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寺歷史
悟真寺年代久遠,其歷史可追溯至西晉以前。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淨業奉詔興建,正式命名“悟真寺”。隋末唐初,歷經擴建,至唐開元初期,已成為擁有上下兩院,含上方北院、上方南院、橡灣竹林寺、山北玉泉寺、山北水陸道場、河灣口華嚴院,共六大寺院群落,殿宇庭堂4000多間,僧眾1000餘人,據有山場田產5000畝以上的超一流寺院。
隋唐之際,悟真寺高僧雲集,名德會聚。僅百餘年間,明見史載的便有:淨業、慧超、法誠、法盛、靜藏、空藏、隋慧遠、慧因、保恭、啟芳、玄果、玄際、法藏、惠詳、清虛、楚金等一大批高僧。其中淨業、靜藏先後在長安鴻臚寺教授外國學僧,啟芳、玄果為現證三昧往生之先達,法藏尊號“華嚴大師”,法盛賜號“悟真禪師”,楚金敕謚“大圓禪師”,慧超與天台智者大師同為大蘇山慧思大師上足,慧遠為三論宗吉藏大師上足,保恭為唐初十大德之首,慧因亦為十大德之一,並皆德高化廣,神智超異,帝王歸敬,道俗尊仰。
然而,真正令悟真寺大放光彩、名傳千古的是被尊為“彌陀化身”的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因常住終南山悟真寺,號“終南大師”。又因口念佛號,隨出光明,尊稱“光明大師”“光明和尚”。
2012年9月15日,中國佛教協會長傳印長老獲悉終南山悟真寺即將
恢復重建,欣然題字:“淨宗根源”,昭示了:淨土宗根在善導大師,源出終南山悟真寺。
(悟真寺資料由周仲民先生提供)
導歸蓮池
真言興善 賢首指金獅喻六相 終南淨業宣律范
三論草堂 慈恩宗護法統十師 王順悟真導蓮池
此聯用三十八個字,將六大宗派及其開宗祖師、祖庭連成一體,概括無餘。
上聯寫真言宗(即密宗)、賢首宗(即華嚴宗)、律宗。下聯寫三論宗、慈恩宗(又名唯識宗、法相宗)、淨土宗(又稱蓮宗)。
真言興善:密宗祖庭是大興善寺。
賢首指金獅喻六相:華嚴宗賢首國師受邀到宮中講法,曾指殿前金獅子說明萬事萬物悉具“總、別、同、異、成、壞”之六種相,武后言下有悟,賢首大師後來撰成《金獅子章》以闡明華嚴宗的教義。
終南淨業宣律范:終南山淨業寺為南山律宗祖庭,道宣律師在這裡弘宣戒律,樹立佛徒規範。
三論草堂:三論宗的祖庭是草堂寺。
慈恩宗護法統十師:慈恩大師玄奘著作《成唯識論》,創唯識宗,系綜合印度十大論師的著述思想,而主要依據護法論師。
王順悟真導蓮池:善導大師在藍田王順山悟真寺開創淨土宗,引導一切眾生往生西方蓮池。
此聯含:
六大宗派,即真言宗、賢首宗、律宗、三論宗、慈恩宗、蓮宗。
四位祖師,即賢首大師、道宣大師、慈恩大師、善導大師。
五處祖庭,即興善寺、淨業寺、草堂寺、慈恩寺、悟真寺。
二則典故,即指金獅喻六相、宗護法統十師。
終南、王順為山名。淨業寺與悟真寺皆在終南山,善導大師尊稱“終南大師”,但此處為示區別,以道宣所弘律部一般稱為南山律宗,故冠名“終南”;同時善導大師撰《觀經疏》開立淨土宗,而《觀經》依王舍城與靈山為緣起,悟真寺恰在終南山脈主峰之一的王順山,“王順山”之名暗合《觀經》“王城、靈山”之緣起,故說“王順悟真”。宣,指道宣律師,也作動詞弘宣。導,指善導大師,也作動詞引導。皆一語雙關。律,雙指佛陀戒律與南山律宗;蓮,雙指極樂蓮池與淨土(蓮)宗。可見用典之工,用語之巧。
其中真言、三論,著筆最簡,指出宗派名、祖庭名。律與淨土,內容最豐,共明六項:
1、祖庭寺院所在位置。
2、祖庭寺院名稱。
3、開宗祖師德號。
4、所開宗派名稱。
5、開宗祖師教化功績。
6、所開宗派教義宗旨。
此因律為行人通規,淨為諸宗所歸。
尤其全聯以“王順悟真導蓮池”作結,顯明諸宗匯歸淨土,眾生皆入蓮池,蘊含了傳老做為當代淨土宗大德,身任中國佛協會長的菩薩悲願、內在心聲。
關於淨土宗祖庭,不免有疑。一般認為淨土宗祖庭,在廬山即東林寺,在山西即玄中寺,在長安即香積寺。悟真寺一般很少聽說,遠在山中,很難找到,即使找到了,發現殿堂建築很小、很破舊、很不起眼。何故傳老這裡不提香積寺,而獨指悟真寺,以之為淨土宗的祖庭呢?
