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仙湖

《消逝的仙湖》是吳剛創作的散文,文章語言是中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消逝的仙湖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吳剛
  • 語言:中文
作者簡介,代表論文,原文欣賞,生字注音,整體感知,內容中心,問題研究,有關資料,地理簡介,

作者簡介

吳剛,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報告文學作家。1999年進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遺傳專業學習,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師從朱作言院士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事魚類分子生物學研究。2004年6月吳崗獲得博士學位後作為人才引進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從事基因工程和轉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一直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曾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轉基因載體系統的設計與構建、重要發育相關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長激素的分離純化及檢測、重要功能蛋白的體外表達純化等。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工作後,參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種相關研究,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71099 )“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關鍵基因分離與序列比較研究”和國家科技部“轉基因油料作物研究與產業化項目” (編號JY04-B-1)。在中國率先將CRE-LOXP無標記載體轉化系統引入油菜轉基因育種,搭建了無標記油菜RNAi載體構建技術平台。

代表論文

吳剛,汪亞平,朱作言(2003)甜蛋白Monellin在畢赤酵母中的分泌表達。高技術通訊(11)20~23。
WU Gang (吳剛),Yonghua Sun,Zuoyan Zhu (2003) Growth hormone gene transfer in common carp。Aquatic Living Resources(16)416-420。
汪亞平,胡煒,吳剛,孫永華,陳尚萍,張甫英,朱作言,馮建新,張希瑞(2001)轉“全魚”生長激素基因鯉魚及其F1遺傳分析。科學通報46(3): 226~229。
Wang Yaping,Hu Wei,Wu Gang(吳剛),Sun Yonghua,Chen Shangpin,Zhang Fuyin,Zhu Zuoyan,Feng Jianxin and Zhangxirui (2001)Genetic analysis of “all-fish” growth hormone gene transferred carp (Cyprinus carpio L.) and its F1 genera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6(3):143-147

原文欣賞

本文被選入人教版國中課本,初二年級第12課;滬教版國中課本,初二年級第12課
消逝的仙湖
二人天各一方。無法相見,正是思念如刀,刀刀催人老。美麗的少女米蘭,每天思念情郎。一夜之間。青絲變白髮。滾滾的淚水聚流成河。匯集成一片晶瑩的湖澤。這就是傳說中的羅布泊。千百年前的羅布泊。湖光山色,碧水藍天。諸多河流注入其中。一脈相連。好似顆顆珍珠灑落大地。據說,那就是少女多情的淚珠。
後來,米蘭姑娘思念成疾,魂歸天外。那一夜之間,天地變色,湖泊乾涸,美麗的羅布泊自此消失不見,唯留下這滿地的銀沙。傳說這遍布天地的銀沙。便是少女的白髮所化。這個典故就叫做淚如米蘭、白髮銀沙。

生字注音

頃(qǐng)
泵(bèng)
掘(jué)
肋(lèi)
堤(dī)
庇護(bì hù)
張騫(zhāng qiān)
蕭瑟(xiāo sè)
和煦(hé xù)
乾涸(gān hé )
吞噬(tūn shì )
裸露(luǒ lù)
戈壁灘(gē bì tān)
滄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3]
6生字解釋
(1)蕭瑟:形容詞,形容景色淒涼。
(2)和煦:溫暖。
(3)乾涸:乾枯匱乏,形容河裡沒有水的樣子。指夏季的淺塘乾涸現象。
(4)吞噬:比喻消溶,湮滅。
(5)裸露:暴露在外;沒有東西遮蓋。
(6)滄海桑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7)戈壁灘:戈壁在蒙古語的原意是指“土地乾燥和沙礫的廣闊沙漠”。
(8)庇護:袒護,保護。
(9)渾然一體: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3]

