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雜8號是重慶市涪陵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96145-1A為母本,20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莖瘤芥(榨菜)雜一代品種。
涪雜8號晚熟,播種至收穫160~165天。株高30~35厘米,開展度60~65厘米,株型緊湊,葉長橢圓形、綠色,葉面微皺;瘤莖近圓球形,皮色淺綠,無蠟粉刺毛,瘤莖上每一葉基外側著生肉瘤3個,中瘤稍大於側瘤,肉瘤鈍圓,間溝淺。瘤莖含水量95.16%,菜形指數1.06,瘤莖空心率0%,加工成菜率35.2%。感病毒病,感根腫病,感霜霉病,抗抽苔力強,抗寒性較強。第1生長周期畝產3004千克;第2生長周期畝產3205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涪雜8號
- 審定編號:渝審芥2013001
- 選育單位:重慶市涪陵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 作物名稱:莖瘤芥(榨菜)
- 品種類型:加工、鮮食型
- 登記編號:GPD莖瘤芥(2020)500004
- 親本來源:96145-1A×203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自莖瘤芥胞質雄性不育系(范永紅等,2001)成功選育以來,莖瘤芥雜種優勢利用取得較大進展,雜交種逐步取代了常規種。重慶市涪陵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晚熟、豐產為育種目標,培育二季榨菜栽培品種,最終利用莖瘤芥胞質雄性不育系96145-1A和優良父本203選育出了晚熟豐產抗病雜一代莖瘤芥新品種“涪雜8號”。
2007~2008年,配製雜交組合。
2008~2010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對照為永安小葉,組合96145-1A×203在產量和主要農藝及經濟性狀上表現優良,且穩定性好。
2010~2012年,進行區域試驗,同時進行抗病性鑑定和加工品質測定。
2011~2012年,進行生產試驗。
2013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審定編號為“渝審芥2013001”,命名為“涪雜8號”。
2020年,獲得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登記編號“GPD莖瘤芥(2020)500004”。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晚熟,播種至收穫160~165天。株高30~35厘米,開展度60~65厘米,株型緊湊,葉長橢圓形、綠色,葉面微皺,葉背具少量刺毛但無蠟粉,葉緣淺裂細鋸齒,裂片3~4對;瘤莖近圓球形,皮色淺綠,無蠟粉刺毛,瘤莖上每一葉基外側著生肉瘤3個,中瘤稍大於側瘤,肉瘤鈍圓,間溝淺。
- 品質:涪雜8號菜形指數為1.27,空心率僅6.67%,淨菜率達90.43%,莖葉比為1.11,瘤莖主要品質蛋白質含量為14.78克/千克,維生素C含量11.1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為0.87%,乾物質含量為6.8%。瘤莖含水量95.16%,加工成菜率35.2%。該品種瘤莖皮薄筋少,無空心,脫水速度快,菜形及加工適應性較好。加工鮮食均可。
- 抗性:2011~2012年進行生產試驗的同時進行蕪菁花葉病毒(TuMV)苗期人工接種抗性鑑定,以永安小葉為對照,重複鑑定3次。結果為:涪雜8號和對照的發病率均為100%,涪雜8號病情指數為68.9,比對照永安小葉的93.9低25.0%,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涪雜8號屬中感品種。感根腫病,感霜霉病,抗抽苔力強,抗寒性較強。
產量表現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重慶市涪陵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複、小區面積6.67平方米,株行距33.0厘米見方,10月9日播種,11月24日移栽,現蕾後收穫,涪雜8號3月28日至4月5日收穫,對照永安小葉2月20~28日收穫。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涪雜8號平均瘤莖產量為3351.1千克/畝,較對照增產17.79%;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涪雜8號平均瘤莖產量為2630.3千克/畝,較對照增產27.56%,差異極顯著。
2010~2012年,在重慶巿涪陵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海拔275米左右)、涪陵焦石鎮(海拔600米左右)、豐都三合鎮(海拔650米左右)和渝北區蔬菜站(海拔630米左右)4個點進行區域試驗,小區面積6.75平方米,行距30.0厘米,株距22.5厘米,隨機排列,4次重複,播種期10月11~15日,移栽期11月29日至12月3日,各品種現蕾後及時收穫。試驗結果表明,涪雜8號兩年平均產量為3011.8千克/畝,比對照永安小葉增產48.47%。
2011~2012年,分別在渝北區洛磧鎮、重慶市涪陵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涪陵區焦石鎮、豐都縣三合鎮等莖瘤芥主產區進行涪雜8號的生產適應性鑑定,對照為永安小葉。2011年10月9~12日播種、11月24~25日移栽,涪雜8號翌年3月26~27日收穫,對照永安小葉2月20~28日收穫。面積為333.3平方米的大區對比試驗,每畝栽植密度為10000株,田間管理與當地大面積生產相同,菜株現蕾後收穫。試驗結果表明:涪雜8號的平均產量為2905.5千克/畝,比對照增產29.3%。
適種區域
涪雜8號適宜在中國重慶市海拔600米以上莖瘤芥產區作二季榨菜栽培及重慶、四川、湖南、雲南、貴州等地作為榨菜加工原料栽培。
栽培技術
- 在海拔600米以上兩季莖瘤芥產區,10月10日前後播種,育苗移栽,培育壯苗,當菜苗具5~6片真葉時適時移栽,規格為20.0厘米×33.3厘米,每窩單株,畝植10000株左右。
- 移栽前每畝用有機肥50千克、氯化鉀5千克作基肥進行窩施,移栽後及時施定根水,施追肥兩次,第一次於菜苗返青成活後畝用尿素7千克配合適當人畜糞水施提苗肥,第二次於12月上中旬瘤莖膨大始期畝用尿素23千克配合人畜糞水施膨大肥。
- 注意防治根腫病、病毒病和霜霉病。
- 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