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音樂,舞蹈,曲藝,剪花,彩樓,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唐貞觀元年(627年),境內圍海造田,築涵(即水閘)排澇,故稱涵頭(即涵江最早地名)。據明弘治《興化府志》記載:宋代,“劉氏初開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稱。
建置沿革
涵江區原隸屬甫田縣。青田置縣時間,明弘治《興化府志》根據《元和郡縣誌》等記載,認定為陳光大二年(568年),清乾隆《甫田縣誌》根據《隋書》等記載,認定為隋開皇九年(589年),後均廢。
唐
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別置豐州(今泉州),復置青田縣,隸屬豐州。聖歷二年(699年),改豐州為武榮州;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為泉州;天寶元年(742年), 又先後改名為清源郡、長樂郡,甫田縣隸屬不變。
五代時,王審知為閩王,其子延政被南唐滅後,留從效、陳洪進相繼據泉州,甫田為其屬縣。
北宋初,改清源郡為平海軍,甫田縣隸屬平海軍。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在甫田、仙遊、永泰和福清縣邊區,建置興化縣,並建置太平軍,興化縣隸屬太平軍。不久,太平軍改稱興化軍。第二年,甫田縣隸屬興化軍。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軍治遷至青田縣。雍熙二年(985年),建置福建路,甫田縣隸屬福建路興化軍。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興化軍為興安州,甫田縣隸屬興安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福建路為福建行中書省,改興安州為興化路,甫田縣隸屬興化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興化路為興化府,隸屬福建布政使司,青田縣隸屬興化府。
清代,甫田縣隸屬間海道興化府。
民國元年(1912年),福建省廢府,分設4個道,甫田縣隸屬南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青田縣隸屬廈門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甫田縣直屬福建省政府。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劃分為4個省和2個特別市。青田縣隸屬興泉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失敗,福建省政府重新成立。同年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將福建省劃分為10個行政螢察區,甫田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22日,甫田解放。福建省劃分為8個專區和福州、廈門2個市,甫田縣隸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4月後,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先後改稱為晉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晉江專員公署,甫田縣隸屬不交。
1967年—1970年6月,晉江專員公署先後改稱為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和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甫田縣隸屬亦不變。
1970年7月,甫田縣隸屬閩侯地區革命委員會,地區駐地從閩侯縣螺州鎮遷到甫田縣城廂鎮。不久,又改稱為甫田地區行政公署,甫田縣隸屬不變。
1983年5月,撤銷蕾田地區行政公署。9月,建立甫田市,甫田縣隸屬甫田市。
1984年6月,析甫田縣的涵江鎮和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區,為縣級建制,直接隸屬甫田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6月,涵江下設涵江鄉和涵江鎮。
1993年1月,進行撤鄉、建鎮和擴辦(街道辦事處),成立三江口、白塘、國歡鎮和涵東、涵西街道辦事處。
2002年5月,莆田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萩蘆、白沙、新縣、莊邊、大洋等7個鄉鎮和赤港經濟開發區劃為涵江區管轄。
截至2017年底,涵江區轄涵東、涵西2個街道,三江口、白塘、國歡、梧塘、江口、萩蘆、白沙、莊邊、新縣等9個鎮,大洋1個鄉,共12個鄉鎮級政區;商城、赤港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新涵工業集中區、物流園區、臨港工業集中區等6個管委會。全區共有24個居民委員會、17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924個居民小組、267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末,涵江區下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全區共有175個建制村、24個社區(居委會)。涵江區人民政府駐
涵東街道興涵街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50303001000
| 涵東街道
|
350303002000
| 涵西街道
|
350303100000
| 三江口鎮
|