整體感知

關於羅布泊,《辭海》上是這樣說的:
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為“匯入多水之湖”。古稱蒲海、鹽澤、洛普池、澤。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部、若羌縣東北部。孔雀河從北面注入。呈葫蘆形,面積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於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漸枯淺和乾涸。沿岸鹽澤廣布。
這一資料有助於我們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標題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這篇報告文學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羅布泊今昔對比,令人痛惜,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遺憾。全文的思路大體是這樣的。開頭是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要比較具體地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做一份內容提要,就下面幾個問題畫出要點。
──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字是“沙漠”“神秘”。
──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字是“綠洲”“仙湖”。
──羅布泊為什麼消亡?關鍵字是“改道”“四盲”“人口過多”
──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字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滿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痛惜,為人們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劇而痛惜。
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是課文的基本理念。課文又涉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問題,用歷史的教訓,說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
本文是一篇關於中國土地沙漠化報告文學,作者引用相關史料,結合詳實數據,既回顧了羅布泊美麗富饒的歷史,又描繪了它荒涼恐怖的現狀。通過今昔對比,把人類破壞環境而引發的悲劇觸目驚心的展現在讀者面前,以強烈的呼聲警示世人,呼喚人們樹立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
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是富有文學性的。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回到遙遠的過去,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

內容中心

文章通過中國西部著名的羅布泊從如仙湖的廣闊水域迅速乾涸為沙漠的悲慘現實,探索這一變化的原因和過程,批判指責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隨意破壞,並警示人類若還不以此為戒、保護和搶救自然,人類必然將面臨更大的災難和懲罰。本文說明了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的悲劇,來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
從文體上看,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本文的真實性可以從兩方面來表現。一方面是真實的再現眼前的所見所聞。文章從第十五自然段開始,引領我們看到“號稱千年不倒的胡楊林”,看到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引領我們來到羅布泊的邊緣,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時,我們的心何嘗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實性表現在資料來源準確,內容準確無誤,有一定的權威性。文章引用了中國了《漢書·西域傳》及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兩書中的有關資料。對比眼前的事實,我們只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遠的、遙遠的仙境,成了無法重溫的夢……
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它應該是是富有文學性的。而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須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重溫歷史,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運用擬人、比喻、排比及對比等修辭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我們似乎可以聽到胡楊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楊林無奈的掙扎。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氣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歷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積極的努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樣的赤字之心啊?踏在這血肉之軀上,我們的心裡涌動是無盡的罪過感。作者通過這些文學手段的運用,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既讓我們感受到羅不泊今昔的巨大差別,令人痛惜。一氣呵成的排比、強烈的對比、富有情感的擬人化描寫,讓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從內心深處感受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聲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羅布泊百年的滄桑,月牙泉的悲劇,古樓蘭的嗚咽,久久縈繞在我們心頭……

