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茂林中學
- 創辦時間:一九五八
- 主要獎項:電教設備一類達標學校
- 現任校長:馬志龍
- 所屬地區:茂林
涇縣茂林中學創建於一九五八年,地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地—古鎮茂林;也是全縣唯一一所位於農村的縣直中學。安徽省涇縣茂林中學,溯源於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戰火紛飛中北校南遷的“安徽省寧屬六縣聯立中學涇縣分校”(校址位...
涇縣中學創辦於1942年8月,附設於寧屬聯中分校,由該校主任周藏貞兼任校長,校舍設茂林潘氏宗祠,校務工作均由寧屬聯中分校主任負責。當時設一年制簡師及初一各一班。1943年2月,經本縣行政大會決議,本校脫離寧屬聯中,單獨建校,校址遷至縣城北紀村。8月間正式遷至紀村衛氏宗祠,葛銘慎任校長。1944年4月,...
1937年,遷址涇縣茂林,與新四軍軍部為鄰。1946年遷回蕪湖,恢復廣益中學。時教會內部分歧,獅子山分校脫離另辦聖雅各中學。 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私立廣益中學,命名為“安徽省蕪湖第三中學”,1954年遷入現址黃家山。1962年定為市首批重點中學。1968年下遷繁昌農村辦學。1969年與一中、十四中合併為“蕪湖市東方紅...
解放後的茂林國小一九四九年下半年,一養正國小,更名為“涇縣茂林國小”。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對茂林國小一直非常重視,在師資安排和設備配置上都給予優先,並於一九七八年被列為地良重點國小。茂林國小以“制度嚴、工作緊、學風正”為治校方針,教學質量在全縣一直名列前茅。文化大革命”中學校遭到很大破壞,黨的...
李學賢,南容人,1928年出生,1942年畢業於南容春輝國小。其母在廣益中學茂林分校為外地學生洗衣做飯,供其在該校讀書。後在家境貧困的條件下發奮讀書至中學畢業,1948年考取省教育廳保送國立師範大學名額,奈家貧未能就讀。以後在母校安慶高中校長程勉先生及本家李星午先生的資助下,考入北平師大物理系就讀。1949年轉學...
安徽省涇縣稼祥中學是位於宣城市的一所學校,創辦於1994年,也是市級示範中學。學校簡介 涇縣稼祥中學,是一所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同志的名字命名的縣直中學,系市級示範中學、宣城市“文明單位”。學校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先進。自開辦以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
陳村位於涇縣城西南,距縣城40公里。境域橫跨青弋江上游兩岸,桃花潭居其中,西岸萬村街,有東園渡相連。東與茂林鎮為鄰,西南與黃山市新豐、龍門2鄉接壤,北與包合、安吳兩鄉毗連。境內多山,東南高,西北偏低,中部為河谷沖積平原。丹山為全境最高點,海拔761.7米。土地129045畝,86.03平方公里。人口13312人...
其府第後改成今安徽涇縣茂林中學。潘錫恩事記 時河患急,錫恩上疏條陳河務,略曰:“蓄清敵黃,為相傳成法。大汛將至,急堵御黃壩,使黃水全力東趨。今年漕艘早渡,因御黃壩遲堵,以致倒灌停淤,釀成大患。且欲籌減泄,當在下游,乃輒開祥符牐,減黃入湖。壩口已灌於下,牐口復灌於上,黃水俱無出路...
張必清是“梅花磁針灸綜合療法”(“奇經療法”)的創始人。2013年媒體曝光位於北京白石橋路45號的人濟山莊小區B棟樓頂天台上建造了一棟兩層別墅,該建築為B樓2605室業主張必清耗時6年建成。人物經歷 1966年在涇縣茂林中學學習,後因文化大革命中斷。在其後5年在家跟隨祖父張吉安學習中醫。祖父張吉安在當地很有名氣。...