350303101000
| 白塘鎮
|
350303102000
| 國歡鎮
|
350303103000
| 梧塘鎮
|
350303104000
| 江口鎮
|
350303105000
| 萩蘆鎮
|
350303106000
| 白沙鎮
|
350303107000
| 莊邊鎮
|
350303108000
| 新縣鎮
|
350303200000
| 大洋鄉
|
350303500000
| 赤港開發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涵江區地處莆田市的東北部、福建省沿海中部,瀕臨興化灣,依山面海,與台灣省一水之隔。東與福清市相接,東南瀕莆田市興化灣,南隔興化灣與荔城區、秀嶼區相望,西南、西與荔城區、城廂區、仙遊縣毗連,北與永泰縣接壤。介於東經118°51′59.60″—119°13′33.05″,北緯25°44′10.44″—25°25′18.15″之間。總面積752平方千米。距莆田市區13千米,距省會福州93千米。
地質構造
涵江區地質多被第四紀地層及殘積層所覆蓋,地表構造痕跡極不明顯。根據物探資料和鑽孔揭示,其地質構造以斷裂活動為主,構造線方向以新華夏系北東向為主要格架,其次有北西向構造。該構造格式的複合部位控制了涵江地熱田的空間分布。其中北東向斷裂呈壓扭性質,局部岩石遭受強熱的擠壓作用而破裂,節理、劈理和片理髮育;北西向斷裂多呈張扭性質,是控制涵江地熱田的主要儲熱導熱構造,涵江地熱田下伏基岩發育有兩組隱伏性斷裂帶,共有4條較為明顯的斷裂構造。
涵江區位於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隆起帶東南緣,處於長樂至南澳北東向斷裂帶和仙遊至漳平東西向活動構造帶的複合部位。由於經受多期次構造變動和先後不同類型構造體系之間的相互複合,彼此干擾改造,致使涵江地層形成獨特的地質構造格式和岩體分布規律。涵江第四系堆積層下伏基底主要為燕山期侵人的酸性岩漿岩體和喜山期侵人的基性岩漿岩體,地表僅在鱉山、鯨山、芳山等地出露,除部分花崗石外,其它均為鑽孔揭示。
地形地貌
涵江區位於興化平原的東北部,地貌類型主要為平原和紅土台地。平原開闊平坦,海拔一般在4—5米之間,由木蘭溪泥沙及海洋泥沙在淺灣交錯沉積而成。紅土台地位於涵江北部,系囊山余脈,海拔一般在10—40米之間,最高點雁陣山(即岩晴山)海拔為44.9米。其次黃巷山為33米,紫璜山為16.4米,青璜山為14.5米,形狀呈渾困狀,具有壟狀起伏的特點。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涵江水系發育,溝渠成網,閨中最大溪流木蘭溪橫穿南部,至三江口,注人興化灣,呈東西流向。由於位於木蘭溪下游,流速減緩,產生分流,與上游北部山區的各穿插河流形成複雜的水系網,湖泊和l池塘星羅棋布,其中位於境內南部的自塘湖是最大湖泊。
涵江區境內地貌組合簡單,有三大類型:
紅土台地
均為剝蝕台地,主要分布於涵江北部和東北部,面積1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5—50米之間,坡度均在10度以下。
平原
主要分布於涵江西部和東南部,面積47.2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溝渠交錯,海拔高度在3—7米,主要為河海混合堆積平原。
港灣灘涂
1.興化灣
在福清南部沿海和平海半島之間。在涵江境內北起三江口鎮後郭村,南至三江口。
2.三江口港
臨興化灣位居木蘭溪的入海口,離涵江城區約3千米。歷史上曾為福建省五大港口之一,與全國沿海各大港口均可通航。港闊水深,可停泊3000—5000噸海輪。
3.灘涂
涵江區沿海灘涂面積1.95萬畝,已開發利用近萬畝,尚有荒灘9000多畝。
氣候特徵
涵江區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暖,終年氣溫適中,年平均氣溫為20.2℃。最熱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氣溫為28.5℃。最冷月份是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11.4℃。氣溫年較差為17.1℃,氣溫日較差全年平均數為7.6℃。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長達半年左右;日最高氣溫≥30℃的高溫日累年平均103天,從3月上旬至11月中旬均可出現,其中6月下旬至9月中旬,幾乎天天出現。日最高氣溫≥35℃的酷熱天年平均只有4天,多出現於7月中旬至8月上旬。日最低氣溫≤3℃的寒天一般出現於12月至翌年3月,以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現最多,年平均出現5天,最多的年達13天,低於0℃的極端最低氣溫很少出現。
水系水文
涵江區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甫田的木蘭、延壽和積蘆三大溪流亦自西向東流經境內注入東海,構成涵江北洋水系。
木蘭溪
流域面積1732平方千米,全長105千米,幹流經寧海橋出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徑流量:豐水年15.64億立方米,平水年9.79億立方米,枯水年5.59億立方米。木蘭阪至三江口河道長25.8千米,平均坡降為二千二百分之一。每當木蘭溪洪峰流量大於750立方米/秒,即出現洪水出槽,漫灘成災。農曆八、九月大潮期間,遇颱風和暴雨,加上溪洪與大潮頂托,都會釀成不同程度洪澇災害。900多年來,經興建端明陡門、陳橋涵壩和新港陡門等許多排洪工程後,涵江遭受洪災的威脅己大為減少。
延壽溪
流域面積386平方千米,全長51千米,幹流經北洋河網於涵江陳橋涵壩匯入木蘭溪幹流。徑流量:豐水年4.93億立方米,平水年3.02億立方米,枯水年1.65億立方米。
潮汐
