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志

涿州志

《涿州志》是涿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涿州志
  • 作者:涿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年05月
  • ISBN:9787801220660
  • 編纂人員:史麗榮,史簡,劉然,任伯良,薛煥民,趙長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涿州市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涿州志
涿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涿州志》編輯部
河北省市、縣誌稿終審委員會《涿州志》評審組
保定市《涿州志》修審委員會
圖片
河北省涿州市政區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東方企業集團題詞
國務院總理李鵬為東方企業集團題詞
天下第一州牌樓
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
千畝魚塘
溫室蔬菜
農田林網
喜獲糧豐
造紙廠生產車間一角
桃園農藥廠外景
清洗機廠生產車間一角
華夏膠粘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涿州火車站
京廣鐵路與公路立交橋
涿州市新華書店
河北涿州師範再漿灶學校
東深高速公路涿州北站
市直住宅小區
鼓樓大街南口
華陽公園一角
永濟大酒店
桃園飯店
涿州賓館
范陽大酒店
涿州開發區一角
郵電局程控電話機房
涿州師範學校電腦音樂教室
涿州市醫院
衛生淚譽滲防疫
桃園市場一角
河北涿州農副產品批發交易中心
涿州市購物中心
涿州市人民商場
酈道元紀念館
張飛古井
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銅雀台
重新修建的三義宮
永濟橋
遼代雙塔
商代陶罐
清涼寺
三國劉備錢“直百五銖
燕國“涿”字幣
海暉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四氯苯醌”等多項產品獲河北省技術發明獎
桃園農藥廠生產的“三敵粉”獲國際精品金獎
河北華夏膠粘帶有限公司生產的PVC電氣絕緣膠帶獲美國“UL”認證
東方地毯
花鳥玉雕
金絲掛毯
張飛家酒
通會燈市
春節文藝晚會
首屆運動會開幕式
元宵花會
國畫 花鳥 傅石霜
國畫 山水 史鳳
國畫 細雨歸釣 王恨庚
國畫 古涿圖 邸廷霖
書法 李佩嵐
涿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部分成員
《涿州志》編輯部部分成員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目錄
第一篇政區建置
第一章境域
第一節地理位置
第二節境域變遷
第二章沿革
第三再檔想鴉章行政區劃
第四章城區
第一節演變
第二節現狀
第三節街道辦事處
第二篇鄉鎮概況
第一章鎮
第二章鄉
第三篇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質
第一節地層
第二節構造
第二章地貌
第擊葛葛一節洪沖積扇
第二節扇形窪地
第三節沖積平原
第三章氣候
第一節特徵
第二節日照 輻射
第三節溫度
第四節降水
第五節風
第六節濕度 蒸發
第七節物候
第四章水文
第一節地表水
第二節地下水
第五章土壤
第一節土壤類型
第二節土壤分布
第三節土壤肥力
第六章野生動植物鑽探章驗
第一節野生動物
第二節野生植物
第七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
第二節沙 礫石
第三節凹陷存在的地熱及油氣資源
第八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旱澇災害
第二節冰雹災害
第三節風災
第四節蟲害
第五戒判籃節霜凍
第六節連陰雨
第七節地震
第四篇人口
第一章數量與分布
第一節數量
第二節分布
第二章人口構成
第一節民族構成
第二節自然構成
第三節職業構成
第四節文化構成
第三章人口素質
第一節自然素質
第二節文化素質
第四章人口變動
第一節自然變動
第二節機械變動
第五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晚婚晚育
第二節優生優育
第三節節育措施
第四節管理機構
第五篇經濟總貌
第一章經濟變革
第一節土地改革
第二節農業合作化
第三節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國民經濟調整
第五節體制改革
第二章發展概況
第一節社會總產值
第二節國民收入
第三章經濟結構
第一節產業結構
第二節農輕重結構
第四節固定資產
第六篇農業
第二章全催農業生產
第一節耕地
第二節勞動力
第三節農作物
第四節耕作制度
第五節改土施肥
第六節種子改良
第七節植物保護
第八節技術推廣
第九節涿州稻米
第三章農業機械
第一節農用機具
第二節農機培訓
