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遷徙
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
鮮卑首領
拓跋詰汾卒,次子
拓跋力微因母為“天女”,有神異,故被推舉為首領。而拓跋匹孤雖為長子不得繼位,僅分得一些部眾。
![南涼 南涼](/img/e/62b/QM4UGNmJGZjhTNxQmM4MWO1E2MwAzY1IDO1ITOlRjN1QTNkR2Myg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拓跋世系
後拓跋匹孤及所率部眾為獲得新牧場,在219年—256年間由塞北陰山、
河套一帶沿
黃河兩岸順
賀蘭山脈東麓南下,至河西以北,即今
內蒙古自治區
額濟納旗、涼州至
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遊牧。
內附
公元256年—263年間(甘露元年至
景元四年間),魏
鎮西將軍鄧艾都督隴右諸軍事時,又遷禿髮等部鮮卑數萬人至雍、涼二州之間,即今
陝西省中部及
甘肅省一帶,最後聚居於涼州東部及青海湖以東,與漢、羌等族雜居共處。
反晉
禿髮鮮卑自遷入雍、涼後,
曹魏及
西晉統治者以其與羌、胡相似,設“
護羌校尉”監領之,各部仍自有部帥。但鮮卑等往往被徵發為兵,或被掠淪為奴婢或佃客,同時還要繳納賦稅,使
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西晉初,終於爆發了以
禿髮樹機能為首的西北諸民族反晉鬥爭。
![南涼 南涼](/img/5/dbc/wY5UDMiZmY0YGM0EmZhVTNhFzY3Y2YzkzMxEDZiRDZhNDNxQWN5kz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南涼版圖(412年)
公元269年(
泰始五年),西晉為了鎮壓因災荒而引起的騷亂,設定
秦州,派遣“勇而無謀,強於自用”的
胡烈擔任秦州刺史,以鎮撫河隴鮮卑。但胡烈一上任,即採取高壓手段,致“失羌戎之和”,成為爆發反晉鬥爭的
導火線,禿髮樹機能為壽闐孫,壽闐卒後,繼統部眾,活動在安定、
隴西一帶,史稱他“壯果多謀略”。
公元270年(泰始六年)六月起事後,率眾擊殺秦州刺史胡烈在萬斛堆(今甘肅省
皋蘭縣東北黃河北岸),又拒擊尚書
石鑒進討師。隴右、河西其它諸民族紛紛回響。
公元271年(泰始七年),聯合北地胡攻金城,擊殺涼州刺史
牽弘在青山(今甘肅省
環縣西),後又敗
涼州刺史蘇愉在金山(今甘肅省
山丹縣南)。及275年(泰始末至鹹寧元年),禿髮鮮卑的勢力由涼州
金城郡(治
榆中縣,今甘肅省榆中縣西北黃河南岸)西北更向西發展。高昌以東的一些鮮卑部落也起而反抗
晉朝統治。
279年(鹹寧五年),樹機能攻破涼州,占據主要城鎮,阻斷西晉與河西交通,西晉朝廷
大震,遣威武太守
馬隆統軍攻之。樹機能部碎跋韓、且萬能等率眾萬餘落歸降,馬隆又“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是年十二月,隆遣歸降的率善戎設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樹機能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殺,
禿髮部復投降西晉。
建立
樹機能反晉鬥爭雖然失敗,但禿髮鮮卑部落並沒有因此而潰散。數傳至禿髮烏孤立,採取養民務農的
經濟政策,在政治上禮俊賢,修政刑,對外“循結鄰好”,不事爭戰。十餘年間,禿髮部在
後涼東南廣武一帶勢力漸盛。
394年(太元十九年,後涼
麟嘉六年),後涼
呂光“遣使署為假節冠軍大將軍、河西
鮮卑大都統、廣武縣侯”。次年,破
乙弗、折掘等部,築廉川堡(今