涵江潮汐屬於半日潮類型,即在一個太陰日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一漲一落的時間間隔12小時25分。一天內2次潮的高度幾乎相等,漲潮和落期的時間也差不多同樣長。年高潮位出現在農曆八月或九月(俗稱八月“灶公水九月"翻江水”)。月高潮有2次,出現在農曆每月初三和十八日。1957年9月24日24時,三江口海潮水位高達羅零7.2米,至25日12時,水位高達羅零7.8米,超過警戒水位羅零6.5米,比同年8月最高水位6.49米增加1.31米,較1956年同期最高水位7.25米增加0.55米,為歷年最高紀錄。
土壤類型
涵江區地形為平原和低丘台地,由於成土條件不同和人類活動影響,形成多種土壤類型。主要有2個土類,共分5個亞類,8個土屬,12個土種。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涵江區常見植物種類,有榕樹、桑樹、無花果、木麻黃、垂柳、柳樹、龍眼、荔枝、枇杷、桃、橄欖、芒果、香蕉、余甘、月季、玫瑰、南天竹、合歡、相思樹、南洋楹、羊蹄甲、黃花槐、皂莢、鳳凰木、樟樹、白玉蘭、含笑、銀樺、一品紅、烏柏、黃槿、扶桑、芙蓉、木槿、檸檬桉、大葉桉、山茶、柑桔、佛手、柿樹、葡萄、楊梅、番石榴、桂花、女貞、華南小蠟、蘭花楹、米蘭、泡桐、黃花夾竹桃、紅花夾竹桃、假檳挪、魚尾葵、蒲葵、秋茄樹、蘇鐵、南洋杉、羅漢松、馬尾松、黑松、柏木、圓柏、側柏、毛竹、綠竹、麻竹和各類花卉及各種野草等。
動物資源
涵江區常見的動物,哺乳類有鼠和蝙蝠等。
鳥類有喜鵲、麻雀、烏鴉、八哥、貓頭鷹、
白鷺、
鷓鴣、杜鵑、雁、燕子、黃鶯、畫眉、
鸕鶿、
鵪鶉、鴿和田雞等。
昆蟲類有蜜蜂、蜻蜓、蝴蝶、蟬、蟋蟀、蟑螂、螞蟻、白螞蟻、蒼蠅、蚊子、跳蚤、臭蟲、金龜子、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蚜蟲、粘蟲、小象鼻蟲、地老虎、菜青蟲、小菜蛾、
螻蛄、荔枝椿象、爻紋細蛾、擬木蠹蛾、天牛、吹綿蚧殼蟲、木毒蛾、黃毛蟲和蜘蛛等。
甲殼類有對蝦、九節蝦、白丁蝦、黃蝦、青蝦、毛蝦、
蝦蛄、鋸緣青蟹(蟳)、石蟳、梭子蟹和中華絨螯蟹等。
貝類有
縊蟶、
牡蠣、
泥蚶、
花蛤、泥螺、花螺、光織紋螺(麥螺)、棒錐螺(塔螺)、油螺、烏蜆、田螺、河蚌和河蜆等。
礦產資源
涵江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6種,探明儲量3種,開發利用5種,其中地下熱水、磚瓦粘土和礦泉水具有一定的開採和利用價值。
地下熱水
主要位於涵江保尾一後鄭(今周墩村)一帶,探明C級儲量8375噸/日出水量,水溫32—60℃。
磚瓦粘土
幾乎遍布全區,估計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探明中型礦床1處。
花崗石
涵江花崗石質地、花色較好,儲量達100萬立方米,主要用於建築、石雕等。
建築砂
主要分布於木蘭漠下游,總儲量達10萬立方米,有少量開採。
礦泉水
至1994年,已發現礦泉水4處:鐵灶、芳山、黃霞和鯨山村。其中,鐵灶和芳山礦泉水已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鑑定為偏矽酸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
人口
2017年,涵江區總戶數11.8895萬戶,總人口44.5525萬人,其中男性22.1495萬人,女性22.403萬人。城鎮人口28.7534萬人,農村人口15.7991萬人。人口密度557人/平方千米。
經濟
綜述
2017年,涵江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484.13億元,比上年增加55.41億元,占全市比重達23.67%,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16%,總量繼續保持全市第一,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19.19億元、326.80億元、138.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7.4%、10.6%。三大產業的比例為4.0:67.5:28.5。
2018年,涵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30億元,增長8.5%。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涵江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5.73億元,同比增長25.3%,增幅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一。其中:769個5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完成投資402.15億元,同比增長23.5%,占全部投資的82.8%,拉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7%。
2018年,涵江區固定資產投資328億元,新增“五個一批”項目333個,379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50億元。
財稅收支
2018年,涵江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9.3億元,增長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23億元,增長5%。
人民生活
2017年,涵江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124元,比去年增長8.7%,增速比上年提升了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出GDP0.6%。
2017年,涵江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6元,同比增長9.0%,增幅比上年提升了0.6%,超出城鎮居民收入增幅0.9%。
第一產業