第三節農機監理
第四節農機服務
第四章林業
第一節資源變化
第二節林木種類
第三節植樹造林
第四節苗木繁育
第五節病蟲防治
第六節苗圃場
第五章畜牧 水產
第一節畜禽種類
第二節飼養管理
第三節防疫滅病
第四節淡水養殖
第五節管理機構
第七篇水利電力
第一章水利工程建設
第一節河流及河道治理
第二節防洪工程
第三節閘涵工程
第二章農田水利
第一節灌溉工程
第二節揚水機站
第三節打井灌溉
第四節排澇工程
第五節排澇
第六節抗旱
第七節改窪治鹼
第三章水利管理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灌溉管理
第三節排澇工程管理
第四節經費管理
第五節綜合經營管理
第六節水資源利用
第四章電力
第一節電力建設
第二節電力供應
第三節電力管理
第四節調度與修試
第五節機構沿革
第八篇工業
第一章經濟體制
第一節個體手工業
第二節私營工業
第三節集體工業
第四節國有工業
第二章工業門類
第一節機械
第二節化學
第三節建材
第四節造紙
第五節印刷
第六節電子
第七節食品
第八節釀酒
第九節紡織
第十節軋棉 製革
第十一節服裝
第十二節工藝美術
第十三節飼料加工
第三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計畫管理
第三節質量管理
第四節技術革新
第五節安全生產
第四章名優產品
第一節國家級
第二節省部級
第三節地市級
第九篇鄉鎮企業
第一章發展概況
第二章企業類型和產品
第一節企業類型
第二節產品
第三章重點企業
第四章專業戶村
第一節專業戶
第二節專業村
第五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三節分配管理
第四節行政管理
第十篇商業
第一章經營體制
第一節私營商業
第二節國有商業
第三節集體商業
第二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集市沿革與分布
第二節重點集市
第三章業務經營
第一節經營方式
第二節流通
第三節儲運
第四章糧油管理
第一節管理
第二節購銷
第三節儲運
第十一篇財稅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體制
第二節收支
第三節鄉鎮財政
第四節財政機構
第五節債券發行
第二章稅務
第一節稅收體制
第二節稅種 稅額
第三節涉外稅收
第四節工商稅收減免
第五節稅務管理
第十二篇金融
第一章金融機構
第一節建國前金融機構
第二節建國後金融機構
第二章貨幣
第一節清朝時期
第二節民國初期
第三節抗日戰爭時期
第五節建國後
第三章貨幣流通
第四章貸款
第五章儲蓄存款
第一節儲蓄
第二節單位存款
第六章結算
第七章金庫 債券
第一節國家金庫
第二節債券
第八章金銀 收兌 外匯
第一節金銀收兌
第二節外匯
第九章保險
第一節種類
第二節業務
第十三篇交通運輸
第一章古道
第二章公路
第一節形成
第二節分布
第三章鐵路
第一節車站
第二節貨場
第三節運輸
第四節鐵路建設
第四章橋樑
第一節公路橋
第二節立交橋
第五章運輸
第一節演變
第二節運輸機構及運量
第六章交通管理
第一節養護
第二節監理
第三節公安交通警察大隊
第四節養路費徵收
第十四篇郵電
第一章古代通信
第一節烽火報警
第二節郵驛
第二章機構沿革
第一節建國前郵政機構
第二節建國前電信機構
第三節建國後郵電機構
第三章郵政
第一節郵政網路
第二節郵政業務
第四章電信
第一節電報 傳真
第二節長途電話
第三節市內電話
第四節農村電話
第五節移動通信
第六節通信電源
第十五篇城鄉建設
第一章城區規劃
第一節總體規劃
第二節規劃管理
第二章市政工程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橋樑
第三節排水
第四節防洪
第五節市政設施管理
第三章公用事業
第一節城市交通
第二節城市照明
第三節城市供氣
第四節城市供水
第四章城市住房
第一節私產
第二節公產
第五章園林綠化
第一節公園綠化
第二節街道綠化
第三節庭院綠化
第四節苗圃 花卉
第六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污染與防治
第二節環境管理
第七章工程建設
第一節建築隊伍
第二節設計 施工
第三節典型建築
第四節質量監督
第八章鄉鎮建設
第一節鄉鎮規劃
第二節鄉鎮建設
第三節村莊建設
第九章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行政管理
第二節住房改革
第三節行業管理
第四節經營管理
第十章土地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土地徵用
第三節實施政策
第十六篇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計畫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計畫編制
第三節計畫管理實施
第二章物價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三節物價演變
第四節物價調整與檢查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市場管理