問題研究

1.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會製造悲劇,自討苦吃?
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渾然一體”),探究深層含義,從中獲得啟發。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該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就會幹涸,羅布泊就會幹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
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採礦藏,也是開發,問題是當年的開發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
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2.課文為什麼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
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先看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站在羅布泊邊緣,這裡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3.作者為什麼強調羅布泊的“泊”字左邊是三點水?
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曾經是一個湖,而且是有很多水的,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作者以此強調,這個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消失了,成了沙漠。
4.為什麼說羅布泊“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如今的羅布泊: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中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後在那裡失蹤、遇難;那裡是生命的禁區,那是一個神秘的、令人恐懼的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
5.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數據,說說作者引用這些數據的目的?
作者引用這些數據,目的在於通過詳實的資料,讓我們了解了羅布泊的今昔,讓我們認識到人類的盲目、貪婪造成的後果。全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振聾發聵,令人震撼。
6.作者寫胡楊林的用意
胡楊林特點:美麗、千年不死。
具有防沙衛士、綠色長城、營造綠洲的作用,失去它,沙漠擴大,沙進人退。
作者用意:
作用如此重要且生命力如此頑強的胡楊林竟遭滅頂之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這既是胡楊的悲劇,又是人類自身的悲劇,是人類親手毀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可見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到了何種程度,正因如此,才引發了作者深重的憂慮,從而突出了文章中心。
羅布泊消逝導致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在擴張。
同樣的悲劇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乾涸之勢。
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具體體現是兩次改道和四個“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該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將會幹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沙化。
(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這種體裁的文章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一個特點要求(真實),另一個特點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練習說明 一、羅布泊過去是什麼樣子,當今又變成了什麼樣子?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並歸納一下變化的原因。
本題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概括、歸納能力。問題的三個方面,提示了整體把握的入手處,啟示學生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先要把課文內容分析為幾個基本的方面,然後分別提要。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至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
變化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遊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二、文章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數據,找出幾個這樣的句子,體會一下它們各自的作用。
本題抓住課文表達方式的特點,作了適當提示,讓學生揣摩富有表達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託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又如“這齣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又如“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聵。
引用數據的句子更多,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一系列數據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拚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本題與第一題可謂同工而異曲,第一題要求用概括的語言扼要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示例:
若羌縣境內東北部,塔里木盆地東部。曾有中國的一個湖泊-羅布泊。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自20世紀初一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首次進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我是羅布泊人。我們民族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民族,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我們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豐富的營養使許多人都很長壽。
小時候,家就住在羅布泊湖畔,那時候,羅布泊碧波萬頃,我跟小夥伴常常撐小船在湖面上轉悠呢。我們看野鴨在水面嬉耍,我們聽小鳥在空中歌唱,啊,那時候,陽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麗,湖面多么廣闊!聽老人說,塔克拉瑪乾沙漠多么可怕,那還遠著呢,我們這裡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楊林,像綠色的長城,遍地綠草,牛馬成群,夏熟時節,田野里翻滾著金黃的麥浪,家家過得挺殷實,新疆是個好地方,咱羅布泊也是個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長,1925年,國民黨政府不知為什麼,偏要將塔里木河改道,讓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那年頭,我年輕力壯,也被拉去當工人,又打壩,又開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們莊上斷了水,風沙飛揚,田沒法種了,日子沒法過了,只得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新疆解放了,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來,聽說我老家那一帶又好了一陣。你問我如今羅布泊為什麼消失得無影無蹤,唉,那會兒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麼生態,建設邊疆,熱情是挺高的,隊伍浩浩蕩蕩開來,地質隊又發現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許多礦藏,開墾農田,開礦辦廠,好不熱鬧,耕地要水,開礦要水,這裡修水庫,那裡修引水渠,河水嘩嘩流淌,流向農田,流向礦山,真有欣欣向榮的氣象。
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羅布泊水域一天天縮小,最後完枯乾了。至今羅布泊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更不要說胡楊林了,望著成片倒塌的胡楊林,望著茫茫沙漠……
四、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本題沿著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讓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生態問題是一個大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實地考察,提出問題,研究對策。