2017年,涵江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42億元,同比增長2.5%,增幅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三。其中:農業產值完成16.49億元,同比增長9.1%;林業產值完成0.71億元,同比增長32.1%;牧業產值完成5.37億元,同比下降7.4%;漁業產值完成9.89億元,同比增長4.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3.96億元,同比下降1.9%。初步測算,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1.49億元,同比增長2.6%。
2018年,涵江區補充耕地20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涵江區30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6.69億元,同比增長8.2%,增幅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二,總量繼續位居全市第一。對全市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31.9%,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2.62%,貢獻率及拉動點數均繼續位居全市第一。30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完成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180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59.02%,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24.0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94.3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2.49%。
2018年,涵江區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11.3%。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51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6.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9.6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7.9%,比增7%。共有1家中國馳名商標,4個福建名牌產品,8個福建省著名商標,2家省企業技術中心,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在面板行業內創下三個世界第一:金屬氧化物自製技術世界第一、金屬氧化物FHD高階產品世界第一、0.3t玻璃直投量產世界第一。機械裝備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40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3.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0.3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4%,比增12.2%。共有7個福建名牌產品,9個福建省著名商標,3家省企業技術中心,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食品加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30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8.5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7.8%,比增11.6%。共有4箇中國馳名商標,3箇中國名牌產品,22個福建名牌產品,17個福建省著名商標,4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鞋革服裝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99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32.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4.4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30.4%,比增6.2%。共有有中國名牌1個、國家免檢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企業1家、福建省名牌產品企業3家、福建著名商標企業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工藝美術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20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6.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2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7.2%,比增19.3%。