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雜2號是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以莖瘤芥胞質雄性不育系(代號96154-5A)為母本,地方品種“半碎葉”(代號920145)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加工、鮮食型莖瘤芥(榨菜)品種。
涪雜2號株高49.0厘米,開展度64.5厘米,葉長橢圓形、葉色綠、葉面微皺、無蠟粉、少刺毛,葉緣不規則細鋸齒,裂片4.5對;瘤莖近圓球形、皮色淺綠,瘤莖上每一葉基外側著生肉瘤3個,中瘤稍大於側瘤,肉瘤鈍圓,間溝淺。加工-瘤莖含水量94.27%,加工-菜形指數1.32,加工-瘤莖空心率10.5%,加工-加工成菜率33.5%。感病毒病,感根腫病,感霜霉病,抗先期抽薹能力強。第1生長周期畝產1866.3千克;第2生長周期畝產2443.8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涪雜2號
- 登記編號:GPD莖瘤芥(2019)500005
- 作物名稱:莖瘤芥(榨菜)
- 品種類型:加工、鮮食型
- 選育單位: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
- 親本來源:96154-5A×920145
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株高49.0厘米,開展度64.5厘米,葉長橢圓形、葉色綠、葉面微皺、無蠟粉、少刺毛,葉緣不規則細鋸齒,裂片4.5對;瘤莖近圓球形、皮色淺綠,瘤莖上每一葉基外側著生肉瘤3個,中瘤稍大於側瘤,肉瘤鈍圓,間溝淺。
- 品質:加工-瘤莖含水量94.27%,加工-菜形指數1.32,加工-瘤莖空心率10.5%,加工-粗蛋白(乾基計)28.68%,加工-粗纖維(乾基計)10.22%,加工-加工成菜率33.5%;鮮食-瘤莖含水量94.27%,鮮食-粗纖維(乾基計)10.22%,鮮食-瘤莖空心率10.5%,鮮食-粗蛋白(乾基計)28.68%。
- 抗性:2002年10月~2003年2月,由重慶市渝東南農業科學院榨菜病毒室對涪雜2號進行室內苗期人工接種抗TuMV鑑定,對照為藺市草腰子,人工接種毒源是經過3次單斑分離純化的TuMV株系(TuMV-FL02)。鑑定結果表明,藺市草腰子平均發病株率100%、病情指數100;涪雜2號發病株率100%、病情指數75,屬中感類型,但病情指數比對照低25%,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感根腫病,感霜霉病。
產量表現
適種區域
栽培技術
選地播種
- 制種地的選擇:莖瘤芥是一種常異花授粉植物,極易與兒菜、棒菜、大頭菜等芥菜類作物雜交,與白菜等作物也易雜交,因此在制種地的規劃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制種地的隔離條件。一般要求離上述作物空間距離1000米左右,可考慮利用山體、樹林等進行空間隔離,距離400米左右。同時要選擇土質較好、排灌方便的地塊作為制種基地。
- 適時播種:適宜播期是決定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前提條件,涪雜2號制種地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地區,其父本的最佳播期是9月28~30日,母本10月18~22日。過早播種瘤莖腐爛嚴重,產量低;過晚播種經濟性狀表現不充分,給去雜去劣帶來困難,同時單株分枝力弱,產量也低。
培育壯苗
- 選好床土:苗床地應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有機質、地勢向陽、排灌方便的地方,同時儘可能遠離十字花科蔬菜地,減少病毒感染。
- 整地施基肥:床土應在8月下旬前深挖炕土,清除草根石塊,每畝苗床用過磷酸鈣50千克、氯化鉀5千克均勻撒於土面,然後將土整細整平,開溝作廂。一般廂寬1.33~1.83米,廂長隨地形和需要而定,廂面要細碎疏鬆,廂溝寬20~26厘米、深13~16.7厘米,床土四周挖好排水溝。
- 稀播勻播:播種宜在陰天或晴天的傍晚進行,播前用腐熟的人畜糞水施於廂面,床土充分濕潤後播種,播種時按每畝苗床300~350g的種子量計算出每一廂面的用種量後,分別稱種,並與濕潤的草木灰混合均勻,多次撒播在廂面上,播後用草木灰或混合較細的泥沙蓋種。
- 苗床期管理:當幼苗出現第2片真葉時,第1次勻苗,苗距3~4厘米;出現第3片真葉時,第2次勻苗,苗距5~6厘米。勻苗時應去掉雜苗、劣苗、病苗、弱苗。第2次勻苗後,施第1次追肥,畝用腐熟的清糞水50~60擔(50千克/擔,下同),尿素4~5千克;出現4~5片真葉時,施第2次追肥,畝用腐熟的清糞水60~70擔,尿素5~6千克。苗床期如遇乾旱,應結合抗旱,增加施肥次數,降低施肥濃度。
- 嚴格治蚜防病:蚜蟲是傳染病毒病的媒介,苗床期是病毒病的易感病期。出現第1片真葉時,開始第1次施藥,一般每周施1次,移栽前1天加施1次。施藥時應在晴天進行,以噴霧為好,力求心葉、外葉、葉面、葉背噴灑周到。施藥時應與周圍十字花科蔬菜地的治蚜同時進行,以提高治蚜防病效果。藥劑可選用40%的樂果乳劑800~1000倍液或20%的多殺菊酯2000倍液混合80%的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兼治黃曲條跳甲、菜青蟲等。
日常管理
-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苗齡大小對移栽後菜株生長勢和返青成活影響較大,苗齡過小,移栽後返青成活緩慢,耐病能力弱;苗齡過大,則易造成高腳苗,拔苗時根系損傷較大,造成萎蔫黃葉,易出現先期抽薹,因此,要適時移栽,一般以菜苗出現5~6片真葉時(播種後35~40天)移栽,力求10~15天移栽完畢。其父母本行數比1∶4,窩行距33厘米×33厘米,每窩栽植雙株,1.8米為一栽植條區,先栽父本1行,再栽母本4行,相間栽植,小區間留10厘米左右的間隔。
- 加強制種田肥水管理:①底肥:移栽前按每畝施過磷酸鈣50千克、氯化鉀5千克或草木灰20~30千克混合腐熟的人畜糞均勻撒於土面上,然後將碎土整平,肥料儘量混入耕作層內。②追肥:針對該父母本的特點,一定要嚴格控制氮肥用量。一般中等肥力田塊,在菜苗移栽返青成活後且葉色呈黃綠色時,每畝用7千克左右尿素對2500~3000千克腐熟的人畜糞水1次性施入。以後是否追肥視菜苗的長勢而定。③適當增施根外肥:在母本植株抽薹期、始花期前可用3‰的硼砂混合噴霧,防治瘤莖空心腐爛和增加父本的花粉供給量,提高結實率。在結莢期,可噴施2%KH2PO4溶液,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運輸,提高種子飽滿度和千粒重。
- 加強病蟲害防治:移栽後及時防治病蟲害,一般施藥2~3次,藥劑可選用抗蚜威、多殺菊酯等;特別注意在3月中旬即始花前徹底防治蚜蟲,花期一般不噴農藥,花後用上述農藥再加施1~2次,防止蚜蟲、小菜蛾對種株和角果的危害。
- 及時去雜去劣,砍除父本:在現蕾前和始花期,依據不育系和父本系的形態特徵和典型性狀,及時嚴格的逐行逐株地進行去雜去劣,去除非本品種的雜株和淘汰病株、劣株等,保證雜交種的純度。為降低田間濕度,增加母本植株的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當父本植株開花結束,就應逐行逐株的砍除父本並作恰當處理,嚴防收穫期的機械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