第三節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節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商標管理
第六節廣告管理
第七節經濟監督檢查
第四章標準計量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計量制度演變
第三節計量標準化
第四節產品質量鑑定
第五節計量管理
第五章審計管理
第六章統計管理
第一節統計機構
第二節統計工作
第十七篇中國共產黨涿州市地方組織
第一章黨組織創建與發展
第二節抗日戰爭時期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章黨員代表大會
第一節歷次大會
第二節歷任市(縣)委領導人
第三章組織建設
第一節領導機構沿革
第二節工作機構設定
第三節基層黨組織建設
第四節黨員狀況
第五節黨員教育
第六節幹部管理
第四章宣傳工作
第一節理論宣傳
第二節社會宣傳
第三節對外宣傳
第四節文明建設
第五章統戰工作
第一節少數民族工作
第二節宗教工作
第三節私營工商業工作
第四節非黨知識分子工作
第五節港澳台和海外關係工作
第六章紀律檢查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案件處理
第三節信訪
第四節黨紀教育
第七章建國後重大政治運動記略
第一節抗美援朝
第二節鎮壓反革命
第三節三反 五反
第四節整風反右
第五節“反右傾”
第六節四清
第十八篇中國國民黨涿縣地方組織
第一章組織沿革
第二章主要活動
第十九篇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人民代表選舉
第二章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章提(議)案處理
第五章決定 任免
第六章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領導名錄
第七章代表聯繫制度
第八章鄉鎮人大及代表工作
第二十篇政府
第一章封建政權
第一節縣政權
第二節基層政權
第二章民國政府
第一節縣政府
第二節基層政府
第三節主要活動
第三章抗日民主政府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四章解放區民主政府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五章人民政府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中心工作
第三節綜合政務
第四節經濟研究
第二十一篇政協
第一章組織沿革
第二章委員會組成
第一節歷屆委員會組成情況
第二節歷屆領導名錄及組成名額
第三章歷屆會議概況
第一節政協涿縣歷屆委員會
第二節政協涿州市歷屆委員會
第四章機構設定與主要活動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二十二篇民主黨派群團
第一章民主黨派
第二章民眾團體
第一節工會組織
第二節青年組織
第三節少年組織
第四節婦女組織
第五節農民組織
第六節工商業組織
第七節科技組織
第八節文化組織
第二十三篇公安 司法
第一章封建公法
第一節警察機構
第二節司法機構
第二章人民公安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社會治安管理
第三節改造社會弊端
第四節改造反動勢力
第五節打擊刑事犯罪
第六節羈押 勞改
第七節消防
第八節愛民活動
第三章人民檢察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法紀檢察
第四節經濟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六節控告申訴檢察
第四章審判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審判制度
第三節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民事審判
第六節行政審判
第七節人民陪審
第八節申訴複查
第五章司法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法制教育
第三節公證工作
第四節人民律師
第五節民事調解
第二十四篇軍事
第一章地方武裝
第一節封建地方武裝
第二節民國地方武裝
第三節人民地方武裝
第二章駐軍
第一節封建駐軍
第二節民國駐軍
第三節人民駐軍
第三章兵役
第一節募兵役制
第四節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兵役制
第五節預備役兵役制
第四章民兵
第一節組織建設
第二節軍政訓練
第三節武器保管
第四節主要活動
第五章軍民共建精神文明
第六章戰事
第一節封建戰事
第二節民國戰事
第三節抗日戰爭戰事
第四節解放戰爭戰事
第七章慘案
第二十五篇民政
第一章機構沿革
第二章優撫
第三章安置
第四章救災 救濟 扶貧
第一節救災
第二節救濟
第三節扶貧
第五章社會福利
第一節孤寡老人供養
第二節福利工廠
第六章婚喪管理
第一節婚姻登記
