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方戲曲

淮北地方戲曲指淮北梆子戲:淮北綁子戲源於河南豫劇豫東沙河調。由於豫東與淮北毗鄰,長期的藝術交流,使豫東沙河調逐漸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間小調的有益成份而演變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戲。淮北梆子戲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獷、奔放、感染力強的特點,有二百多種曲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地方戲曲
  • 藝術特色:演唱分大本腔與二本腔
  • 唱腔:高昂、粗獷、奔放、感染力強
  • 人員: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
簡介,藝術特色,相關信息,

簡介

淮北市是一個新建的礦區城市,因為人員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所以各種藝術形式的演出均有他們的觀眾。但這一地區擁有廣泛民眾基礎的地方戲曲當推淮北梆子戲、泗洲戲和花鼓戲。

藝術特色

演唱分大本腔與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樂器上除弦樂和鼓板之外,另加棗木梆相擊作聲,藉以增強聲調之節奏。在藝術表演程式上受京劇的影響較大,但仍具有地區特色。淮北市梆劇團,淮北市的廠礦、郊區、農村劇團在演出劇目時絕大多數是演唱淮北梆子戲。 泗洲戲:泗洲戲原稱“拉魂腔”,源於蘇北魯南地區,傳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建國前基本上是由民間小班社在農村演出。這種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員、師承關係為核心組成。建國後才逐步進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戲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在農村中流傳有這樣的歌謠:“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來,就怕我不唱。”由於它的唱腔優美動人,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深受淮北地區人民的喜愛。又因為泗洲戲的老一輩藝人多數生長在泗縣一帶,所以這一劇種在語言運用上又具有泗縣一帶語言粗獷、幽默的特色。 淮北花鼓戲:淮北市郊農村的集鎮一直有花鼓戲小班社演出。這種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員、師承關係為核心組成。

相關信息

他們農忙種田,農閒演出。一般不搭台子,圍個地攤就可演出。淮北花鼓戲音調委婉,帶有拖腔。不用弦樂,只用鼓板。生角穿件大褂,帶上髯口,也簡易化妝。旦角頭上扎個彩球,腰間繫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唱腔雖然曲調比較單調,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間小調,勞動號子、農諺、歇後語等,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因而深受農民民眾的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