吳則虞(1913~1977),著名文獻學家,詞學家。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中國藏書史、詞學的教學和研究以及古籍校勘整理工作。個人生平 吳則虞(1913—1977),字蒲廎,涇縣茂林人。當代國學大師,幼受家學,4歲習字,6歲習詩。父母逝世後,為叔父收養刻苦讀書,1913年出生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茂林鎮。幼承...
原籍安徽涇縣茂林,1922年出生於哈爾濱一個書香門第。“九・一八”事變後,於1932年隨全家入關,遷居北平。1935年畢業於北平私立育英國小,隨即升入育英中學,正值“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秋轉入天津南開中學就讀。1941年自天津私立工商學院附中升入該校商科會計財政系。1943年起先後在天津私立達文中學、志達中學、...
吳葆萼(1900~1981),安徽涇縣茂林人。民國3年(1914)在蕪湖縣立五中讀書。民國8年(1919 )“五·四”運動中,參加一系列學生愛國活動。高中畢業後,入上海外國語學校學習,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9年(1920),黨組織派他同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曹靖華等赴蘇聯遠東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民國12年(1923...
4、1998年以來,參與了省級教研課題“鄉土歷史教育系列化研究”課題研究工作,並發表《茂林小解放》一文。5、2001年高中畢業會考成績合格率100%,居全市第一名。00級畢業會考合格率列全市第七名,優秀率列全市第四名。6、2003年高考,本人擔任班主任的高三(5)班本科達線12人;03年高考,文綜達本科線25人。00...
吳之理(1915~2008)安徽涇縣茂林鎮人。1936年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1937年在漢口參加新四軍,任軍部材料科科長兼外科醫生。後從事傷科和衛生管理。1941年調任三師衛生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手術隊醫務工作。1951年任志願軍後勤部衛生部長,朝鮮政府5...
吳玉如(1898年-1982年08月08日),名家琭,字玉如,後以字行。1898年生於南京,久寓津門。原籍安徽涇縣茂林村,故早年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吳玉如早年就讀天津南開學校,與周恩來同班,因嫻熟古文,深受校長張伯苓賞識,曾在南開大學任教,兼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秘書。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奉張伯苓校長之邀,...
吳小如,1922年9月8日生於哈爾濱,原名吳同寶,原籍安徽涇縣茂林。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成員。系著名書法家吳玉如之子。吳小如1932年隨父遷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匯文一小讀書,1935年在私立育英國小畢業。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學,趕上了“一二...
1998年,看到皖南革命老區涇縣部分農村校舍破舊,王直以個人名義向有關省市新四軍老戰士、文藝界同仁摯友發出600多封助學求助信,募集資金22萬餘元,重建了安徽涇縣盤坑、田坊兩所國小,改善了老區近300名孩子的學習環境。不久,他又募集資金5萬餘元,為涇縣茂林、雲嶺、華橋、周沖、孤峰等十餘所國小貧困學生購買課...
任佩芬,1926年出生,安徽省涇縣茂林人,出身於一個鄉村教師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在父母的影響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是福群國小學生救國會的骨幹。後來,任佩芬參加了鹽城縣青年服務團工作,並很快加入黨組織,成為服務團中年齡最小的一名共產黨員。因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分隊長徐冰和同志們的誇獎。1941年7月,...
2011年末,城關鎮轄水泉寺、陽坡、共池、蘭家山、東庵、新溝、鳳凰、吳家水泉、土窩子、楊柳、茂林、袁家庵、延風、天池、五里舖、蔣家、甘家溝、芋子溝林場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08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城關鎮下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水泉寺村。人口 2011年末,城關鎮轄區總人口2.65萬人,其中城鎮...
吳小如,1922年9月8日生於哈爾濱,原名吳同寶,原籍安徽涇縣茂林。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成員。系著名書法家吳玉如之子。 吳小如1932年隨父遷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匯文一小讀書,1935年在私立育英國小畢業。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學,趕上了“一...