第二節殯葬改革
第二十六篇勞動人事
第一章勞動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安置就業
第三節職業培訓
第四節工資 獎勵
第五節勞保 福利
第六節社會保險
第七節勞動監督
第二章人事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幹部隊伍
第三節幹部管理
第四節工資 獎勵
第二十七篇文化
第一章管理機構
第二章事業單位
第二節鄉鎮文化站
第三節書店
第三章文藝團體
第一節劇團
第二節曲藝隊
第四章文藝創作
第一節文學創作
第二節戲劇 曲藝
第三節舞蹈
第四節書畫 攝影
第五節民間文藝
第六節民間花會
第五章民間傳說(故事)
第六章謠諺
第一節民歌
第二節民謠
第三節諺語
第四節歇後語
第七章圖書 報紙
第一節圖書
第二節報紙
第八章廣播 影視
第一節廣播
第二節電影
第三節電視
第九章地方史志
第一節黨史征編
第二節修志
第三節編鑒
第十章檔案
第一節檔案館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館藏狀況
第三節檔案利用
第二十八篇教育
第一章學宮 書院 義學 私塾
第一節學宮
第二節書院
第三節義學
第四節私塾
第二章學校教育
第一節學前教育
第二節國小教育
第三節中學教育
第四節職業教育
第五節特種教育
第三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平民教育
第二節農民教育
第三節幹部職工教育
第四節函授刊授教育
第五節廣播電視教育
第六節自學考試
第四章方針 學制 考試
第一節教育方針
第二節學制
第三節考試制度
第五章教師隊伍
第一節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待遇
第三節地位
第四節培訓
第五節民辦教師
第六章教學研究
第一節研究機構
第二節教研活動
第三節電化教學
第七章教育經費
第一節來源
第二節管理
第三節使用
第四節教育基金會
第五節中小學生“手拉手”互助會
第八章教育行政
第一節教育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九章勤工儉學與改善辦學條件
第一節勤工儉學
第二節改善辦學條件
第二十九篇科技
第一章科技機構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研究機構
第三節學術團體
第二章科技隊伍
第一節幹部管理
第二節職稱評定
第三章科普活動
第一節科普宣傳
第二節學會活動
第三節信息諮詢
第四節技術市場
第五節防震
第四章科技成果
第一節獲獎項目
第二節成果簡介
第三十篇衛生
第一章組織機構
第二節民眾衛生組織
第三節衛生事業費
第二章醫療機構
第一節市屬醫院
第二節城鄉醫院(衛生院)
第三節農村醫療機構
第四節部門醫療機構
第三章醫療隊伍
第一節中醫
第二節西醫
第三節中西醫結合
第四節公共衛生醫師
第四章醫療設備
第一節病床
第二節器械
第五章醫療制度
第一節公費醫療
第二節勞保醫療
第三節農村合作醫療
第六章醫藥 藥政
第一節藥品生產
第二節藥品經營
第三節藥品管理
第四節藥政管理
第七章預防 保健
第一節控制急性傳染病
第二節慢性傳染病管理
第三節多發病防治
第四節婦幼衛生保健
第五節地方病防治
第六節食品衛生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公共衛生
第三節農村衛生
第四節大規模滅鼠
第三十一篇體育
第一章體育事業
第一節傳統體育
第二節學校體育
第三節民眾體育
第四節人才培養
第五節設施 經費
第六節體育項目
第二章體育競賽
第三十二篇文物名勝
第一章古文化遺址
第二章古城址
第三章紀念遺址
第四章古墓葬
第五章古建築
第六章經幢
第七章造像及其它
第八章文物館藏
第九章革命文物
第十章八景
第十一章景觀
第三十三篇藝文
第一章碑銘
第二章詩詞
第三章楹聯
第四章舊志序
第五章著述
第三十四篇社會風情
第一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農民生活
第二節職工生活
第二章婚姻 家庭
第一節婚姻
第二節家庭
第三章習俗
第一節歲時習俗
第二節生活習俗
第三節禮儀習俗
第四節少數民族習俗
第五節信仰習俗
第六節陋習
第四章方言
第一節語音
第二節語法
第三節辭彙
第三十五篇宗教
第一章佛教
第二章道教
第三章伊斯蘭教
第四章天主教
第五章基督教(新教)
第三十六篇人物
人物傳
盧植
張飛
劉備
盧循
酈道元
盧照鄰
賈島
趙匡胤
竇禹鈞
邵雍
張世傑
史道
馮銓
盧坤
榮起
劉尚倫
張廷瑞
魏頌堯
周存培
陳琳
宋化豐
吳學純
胡佩衡
馮文潛
吳彩臣
邵凱
萬宗堯
趙福龍
肖炳林
薛恩厚
楊驥
趙慶祥
周啟源
尚錫靜
王清
李學曾
人物錄
革命英烈表
第三十七篇駐涿中央省 地(市)屬單位
北京農業大學教學實驗場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一七三勘探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七一五工廠
華北新型建材機械廠
化學工業部地質礦山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
