“三大球”和冰雪、類冰雪項目發展。
在培育最佳化體育產業方面:最佳化體育產業布局,推進特色體育產業發展;依託資源稟賦和信息技術,打造現代體育產業體系;豐富體育消費產品、拓展體育消費場景,促進體育消費;完善信用記錄、最佳化產業政策、改革運營機制,多舉措最佳化體育領域營商環境。
在傳承發展體育文化方面:在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公益事業中發展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打造獨具特色和內涵的體育文化產品;通過對外交流合作和媒體宣傳擴大淮北體育文化影響力。
六、創新舉措
(一)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堅持舉市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比如,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運營;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承辦體育賽事活動;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
(二)依託優勢,展現特色。充分發掘利用淮北地域文化特質,打造具有時代特徵、體育內涵、淮北特色的體育文化產品。依託地域人文特色和體育資源稟賦,發展“體育+旅遊”新業態,結合塔山石榴文化旅遊節、段園葡萄採摘節、黃里杏花節等,推進體育旅遊發展。以東部山地為依託,精心打造“皖北川藏線”,以紅色旅遊資源為依託,打造紅色騎行線路,以湖泊濕地為依託,打造國家級體育公園和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成立體育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建立目標任務分解考核和動態調整機制,把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協調機構。政府做好巨觀管理、資源整合分配、工作監督評估和協調跨部門聯動;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規劃、落實工作任務。
(二)加強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制定體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完善投入機制,落實體育稅費政策,加強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定期監督檢查。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市政府將體育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體育場地設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網路新媒體作用,完善立體化、多層次、廣覆蓋的宣傳平台,提升淮北體育知名度、美譽度。落實體育市場“黑名單”管理和失信懲戒制度,從嚴整治賽風賽紀,加強體育場館設施、體育賽事活動等安全風險防範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