1985.09--1988.08 涇縣高級職業中學蠶桑專業學習 1988.11--1991.02 涇縣安吳鄉供銷社營業員 1991.02--1993.12 涇縣鳳村鄉、茂林鎮團乾 1993.12--2001.12 涇縣南容鄉鄉長助理,雲嶺鄉鄉長助理、黨委副書記 2002.01--2005.06 涇縣昌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2005.06--2006.04 涇縣琴溪鎮黨委副...
1941年“皖南事變”時,他帶領100多人,在涇縣茂林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烈的戰鬥。在受到國民黨八、九兩個師的兵力圍困、部隊斷糧斷水三天的情況下,仍堅持戰鬥。由於兵力懸殊,部隊被打散,胡興弟被俘。被俘後,他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只說自己是個伙夫,瞞過敵人。幾天后,乘黑夜逃出了軍營,找到了自己的部隊...
《吳小如戲曲隨筆續集》是200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小如。內容介紹 吳小如,本名吳同寶,原籍安徽涇縣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於哈爾濱。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個人經歷 吳小如1932年隨父遷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匯文一小讀書,1935年在私立育英國小畢業。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學,趕上了...
南容鄉位於涇縣南方,距縣城36公里。東鄰榔橋、浙溪,南與銅山鄉、旌德縣交界,西臨茂林,北依鳳村。南容鄉是革命老區之一。發展 以所轄南容村命名。解放後,初設8個行政村。1952年劃為西景、新南、山水、高湖、濂長5個鄉。1956年調整為新湖、山水、濂長3個鄉。1957年合併為南容鄉。1958年屬茂林公社。1961年...
《吳小如古文精讀舉隅》是2002年7月1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吳小如。內容簡介 吳小如,本名吳同寶,原籍安徽涇縣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於哈爾濱。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32年隨父遷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匯文一小讀書,1935年在私立育英國小畢業。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學,趕上了“...
根據當地人的傳說分析,原來的滿公祠或許毀於戰火,以後重新建立起來的。抗日戰爭期間,蕪湖淪陷,廣益中學遷至茂林,就在滿公祠中設立分校,沿江地區有很多學生來此就讀,有一批進步師生參加了新四軍,走上革命道路。建國以後,茂林供銷社在祠中設收購站,現在祠堂雖然保存,但是內部構件和許多牌匾額已不復存在。
吳小如,本名吳同寶,原籍安徽涇縣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於哈爾濱。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吳小如1932年隨父遷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匯文一小讀書,1935年在私立育英國小畢業。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學,趕上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由於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開大學任教,他便於1936年秋轉入天津南開...
1926年畢業於臨川師範附小,考入江西省立臨川第八中學。1930年因家庭經濟拮据停學,同年結婚。1932年在連城國小任教。1934年秋棄職,在舅父幫助下到上饒中學求學。1936年進入上海持志大學。1937年秋抗日戰爭爆發,轉入貴陽復旦大學。1940年轉入桂林新四軍辦事處,準備去陝北。因無機會,便到安徽涇縣茂林地區加入新四軍。194...
回憶中學作文教學 王昭琛先生二三事 悼念楊向奎先生 金克木先生千古 憶蕭離 讀王水照兄近作有感——兼懷趙齊平兄 芝蘭玉樹謝家風 ……五、其他 作者簡介 吳小如,一九二二年九月八日生於哈爾濱,原名吳同寶,號莎齋,曾用筆名少若,祖籍安徽涇縣茂林。北京大學教授,當代著名學者、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家、教育家、...
從1927年起由中國人擔任校長,學校幾經遷移,數度易名,先後為廣益中學,廣益茂林分校,培德女中,安徽大學附中,安徽師範學院附中,1959年定名為蕪湖市第十一中學。“文革”期間改名延安中學,1972年復名蕪湖市第十一中學。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一光輝檔案精神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