冶金工業部國家冶金精細品種工業試驗基地
鐵道部建廠工程局
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一工程處
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三工程處
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第六十七工程處
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涿州機械廠
華北鋁加工廠
河北華豐機械廠
國營凌雲機械廠
中國石油報社
郵電部幹部學校
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涿州基地籌建處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金屬結構廠
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
河北涿州師範學校
河北冶金企業集團公司涿州金屬器件廠
保定地區第四醫院
保定電業局涿州110KV變電站
保定市房淶涿灌區管理處
附錄
一、涿州市歷次編纂委員會領導人員名單
二、基層單位撰稿人員名錄
編後記
著作權頁
國畫 細雨歸釣 王恨庚
國畫 古涿圖 邸廷霖
書法 李佩嵐
涿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部分成員
《涿州志》編輯部部分成員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目錄
第一篇政區建置
第一章境域
第一節地理位置
第二節境域變遷
第二章沿革
第三章行政區劃
第四章城區
第一節演變
第二節現狀
第三節街道辦事處
第二篇鄉鎮概況
第一章鎮
第二章鄉
第三篇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質
第一節地層
第二節構造
第二章地貌
第一節洪沖積扇
第二節扇形窪地
第三節沖積平原
第三章氣候
第一節特徵
第二節日照 輻射
第三節溫度
第四節降水
第五節風
第六節濕度 蒸發
第七節物候
第四章水文
第一節地表水
第二節地下水
第五章土壤
第一節土壤類型
第二節土壤分布
第三節土壤肥力
第六章野生動植物
第一節野生動物
第二節野生植物
第七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
第二節沙 礫石
第三節凹陷存在的地熱及油氣資源
第八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旱澇災害
第二節冰雹災害
第三節風災
第四節蟲害
第五節霜凍
第六節連陰雨
第七節地震
第四篇人口
第一章數量與分布
第一節數量
第二節分布
第二章人口構成
第一節民族構成
第二節自然構成
第三節職業構成
第四節文化構成
第三章人口素質
第一節自然素質
第二節文化素質
第四章人口變動
第一節自然變動
第二節機械變動
第五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晚婚晚育
第二節優生優育
第三節節育措施
第四節管理機構
第五篇經濟總貌
第一章經濟變革
第一節土地改革
第二節農業合作化
第三節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國民經濟調整
第五節體制改革
第二章發展概況
第一節社會總產值
第二節國民收入
第三章經濟結構
第一節產業結構
第二節農輕重結構
第四節固定資產
第六篇農業
第二章農業生產
第一節耕地
第二節勞動力
第三節農作物
第四節耕作制度
第五節改土施肥
第六節種子改良
第七節植物保護
第八節技術推廣
第九節涿州稻米
第三章農業機械
第一節農用機具
第二節農機培訓
第三節農機監理
第四節農機服務
第四章林業
第一節資源變化
第二節林木種類
第三節植樹造林
第四節苗木繁育
第五節病蟲防治
第六節苗圃場
第五章畜牧 水產
第一節畜禽種類
第二節飼養管理
第三節防疫滅病
第四節淡水養殖
第五節管理機構
第七篇水利電力
第一章水利工程建設
第一節河流及河道治理
第二節防洪工程
第三節閘涵工程
第二章農田水利
第一節灌溉工程
第二節揚水機站
第三節打井灌溉
第四節排澇工程
第五節排澇
第六節抗旱
第七節改窪治鹼
第三章水利管理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灌溉管理
第三節排澇工程管理
第四節經費管理
第五節綜合經營管理
第六節水資源利用
第四章電力
第一節電力建設
第二節電力供應
第三節電力管理
第四節調度與修試
第五節機構沿革
第八篇工業
第一章經濟體制
第一節個體手工業
第二節私營工業
第三節集體工業
第四節國有工業
第二章工業門類
第一節機械
第二節化學
第三節建材
第四節造紙
第五節印刷
第六節電子
第七節食品
第八節釀酒
第九節紡織
第十節軋棉 製革
第十一節服裝
第十二節工藝美術
第十三節飼料加工
第三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計畫管理
第三節質量管理
第四節技術革新
第五節安全生產
第四章名優產品
第一節國家級