有關資料

一、名詞解釋
1.塔里木河“塔里木”維吾爾語意為“田地”“種田”。中國最大內陸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源有三:阿克蘇河源出天山,葉爾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崑崙山,在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匯合後稱塔里木河,東流到鐵乾里克(尉犁縣東南)為中游,下游折向東南注入台特馬湖。從葉爾羌河源起算,全長2 138公里(肖夾克以下長約1000公里),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公里。河水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中下遊河水滲漏蒸發,且由於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下遊河道遷徙無定,過去曾多次同孔雀河合流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乾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馬湖(現已乾涸)。上、中游建有小海子、上游等水庫。1971年建有塔里木攔河閘。
2.胡楊楊柳科。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葉形多變異;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的葉全緣或疏生鋸齒;卵形、扁卵形、腎形的葉具缺刻或全緣,無毛,帶灰色或淡綠色。分布於中國新疆南部、青海柴達木盆地西部、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河套地區,多生於水源附近。耐鹽鹼,生長較快。木材供建築、板料、家具及造紙等用,樹幹、枝、葉可提胡楊鹼,為西北河流兩岸或水位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樹種。
3.荒漠長期乾旱氣候條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觀。氣溫變化急劇,特別是地面溫度變化導致物理風化作用強烈,風力作用活躍。地表水極端貧乏,多鹽鹼土。只能生長根深葉小或無葉的旱生或鹽生植物。動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分布於大陸內部或低緯度大陸兩岸。按地表組成物質,分岩漠、礫漠、沙漠、泥漠、鹽漠等,以沙漠分布最廣,次為礫漠(又稱戈壁)。在高山上部和高緯度亞極地帶,因低溫引起的生理乾旱而形成的植被貧乏地區,為荒漠的特殊類型,稱寒漠。高山和極地冰雪地帶則稱為冰漠。
(選自《辭海》,1999年版)
二、生態環境常識
1.生態環境影響人類與生物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外界條件的總和。由許多生態因子綜合而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有植物、動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有光、溫度、水分、大氣、土壤和無機鹽類等。在自然界,各種因子不是孤立地對人類與生物發生作用,而往往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綜合起著作用。
2.環境資源指作為資源總和的環境整體。各種自然資源包括水、空氣、土地、動植物、礦產等和它們組合的各種狀態,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使環境資源遭受日益嚴重的破壞,例如水資源短缺和污染,臭氧層破壞、土壤沙漠化、森林面積銳減、部分珍稀物種和礦物瀕臨枯竭等,都會給人類的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帶來相應的影響。因此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時,必須遵循持續、協調發展的方針。
3.生態因素亦稱“生態因子”。影響生物的性態和分布的環境條件。可分為(1)氣候條件,光、熱、降水和大氣等因子;(2)土壤條件,土壤的各種物理和化學特性,如質地、酸鹼度、土壤水和營養元素等;(3)生物條件,地面和土壤中的動植物和微生物;(4)地理條件,地理位置、地勢高低、地形起伏、地質歷史條件等;(5)人為條件,開墾、採伐、引種、栽培等。地理條件與人為條件,常通過引起氣候、土壤、生物條件的變化,對生物發生影響。
(選自《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點擊答案
一 蕭瑟:寂寞淒涼
乾涸:沒有水的
吞噬:吞吃,吞咽。整個吞下去。
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大
二 蕭渾
三 略。
四 第四至八段描寫已消逝的美景,表現作者的惋惜之情,與後文的沙漠形成對比,表現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嚴重,呼籲人們保護自然環境。
五 文章開頭“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塔里木河的斷流導致塔里木下游沙化嚴重,致使羅布泊被塔克拉瑪乾沙漠覆蓋。
六 略。
七 第二十二段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寫,烘託了羅布泊邊緣荒涼的氣氛,襯托作者心中的悲涼和無能為力的無奈、悲傷。
八舉例子。寫出青海湖的頹勢,呼籲人們保護環境,不要再讓青海湖消逝。
九 消逝的羅布泊為概括全文的說明內容,以羅布泊為說明對象。同時,消逝與仙湖形成對比,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如此美麗的湖泊卻因人類的盲目用水所消亡,警醒世人,喚醒人類的保護意識。
十 廢棄是被動的,由於客觀原因而棄置不用。拋棄是主動的,由於主觀原因而荒廢、丟棄。在文中是因為塔里木河下游乾旱缺水所棄之不用,不能用拋棄。
崩塌強調崩壞的過程,崩裂而倒塌。倒塌只是單純的塌陷。所以崩塌更為具體,用崩塌更好。

地理簡介

羅布泊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曾經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後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1921年後塔里木河東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後乾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乾涸,導致羅布泊最終乾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若羌都處於羅布泊周邊地區。
根據湖水變化,一些探險家認為羅布泊為「游移湖」或「交替湖」,擺動於北緯39°~40°和40°~41°之間。中國科學家作過了實地考察,發現湖泊的西北隅、西南隅有明顯的河流三角洲,說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水系變遷時,河水曾從不同方向注入湖盆。湖盆為塔里木盆地最低處,入湖泥沙很少,沉積過程微弱。湖底沉積物的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匯水中心。只是湖水有時偏北,有時偏南,並非大範圍的「游移」。
至今的羅布泊在若羌縣境內東北部,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曾是中國的一個湖泊,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首次進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並且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的受到來自敦煌的祁連山冰川融水疏勒河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疏勒河流入湖中。
那裡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