這是因為香積寺有善導大師的崇靈塔,固然是淨土宗祖庭,但若論在世創宗,善導大師在悟真寺住持時間最久,多達二十餘年,其深發三昧,開宗立教皆在悟真寺,《觀經疏》等五部九卷之祖典多在悟真寺完成;當時的悟真寺,上下綿延數公里,總含六大寺院群,堂舍四千餘間,僧眾一千多人,為超一流的大寺,故淨土宗真正意義的根本祖庭,即是悟真寺。相比之下,香積寺是善導大師往生後,其弟子懷惲大師為憶念師恩,先建崇靈塔,再傍塔建寺,善導大師既未在香積寺住持一日,更談不上著作講法、開宗度眾。但因為這裡是大師專門的紀念道場,聳立著十三級高的崇靈大塔,永遠激勵著後人對大師的緬懷追思,所以成為淨土宗祖庭。故雖同是淨土宗祖庭,香積寺為紀念意義之祖庭,悟真寺為開宗意義之祖庭;香積寺為大師肉身舍利所奉之地,悟真寺乃大師法身
舍利成就之所。
傳老此聯意在讚歌善導大師開宗立教,示淨土宗法源所出,藉以勉勵淨土宗行人依解起行,解行並重,專修念佛的同時,加強淨土宗教理的研究與弘揚,故特別指出善導大師當年開宗立教之所的悟真寺為淨土宗祖庭,可說意味深長。亦知傳老熟稔歷史事實,明辨法門幽微,不愧為當代淨土宗之大家。
善導大師簡介
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山東臨淄人(《新修往生傳》。一說安徽泗縣人,《瑞應珊傳》。)俗姓朱。
十一歲依密州明勝法師出家,十八歲見西方變相圖,大受感動,發願往生。二十歲受具足戒,特尚《觀經》。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二十三歲時從廬山來終南山悟真寺,不久親證三昧,極樂勝景,備在目前。
貞觀十五年,大師從悟真寺出發,前往玄中寺,師事道綽大師受淨土教。
貞觀十九年,道綽大師寂後,大師重返悟真寺,住持悟真寺的弘法及建設。著書立說,開宗立教,往返京師,大弘法化。寫《彌陀經》十萬卷,畫淨土變相圖三百鋪。三年贏得傾城歸信,士女奉者其數無量。竟至“家家敬觀音,人人稱彌陀”,屠戶改業,滿城斷肉。
約總章元年(668年),大師五十六歲,受請住於京都實際寺,因年事漸高,此後多於京都實際寺、光明寺、慈恩寺弘法,較少回山。但悟真寺有重大活動,仍然過問,如高宗鹹亨二年(671年)三月,參與謀劃悟真寺下院的水陸大齋法會。
善導大師傳世的著作有《觀經四帖疏》《法事贊》《觀念法門》《往生禮讚》《般舟贊》等五部九卷,大部分寫於悟真寺。淨土宗由善導大師在悟真寺創立,悟真寺為淨土宗根本祖庭和根本道場。因為善導大師,悟真寺蜚聲中外,譽播全球,名傳千古,萬代常鮮,成為全世界淨土行人共同神往的聖地祖庭,永久住於人們的記憶。
由於高僧淨業、靜藏在鴻臚寺四方館教授外來學僧,隋唐時期日本與朝鮮半島三國多有學問僧及留學生來往悟真寺。善導大師的著作經由留學僧帶回日本後,對日本社會民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來日本佛教信仰極為發達,而信徒又以淨土係為最多,對善導大師極為敬仰,尊為高祖。為追仰祖恩,感念祖德,僅日本淨土宗一派,至少有十家寺院冠名“悟真寺”,四十家寺院名“善導寺”,而以大師別號命名的“光明寺”、“光明院”竟多達近百所,可見大師之深受崇仰,也可知悟真寺從始即為國際性的淨土宗大寺,乃至歷經千餘年,仍在異國備極推崇。
經唐末會昌法難,悟真寺破壞殆盡,此後歷朝時興時廢,時至今日偉寺不存,唯留香火傳續未絕。原上方北院處現存寺院,為民國時所建,稱“上悟真寺”。原山北水陸道場,仍存水陸殿,現稱“水陸奄”,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第二敦煌”,為著名的旅遊景點。二千年,在水陸庵對面,古山北水陸道場遺址上,恢復下悟真寺,初名“悟真西寺”,二千零一二年七月改稱“下悟真寺”,由藍田縣佛教協會禮請淨宗法師住持,專依善導,弘揚念佛,古樹新茂,祖庭重光。
悟真寺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題詠悟真寺的唐宋詩歌多達40餘首,著名詩人白居易、王維、王縉、韋應物、錢起、盧綸、張籍、張九齡、儲光羲、孟郊、鮑溶、賈島、張喬、魏野、王安石、蘇舜欽等都有作品傳世。特別是白居易的《游悟真寺》130韻長詩,堪稱中國古代描寫寺院長詩之最。
遺蹟有晚唐至清末的9座靈塔和數種碑石,六朝至隋唐的4處像龕,神僧清虛薰香求祈的甘泉,唐明皇與高僧對弈的棋盤石,佛爺腰的北朝摩崖佛龕,碥梁的北宋蘇舜欽刻石題名龕,以及靈龜石、定心石、車龍潭、黃龍潭等。至於史籍所載的上方北院和南院,至今仍有淨土別院、觀音堂、三寶堂、彌勒閣、畫龍堂、法華堂、法華台、鐘樓、南多寶塔與碥梁的進香閣遺址可循跡考查。
淨宗根源
淨土宗流傳千年以上,普化於今日之全世界,古今天下,念佛的人千千萬萬,往生之者更是無計其數,然而淨土宗根源何處?