第二節省部級
第三節地市級
第九篇鄉鎮企業
第一章發展概況
第二章企業類型和產品
第一節企業類型
第二節產品
第三章重點企業
第四章專業戶村
第一節專業戶
第二節專業村
第五章企業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三節分配管理
第四節行政管理
第十篇商業
第一章經營體制
第一節私營商業
第二節國有商業
第三節集體商業
第二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集市沿革與分布
第二節重點集市
第三章業務經營
第一節經營方式
第二節流通
第三節儲運
第四章糧油管理
第一節管理
第二節購銷
第三節儲運
第十一篇財稅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體制
第二節收支
第三節鄉鎮財政
第四節財政機構
第五節債券發行
第二章稅務
第一節稅收體制
第二節稅種 稅額
第三節涉外稅收
第四節工商稅收減免
第五節稅務管理
第十二篇金融
第一章金融機構
第一節建國前金融機構
第二節建國後金融機構
第二章貨幣
第一節清朝時期
第二節民國初期
第三節抗日戰爭時期
第五節建國後
第三章貨幣流通
第四章貸款
第五章儲蓄存款
第一節儲蓄
第二節單位存款
第六章結算
第七章金庫 債券
第一節國家金庫
第二節債券
第八章金銀 收兌 外匯
第一節金銀收兌
第二節外匯
第九章保險
第一節種類
第二節業務
第十三篇交通運輸
第一章古道
第二章公路
第一節形成
第二節分布
第三章鐵路
第一節車站
第二節貨場
第三節運輸
第四節鐵路建設
第四章橋樑
第一節公路橋
第二節立交橋
第五章運輸
第一節演變
第二節運輸機構及運量
第六章交通管理
第一節養護
第二節監理
第三節公安交通警察大隊
第四節養路費徵收
第十四篇郵電
第一章古代通信
第一節烽火報警
第二節郵驛
第二章機構沿革
第一節建國前郵政機構
第二節建國前電信機構
第三節建國後郵電機構
第三章郵政
第一節郵政網路
第二節郵政業務
第四章電信
第一節電報 傳真
第二節長途電話
第三節市內電話
第四節農村電話
第五節移動通信
第六節通信電源
第十五篇城鄉建設
第一章城區規劃
第一節總體規劃
第二節規劃管理
第二章市政工程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橋樑
第三節排水
第四節防洪
第五節市政設施管理
第三章公用事業
第一節城市交通
第二節城市照明
第三節城市供氣
第四節城市供水
第四章城市住房
第一節私產
第二節公產
第五章園林綠化
第一節公園綠化
第二節街道綠化
第三節庭院綠化
第四節苗圃 花卉
第六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污染與防治
第二節環境管理
第七章工程建設
第一節建築隊伍
第二節設計 施工
第三節典型建築
第四節質量監督
第八章鄉鎮建設
第一節鄉鎮規劃
第二節鄉鎮建設
第三節村莊建設
第九章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行政管理
第二節住房改革
第三節行業管理
第四節經營管理
第十章土地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土地徵用
第三節實施政策
第十六篇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計畫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計畫編制
第三節計畫管理實施
第二章物價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三節物價演變
第四節物價調整與檢查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市場管理
第三節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節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商標管理
第六節廣告管理
第七節經濟監督檢查
第四章標準計量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計量制度演變
第三節計量標準化
第四節產品質量鑑定
第五節計量管理
第五章審計管理
第六章統計管理
第一節統計機構
第二節統計工作
第十七篇中國共產黨涿州市地方組織
第一章黨組織創建與發展
第二節抗日戰爭時期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第二章黨員代表大會
第一節歷次大會
第二節歷任市(縣)委領導人
第三章組織建設
第一節領導機構沿革
第二節工作機構設定
第三節基層黨組織建設
第四節黨員狀況
第五節黨員教育
第六節幹部管理
第四章宣傳工作
第一節理論宣傳
第二節社會宣傳
第三節對外宣傳
第四節文明建設
第五章統戰工作
第一節少數民族工作
第二節宗教工作
第三節私營工商業工作
第四節非黨知識分子工作
第五節港澳台和海外關係工作
第六章紀律檢查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案件處理