青海省民和縣西北)以居之,又陸續征服
意雲鮮卑等部。河西一帶漢族豪門士族如廣武人趙振等紛紛投奔烏孤,充當謀士,
呂光見其日益壯大,遣使拜他為“
廣武郡公”。
398年(太初二年),乘
後涼衰弱,郭廣黁、
楊軌反呂氏之機,取得洪池嶺南五郡(
廣武、
西平、樂都、
澆河、湟河)地,改稱
武威王。
399年(三年),徙都樂都(今青海省海東市
樂都區),專力經營河湟地區,並以利鹿孤
鎮安夷(治今青海省化隆縣南),傉檀鎮西平(治今青海省
西寧市西),叔素渥鎮湟河(今
化隆縣南),族人分鎮各地,又量才敘用漢、夷各族豪門及“傑俊之士”,使南涼政權得以逐漸完善和鞏固。
是年(399)八月,烏孤因酒醉墜馬受傷死,弟利鹿孤即
武威王位,遷都
西平,並遣
記室監鞠梁明聘
段業,進一步加強與
北涼聯盟,以對付
後涼,南涼開始興盛。次年正月改元建和,遣傉檀敗後涼兵在三堆(今大通河南),並進圍其都城。
滅亡
401年(建和二年),利鹿孤改稱河西王。同年三月,敗
後涼呂隆軍,徙2000餘戶而還。後又遣兵攻
北涼臨松,虜6000餘戶、
沮渠蒙遜遣質請和,始還所掠,召軍返。十二月,南涼攻圍後涼姑臧,又攻昌松郡,執後涼太守
孟禕。
![南涼(涼(南涼)) 南涼(涼(南涼))](/img/d/b86/mhTZiF2N2MjYwITYmhTYyETNlFWY1I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南涼地圖
402年(建和三年)三月,利鹿孤卒,弟傉檀立,更號為
涼王,遷都
樂都,改元
弘昌,史稱南涼。十月,傉檀攻
後涼姑臧。十二月,
後秦姚興拜傉檀為車騎將軍、廣武公。
404年(弘昌三年),因後秦勢盛,傉檀去除年號,向後秦稱臣。
406年(弘始八年),禿髮傉檀用賄賂的手段從後秦手中得到了河西重鎮姑臧城,隨後遷都姑臧。期間,重用人才,善於納諫。
408年(弘始十年),傉檀擊敗後秦軍,復稱涼王,改元
嘉平,置百官。
410年(嘉平三年),由於北涼沮渠蒙遜的不斷進攻,禿髮傉檀放棄姑臧,再次遷到樂都。
414年(
嘉平七年),南涼連年不收,上下飢窘,傉檀率軍西擊乙弗鮮卑,留太子
武台(
虎台)守樂都。西秦
乞伏熾磐乘機襲取樂都,俘武台等及百姓萬餘遷於
枹罕(今甘肅省
臨夏市西南),傉檀降
西秦,年終被毒死,南涼亡。共歷3主,17年。
後裔
南涼亡後,原
禿髮氏部人大部分為
西秦所統治,後西秦為夏所滅,夏被吐谷渾滅亡,西秦領域大部分進去吐谷渾,後又為北魏所占有。在隴西、河湟的乞伏、禿髮鮮卑最終與北魏
拓跋鮮卑同被漢化,青海省
西寧市還留存著禿髮氏的後代。
禿髮鮮卑的另一部分貴族和
部民則投歸了河西的
北涼。如傉檀弟、南涼湟河太守文支、傉檀兄子樊尼等。而傉檀子保周、破羌(即
源賀)等在南涼亡後,也投奔北涼。
後
北涼被北魏滅亡,在河西的禿髮氏都歸北魏統治,北魏封保周為
張掖王,破羌為
西平公等。
源氏一族在北魏地位顯赫,後裔
源乾曜曾擔任
唐玄宗的宰相,已完全漢化,與漢官無別。此外《新唐書·吐蕃傳上》載
禿髮樊尼後裔為吐蕃王族來源之一,云:“或曰南涼
禿髮利鹿孤之後,二子,曰樊尼(應為侄),曰傉檀(應為弟)。傉檀嗣,為乞佛(伏)熾盤(磐)所滅。
樊尼挈殘部臣
沮渠蒙遜,以為
臨松太守。蒙遜滅,樊尼率兵西濟河,逾
積石,遂撫有群羌雲。”或謂禿髮樊尼在北涼亡後,率部進入青海、甘南一帶
羌族聚居地,被同化於羌,形成
党項中的
拓跋氏。這些問題尚待進一步探究。
禿髮鮮卑及其建立的南涼對河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
促進作用。在利鹿孤和傉檀時,功課農桑,修築和擴建城鎮,使之成為
河隴最為繁榮地區,從苑川至樂都、
西平經扁都口至張掖的這段河西路的支線,曾招來了許多中外商人和僧人,在
中亞陸路交通上起了一定作用。
國君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