這個問題,即便是問向一個學佛多年、甚至是念佛多年之人,也會一下懵然無對,少有人能脫口說出答案,甚而令此人遍查資料,問訪多人,所找出來的答案,多半也是不準確的。
不過或許有人乍見此說,內心仍舊可能生起疑惑:悟真寺,好陌生的字眼,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寺院,居然配得上“淨宗根源”之稱?
這並不奇怪,畢竟這段歷史確實已經封塵太久了。
唐朝之時,悟真寺的名字恐怕天下佛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裡自然景色絕佳,人傑地靈,自古高僧輩出,群英薈萃。最重要的是,隋唐時代,這裡出興了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正是在悟真寺開創了淨土宗。
善導大師所創立的淨土宗,承續了道綽、曇鸞、天親、龍樹之淨土正脈傳承。完全以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解釋淨土經典,絲毫不夾雜聖道諸宗理念,依阿彌陀佛本願為立宗根本,有統一、完備的淨土宗教判理論,有一脈相承的法義師承關係,教理、行儀非常完備,宗派規模至為嚴整。
歷史上,其他祖師有關彌陀淨土的解釋,皆不具備上述特點,皆糅雜了諸宗混說淨土,非純依淨土解釋淨土,故只是諸宗淨土教,而非淨土宗。如天台淨土、華嚴淨土、唯識淨土、禪門淨土等,即所謂“教宗天台,行歸淨土”“教宗華嚴,行歸淨土”之類。故只有善導大師才被公認為淨土宗開宗之祖。
善導大師一生與之有關的寺院也很多,如山西玄中寺,龍門奉先寺,長安光明寺、實際寺、慈恩寺、香積寺,終南山悟真寺等,然而與大師緣分最深、最密切,稱得上是大師根本道場的,還是悟真寺。
自貞觀九年(635年)至總章元年(668年),除中間四年在玄中寺求學,大師大部分時間都在悟真寺。
善導大師在悟真寺親證三昧;在悟真寺著書立說,開宗立教,楷定古今;在悟真寺住持建設,往返帝京,大弘法化。
善導大師在悟真寺居住時間最長,貫徹其信仰生命的最初直到最後圓熟、大開法化的整個時段。
善導大師是悟真寺的魂、神、靈、命。沒有善導大師,悟真寺不成其為悟真寺;沒有悟真寺,即沒有善導大師,也沒有純正淨土法門的開展。
在這個時代,追溯淨宗根源有其特殊而重大的意義。
善導大師的典籍在中國佚失幾近千年,漫長的時間內,多少祖師大德都無緣睹見這些淨宗元典,加之處此末法時代,眾生根淺,見濁增盛,法弱魔強,人們普遍不識淨土宗的真正面目,以致太多的人難遂其往生志願,雖有緣念佛,卻徒然不免輪迴,甚至是求升反墮,自害害他,為害茲甚。這些都是淨土宗根本源頭不明之故,淨宗根本,如同一樹之根,離根之木,豈望枝葉花果繁茂成林?淨宗源頭,如同萬里江河之源頭,失源之水,何能一川清流傳之遼遠?
而今大事因緣初顯,悟真寺重放光明。藉此因緣,眾生果能識此淨宗之根本,則必能本立而道生,斷不會被種種知見邪風所扇,“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畢此生平後,直達報佛土。眾生果能識此淨宗之源頭,則必能正本而清源,得善導正脈純正教法之清泉,免受後世知見污水之濁染, 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終而念佛專復專,直入寶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