第三節信訪
第四節黨紀教育
第七章建國後重大政治運動記略
第一節抗美援朝
第二節鎮壓反革命
第三節三反 五反
第四節整風反右
第五節“反右傾”
第六節四清
第十八篇中國國民黨涿縣地方組織
第一章組織沿革
第二章主要活動
第十九篇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人民代表選舉
第二章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章提(議)案處理
第五章決定 任免
第六章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領導名錄
第七章代表聯繫制度
第八章鄉鎮人大及代表工作
第二十篇政府
第一章封建政權
第一節縣政權
第二節基層政權
第二章民國政府
第一節縣政府
第二節基層政府
第三節主要活動
第三章抗日民主政府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四章解放區民主政府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五章人民政府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中心工作
第三節綜合政務
第四節經濟研究
第二十一篇政協
第一章組織沿革
第二章委員會組成
第一節歷屆委員會組成情況
第二節歷屆領導名錄及組成名額
第三章歷屆會議概況
第一節政協涿縣歷屆委員會
第二節政協涿州市歷屆委員會
第四章機構設定與主要活動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二十二篇民主黨派群團
第一章民主黨派
第二章民眾團體
第一節工會組織
第二節青年組織
第三節少年組織
第四節婦女組織
第五節農民組織
第六節工商業組織
第七節科技組織
第八節文化組織
第二十三篇公安 司法
第一章封建公法
第一節警察機構
第二節司法機構
第二章人民公安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社會治安管理
第三節改造社會弊端
第四節改造反動勢力
第五節打擊刑事犯罪
第六節羈押 勞改
第七節消防
第八節愛民活動
第三章人民檢察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法紀檢察
第四節經濟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六節控告申訴檢察
第四章審判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審判制度
第三節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民事審判
第六節行政審判
第七節人民陪審
第八節申訴複查
第五章司法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法制教育
第三節公證工作
第四節人民律師
第五節民事調解
第二十四篇軍事
第一章地方武裝
第一節封建地方武裝
第二節民國地方武裝
第三節人民地方武裝
第二章駐軍
第一節封建駐軍
第二節民國駐軍
第三節人民駐軍
第三章兵役
第一節募兵役制
第四節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兵役制
第五節預備役兵役制
第四章民兵
第一節組織建設
第二節軍政訓練
第三節武器保管
第四節主要活動
第五章軍民共建精神文明
第六章戰事
第一節封建戰事
第二節民國戰事
第三節抗日戰爭戰事
第四節解放戰爭戰事
第七章慘案
第二十五篇民政
第一章機構沿革
第二章優撫
第三章安置
第四章救災 救濟 扶貧
第一節救災
第二節救濟
第三節扶貧
第五章社會福利
第一節孤寡老人供養
第二節福利工廠
第六章婚喪管理
第一節婚姻登記
第二節殯葬改革
第二十六篇勞動人事
第一章勞動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安置就業
第三節職業培訓
第四節工資 獎勵
第五節勞保 福利
第六節社會保險
第七節勞動監督
第二章人事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幹部隊伍
第三節幹部管理
第四節工資 獎勵
第二十七篇文化
第一章管理機構
第二章事業單位
第二節鄉鎮文化站
第三節書店
第三章文藝團體
第一節劇團
第二節曲藝隊
第四章文藝創作
第一節文學創作
第二節戲劇 曲藝
第三節舞蹈
第四節書畫 攝影
第五節民間文藝
第六節民間花會
第五章民間傳說(故事)
第六章謠諺
第一節民歌
第二節民謠
第三節諺語
第四節歇後語
第七章圖書 報紙
第一節圖書
第二節報紙
第八章廣播 影視
第一節廣播
第二節電影
第三節電視
第九章地方史志
第一節黨史征編
第二節修志
第三節編鑒
第十章檔案
第一節檔案館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館藏狀況
第三節檔案利用
第二十八篇教育
第一章學宮 書院 義學 私塾
第一節學宮
第二節書院
第三節義學
第四節私塾
第二章學校教育
第一節學前教育
第二節國小教育
第三節中學教育
第四節職業教育