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件、福建省名牌產品4件、福建著名商標3件、省優秀新產品1件、省自主創新產品2件,擁有佘國平、李鳳榮、黃文壽3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陳寶如、吳元星、江曉、佘向群、張國王等5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印刷包裝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9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6.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1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3%,比增—2.5%。化工醫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8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5.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4.3億元,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5.4%,比增16.4%。
建築業
2017年,涵江區52家資質建築業企業累計完成簽訂的建築契約額320.31億元,同比增長52.6%。1—12月完成建築業總產值(按註冊地計算)123.03億元,同比增長19.8%,比上年同期增加20.33億元,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比1—11月下降了4.0%,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四。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涵江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完成184.80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比1—11月提高了0.1%,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二;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完成1.80億元,比去年增長13.3%,增速比1—11月回落1.5%,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二。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55.71億元,同比增長14.9%,增幅比1—11月回落0.4%,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三。
房地產業
2017年,涵江區3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54個開發項目完成投資額83.58億元,同比增長35.0%,增幅位居全市五個縣區第二,其中商品住宅投資完成61.58億元,同比增長35.7%。商品房銷售面積84.9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6%,商品房待售面積24.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5%。商品房銷售額68.88億元,同比增長21.4%。
2018年,涵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億元,增長13.5%;外貿出口總額36.9億元,增長9.5%;實際利用外資2.56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80元,增長8.3%。閩中革命司令部舊址獲評國家3A旅遊景區。
交通運輸
2018年,涵江區完成頂鋪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改建城鄉道路57千米,1000多千米農村公路全部納入災毀保險。新開通公交線路4條,新增綠道12千米、停車泊位600個,新投放公共腳踏車1500輛。
道路
福廈(福州至廈門)公路、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與涵黃(涵江至黃石)、涵梧(涵江至梧塘)、涵三(涵江至三江口)公路等構成區內四通八達的陸上交通網路。區內鎮村骨幹道路基本實現水泥化。建有涵江汽車站、汽車西站、長途汽車站,涵江已成為閩中交通樞紐。
港口
位於木蘭溪入海口與興化灣交匯處的三江口港系百年老港,港域廣闊,水深不淤,常年可停靠千噸級輪船。現擁有兩座千噸級貨運碼頭,一座300噸級客運碼頭。機械化搬運配套設施完善,年吞吐量30萬噸。開通至寧波、上海、大連、廈門、福州、廣州等地及香港航線。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涵江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9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6家,高新區獲評第八批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推薦351名高層次人才申報入選“國家萬人計畫”“海納百川計畫”“壺蘭計畫”,獲批人才資金6600萬元。
教育事業
2018年,涵江區新建改建中國小項目14個,新增學位1000個,在華僑職專開設企業冠名班8個,為企業輸送專技人才400多人。
文體事業
2018年,涵江區奪得4枚全國體校田徑錦標賽金牌,電影《媽祖回家》在江口完成取景拍攝。
衛生事業
