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住寺(贊皇縣的寺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淨住寺位於贊皇縣院頭村村東,距離贊皇縣城18公里,是一座古老的、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後廢。遺址即今院頭鎮政府的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淨住寺
  • 地理位置:贊皇縣城南18公里
  • 所處時代:南北朝
寺院概況,歷代重修,考古遺址,碑記,李銘題碑記,趙思誠題碑記,趙思誠題詩,

寺院概況

佛教傳入贊皇始於東漢中期 (約公元 140-160 年),南北朝時期,佛教已具規模,當時建在院頭村的淨住寺為縣內最大的佛教寺院,及到到清代中期,仍然還是全縣較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淨住寺歷代皆有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為:北齊天統二年(566 年),至今已有 1400 餘年的歷史。

歷代重修

據《淨住寺重修鐘鼓樓增藏經殿碑記》記載了從公元566-1548年之間,寺院的數次重修,從碑記可以看出,明代的重修次數最多,淨住寺已成為殿宇樓閣相連亭台聳立、塑像莊嚴、規模頗宏的一座寺院了。
北齊 天統二年(公元566年)修焉
北齊 皇建元年(公元560年)修焉,玉石塔、石香亭尚存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修焉
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修焉
中統四年(公元1263年)修焉
成化之十九年(公元1483年)大其規模,增其殿宇,重修中殿
正德之六年(公元1511年)修天王殿
正德之七年(公元1512年)修後殿及左右二石佛,
正德之十六年(公元1521年)修中殿,塑羅漢五百,
嘉靖二十一至二十七年(公元1542--1548年) 重修鐘樓一座,建藏經殿一所

考古遺址

《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北分冊》記載:院頭鎮院頭村內有時期碑刻遺址,淨主寺石刻,寺早毀,現存宋代經幢幢身二節,青石質八角柱,分別刻佛龕、經文;明碑六通,其中有明天啟五年(1625)立《義天禪師修塔記》。

碑記

據縣誌記載,淨住寺在南北朝時期就是贊皇縣最大的佛教寺院,及至清代中期,仍然是全縣規模較大的寺院之一,寺院歷經千年,期間留下許多人文墨跡:李銘 浮梁人,嘉靖二十八年任。靜住寺碑。翟堅 涇縣人,嘉靖二十八年任。靜住寺碑。楊棟 高源人,嘉靖二十八年任。靜住寺碑。趙思誠 山西樂平縣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乙丑科進士。其中只有李銘與趙思誠的兩篇碑記一首詩存留下來。

李銘題碑記

《淨住寺重修鐘鼓樓增藏經殿碑記》
贊皇縣南三十餘里,地名院頭集,其寺名“淨住”,北依峻岭,南眺巨川,真勝概也。以勢則巍然高也,以地則邃然深也,以僧則森然勝也,然其肇建也,邈乎遠矣。其重修也,亦既屢矣。其在齊也,天統二年修焉,皇建元年修焉,玉石塔、石香亭尚存;其在宋也,至和元年修焉;其在金也,明昌三年修焉;其在元也,中統四年修焉。洪惟我朝之嗣興也。大其規模,增其殿宇,重修中殿,則成化之十九年也;修天王殿,則正德之六年也;修後殿及左右二石佛,則正德之七年也;修中殿,塑羅漢五百,則正德之十六年也,較之前修,則大備矣。迄嘉靖二十一年時,有住持僧宗寶,系本府正定縣新莊養嶺村馮氏子也,投師於本寺僧續釗,遂精於其教焉。其性溫而和,其德靜而正,其行端而方,誠所謂墨名而儒行者也。宏發善心,踵前勝跡,將欲撤而構之。然睹其棟宇隆壯,氣象整傷,不忍輕動,遂捐已資兼化眾財,重修鐘樓一座,以啟晨昏。至二十七年,鼎建藏經殿一所,黝聖丹漆,煥然新也。實經於其中,闡其教也。其有功於本寺也,豈小補哉?嗚呼!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此定說也有門生張帶,乃僧人惠才之兄也,因宗寶等成其事,慕其意恐其久而泯也,請予為之說,以紀其盛,以廣其傳焉,故為之記。

趙思誠題碑記

《淨住寺創建藏經殿碑記》
夫昭異盡物,闡隱達幽,莫備於藏經。飛觀崇樓,巢雲引鶴, 森接於名山形勝之地,莫勝於梵字。而議者或謂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非以其教源迥異而抑之,病習者之訛真,拘於一端,而不能會通,以要其全也。故業業門者投之佛老則不屑,專釋義者試以儒術則鮮通,藝異而道不相謀,勢固然耳。夫道一而已矣,孔、孟得之為仁義,老聃得之為道德,佛迦得之為圓覺,其源同也。至其末流,淪於空虛寂滅,去世絕倫而不可究竟者,其習病也。原佛老之初,豈如是哉?藏經為佛教統宗,自周秦已有其說。大要謂心本清虛,而發生萬類,包羅萬象,山河天地三千世界之幻化,皆從中出,似亦翕聚發散之義也;明心見性,絕火滅根,似亦無欲至靜之理也。佛果盡非,而與儒絕異耶?但其書浩瀚,能藏者鮮,或有之,而讀者不得其要領。區區齋誦,即以為淨土可基,極樂國可至,噫!惑亦甚矣。夫淨樂皆心之快境,非真有土有國也。佛之弟子,果能不拘於經說,而以意逆志,則知蓮花寶樹、地獄天堂,皆寓言以廣教,而色空、空色之義,亦了悟過半矣。釋果盡叛於道,而一無可取耶?唐宋之釋,往往自結於文人名士,如文暢、佛印之於韓、蘇;凡所構必假名筆紀載,如真卿之撰多寶塔,老泉之記彭川禪院者。彼將求其說而不得,賴吾儒以啟之;或言之不能傳,賴吾儒以永之焉耳。君子欲以善誘其衷,而移易其化,則與之游而撰焉,固所不廢也。吾樂邑與直隸贊皇接境,素聞淨住寺之山水明秀,殿宇巍峨一方勝境也。嘉靖二十七年,僧道堅、明來、宗祿、善士魏承宗等,復建水陸殿三間,詣南都印取藏經,五年始歸,別為經殿三間以藏之,左右僧舍十五間,其用心亦勤矣哉。諸僧朝暮讀誦,脫有超世出塵之想。予嘗冀一遊覽。乙丑叨進士第,奉使榆林,過而訪之。予族甥真慶並監生韓登、庫生趙清,求予以記。予非工於言者,果能自附於昌黎、東坡諸君子已乎? 又奚能永釋氏之傳而不已乎?惟曰釋有可與言從而啟迪之,即辭而辟之之意也。事苟可與傳,因其事而反直之,即輔之翼之使自得之之意也,非與其空寂之偏、殿宇之盛也。諸生游息梵院,日與釋眾為侶,尚以正心誠意之實,因其教而利道之,使不惑於苦空之禪,則於仁義之旨不差,雖合孔、孟、佛、老而一之,亦無不可,此又深望於凡我同志者也。是為記。

趙思誠題詩

《題院頭淨住寺藏經殿》
太行山色郁蒼蒼,二月楊風已放狂
蕭寺幾回飛夢遠,方𣄊滿路拂花香
天邊雨露沾衣重,塞外煙沙帶日黃
戀國那能撼寸赤,舊遊蹤跡總茫茫
飄渺諸天花氣融,梵林佛宇羅青空
圓靈回出樊籠外,慧照常明法像中
日射禪床僧未起,風回經殿鶴初翀
慚予不解長生訣,枉把新銘勒遠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