第五節特種教育
第三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平民教育
第二節農民教育
第三節幹部職工教育
第四節函授刊授教育
第五節廣播電視教育
第六節自學考試
第四章方針 學制 考試
第一節教育方針
第二節學制
第三節考試制度
第五章教師隊伍
第一節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待遇
第三節地位
第四節培訓
第五節民辦教師
第六章教學研究
第一節研究機構
第二節教研活動
第三節電化教學
第七章教育經費
第一節來源
第二節管理
第三節使用
第四節教育基金會
第五節中小學生“手拉手”互助會
第八章教育行政
第一節教育機構
第二節管理體制
第九章勤工儉學與改善辦學條件
第一節勤工儉學
第二節改善辦學條件
第二十九篇科技
第一章科技機構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研究機構
第三節學術團體
第二章科技隊伍
第一節幹部管理
第二節職稱評定
第三章科普活動
第一節科普宣傳
第二節學會活動
第三節信息諮詢
第四節技術市場
第五節防震
第四章科技成果
第一節獲獎項目
第二節成果簡介
第三十篇衛生
第一章組織機構
第二節民眾衛生組織
第三節衛生事業費
第二章醫療機構
第一節市屬醫院
第二節城鄉醫院(衛生院)
第三節農村醫療機構
第四節部門醫療機構
第三章醫療隊伍
第一節中醫
第二節西醫
第三節中西醫結合
第四節公共衛生醫師
第四章醫療設備
第一節病床
第二節器械
第五章醫療制度
第一節公費醫療
第二節勞保醫療
第三節農村合作醫療
第六章醫藥 藥政
第一節藥品生產
第二節藥品經營
第三節藥品管理
第四節藥政管理
第七章預防 保健
第一節控制急性傳染病
第二節慢性傳染病管理
第三節多發病防治
第四節婦幼衛生保健
第五節地方病防治
第六節食品衛生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公共衛生
第三節農村衛生
第四節大規模滅鼠
第三十一篇體育
第一章體育事業
第一節傳統體育
第二節學校體育
第三節民眾體育
第四節人才培養
第五節設施 經費
第六節體育項目
第二章體育競賽
第三十二篇文物名勝
第一章古文化遺址
第二章古城址
第三章紀念遺址
第四章古墓葬
第五章古建築
第六章經幢
第七章造像及其它
第八章文物館藏
第九章革命文物
第十章八景
第十一章景觀
第三十三篇藝文
第一章碑銘
第二章詩詞
第三章楹聯
第四章舊志序
第五章著述
第三十四篇社會風情
第一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農民生活
第二節職工生活
第二章婚姻 家庭
第一節婚姻
第二節家庭
第三章習俗
第一節歲時習俗
第二節生活習俗
第三節禮儀習俗
第四節少數民族習俗
第五節信仰習俗
第六節陋習
第四章方言
第一節語音
第二節語法
第三節辭彙
第三十五篇宗教
第一章佛教
第二章道教
第三章伊斯蘭教
第四章天主教
第五章基督教(新教)
第三十六篇人物
人物傳
盧植
張飛
劉備
盧循
酈道元
盧照鄰
賈島
趙匡胤
竇禹鈞
邵雍
張世傑
史道
馮銓
盧坤
榮起
劉尚倫
張廷瑞
魏頌堯
周存培
陳琳
宋化豐
吳學純
胡佩衡
馮文潛
吳彩臣
邵凱
萬宗堯
趙福龍
肖炳林
薛恩厚
楊驥
趙慶祥
周啟源
尚錫靜
王清
李學曾
人物錄
革命英烈表
第三十七篇駐涿中央省 地(市)屬單位
北京農業大學教學實驗場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一七三勘探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七一五工廠
華北新型建材機械廠
化學工業部地質礦山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
冶金工業部國家冶金精細品種工業試驗基地
鐵道部建廠工程局
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一工程處
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三工程處
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第六十七工程處
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涿州機械廠
華北鋁加工廠
河北華豐機械廠
國營凌雲機械廠
中國石油報社
郵電部幹部學校
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涿州基地籌建處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金屬結構廠
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
河北涿州師範學校
河北冶金企業集團公司涿州金屬器件廠
保定地區第四醫院
保定電業局涿州110KV變電站
保定市房淶涿灌區管理處
附錄
一、涿州市歷次編纂委員會領導人員名單
二、基層單位撰稿人員名錄
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