2018年,涵江區國藥涵江醫院新院封頂裝修,29個村衛生所完成標準化改造。
勞動就業
2018年,涵江區全省首家成立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區級工作站,城鎮新增就業3700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涵江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突破30萬人。新建2個省級五星級社區養老日照中心、51個農村幸福院。
脫貧攻堅
2018年,涵江區培育產業扶貧基地30個,開發公益性崗位201個,新增小額信貸355萬元,納入低保建檔立卡戶1560人,完成貧困村脫貧摘帽4個。
環境保護
2018年,涵江區取締反彈復建畜禽養殖場108家,整治“散亂污”企業264家,102家重點企業全部安裝廢氣治理設施。
歷史文化
涵江自古以來文化昌盛,名著有唐代《閩中名士錄》、宋代《春秋註解》、明代《露書》、清代《梨園百詠》等。傳統戲劇和民間音樂舞蹈有甫仙戲、十音、八樂、車鼓以及舞龍、舞獅等。
音樂
十音
俗稱“十番”,境內流行廣泛。常用樂曲有《北台妝》、《荔枝樓》、《風和子》、《上小樓》等曲牌。境內多數村有十音隊,塘頭、鐵灶、碼頭、哆頭等大村,往往有兩隊以上。
文十音
涵江僅有的古老音樂,流行地區不廣,只在塘頭和哆頭兩個村。該樂器保存古老樂器特色,所用曲牌,至50年代前只25首曲,如《主雲飛》等。1962年,哆頭文十音隊參加晉江地區音樂觀摩演唱會,引起音樂界的注目。其中文枕琴獨奏節目,多次在省武夷音樂舞蹈節上獲獎。1986年,黃福安的文枕琴獨奏《港灣遐想》在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賽上獲二等獎。之後,李尚清、黃福安作為福建省訪日藝術交流團成員,赴日本琉球群島,作文枕琴交流演奏,受日本藝術家讚賞。
八樂
八樂隊是由少年男女組成,佇列5—9人,以演唱為主。八樂曲選自甫仙政曲牌,常唱的有《賣畫》、《訪友》、《觀音掃殿》、《春江遊船》等片斷。
車鼓
原名鐐鑼鼓,是涵江特有的民間打擊樂器合奏的音樂。車鼓可以排成陣勢表演,也可以行進表演。錢手雙手各執重十多斤的大妓,收腹挺胸,上下翻飛,擊出富有節奏的韻律。車鼓始於何時史無記載。原始車鼓很簡單,每逢店會、元宵,村民均把車鼓作為菩薩出巡的儀仗隊。
舞蹈
龍舞
龍舞用於元宵節或盛大節日時。100多年前,涵江集奎村每年元宵時,往往舞弄所謂“香龍”。它是以稻草紮成草龍一條,長約丈余,龍身插滿供菩薩的香,由幾人舉著舞弄,動作簡單,只是搖擺而已。今已失傳。
獅舞
弄獅和弄龍一樣,只流行於集鎮。每逢盛大節日,民眾多組織表演,以示慶賀。
遊船舞
俗稱春江遊船。女演員2人,一扮漁女、一扮船婆,2人腰間系一條薄綢,虛擬漁舟。二女徐步街頭,作水面遊蕩種種姿態。八樂隊伴奏蒂曲《江頭金桂》、《集賢賓》等曲牌,邊歌邊舞。今改為一女一舟,同時數女同樣打扮,搖槽行於街頭,表演漁家樂的動作,仍以音樂伴奏。
蓮花燈舞
即“香花派”法事舞蹈,俗叫九蓮燈、穿九蓮。全隊少者7人,多者20—30人。1人執紙幡領隊,余各持一盞碗口大的紙糊的蓮花燈,中點蠟燭,舞動起來,上下左右團團滾動,光影閃爍。舞者側身而跑,左旋右轉,姿態萬千。此舞多在廣場鬧“拜懺”道場時表演。
曲藝
里歌和梆鼓唱
里歌是民歌的一種,廣泛流行於涵江境內。新中國成立前,當夕陽西墜時或月明之夜,每見盲翁或盲婦在街頭巷尾唱但歌討飯吃,俗稱乞食詩。但歌主題有《四季歌》、《十二支白扇》、《十月景》、《二十四景》等,歌詞簡練,富有韻味,每段七字一句,四句合轍。段數較多,最短的《十二支白扇》只有12節48句。內容以歷史演義、古今傳奇、民間故事和神話為多。伴奏樂器,只用梆鼓(也叫筒鼓)和竹板。
走唱
屬民間戲曲清唱,藝人手拉木桶胡,口含青樹葉,自吹自奏,邊走邊唱。傳統走唱,是特選甫仙戲折子戲精彩片段,如《大哥開水》、《有心無意》、《腦脂鋪》等,好些走唱曲目在青仙戲曲中己消失,但因其唱段優美成為走唱保留節目,久唱不衰。
九蓮唱
是由民間法事活動中的九蓮道場(俗叫“拜懺”、“穿九蓮”)的宗教音樂演變出來的新曲藝之一。20世紀50年代中期,涵江文藝工作者把它改造、創新,定名為九蓮唱。
剪花
新中國成立前民家閨女的日常家課,是一種與剪紙同源而較簡單的手工藝術。剪花是用一把小小的“花剪(刀)”在紅紙上剪成各種花的圖案,如梅花、桃花、牡丹等,枝葉間套上吉祥字句,如百年借老、壽比南山、福祿壽等。其形式方圓大小,花樣繁。這種花(俗叫紅紙花)是人家用於祭祀神明、祖先,或婚廷、壽篷,或送禮時放在禮品上面的,取平安吉祥之意。
彩樓
塗假山
民國時期,境內民間活動時偶有塗假山。新中國成立後,逢元宵佳節,在境內市區蒼頭社、粉李埋及後坡捏等地的廣場,搭個低棚,塗起假山。系用炭簍蒙著布彩繪成“山”,按上木片或紙板製作的樓台亭閣,泥頭綢衣人物,栩栩如生,描繪出民間故事或傳統劇目的一個場面,如《牛郎織女》、《陳三五娘》、《鳳儀亭》、《金山寺》等,燈燭通宵,供人觀賞。
妝閣
原名彩閣,因用人抬,俗叫妝架、轎底。架上設定假山、怪石、亭閣,以湖濱、船頭作背景,由少女飾成故事主角上架造型。內容有姑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祝壽、水漫金山等神話故事中的精彩場面。在元宵節或重大節日時妝架遊街,伴以十音八樂。
疊果(蔗)盒
延寧宮元宵時獨具一格的造型藝術。先選大小一樣的甘蔗,去皮、首、尾,切成圓周相等的蔗節備用。疊果(蔗)盒時,以天井為底盤,直徑約1米,高几與屋檐齊。四周以八條垂線為準繩,把蔗節自下而上、由大而小地層層疊成塔形,塔身以染紅的蔗節嵌成“上元祈福、慶賞元宵”八字。塔心點五更燭(今用電燈) 徹夜通明,宛如璀燦寶塔。
擺齋菜
齋菜是元宵節的供品,分葷、素兩種。葷食齋菜,如用金雞裝成獨釣漁翁,用豬肚裝成萬壽烏龜等,另有風味。素食齋菜,以盤盛米鋪底,除人首泥塑外,所有衣服、笠帽、亭閣、小橋、花草等,都是用或乾或濕或染色的素食如豆腐皮、香菇、筍乾、紅棗、米粉等製成的,小巧玲瓏。人稱為“盆中假山,碗裡彩閣”。直至現在,仍為民眾所喜聞樂見。
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涵江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