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末,北大中文系決定把中國文學史課程中講析作品的部分劃出來,另闢《歷代詩歌選》和《歷代散文選》兩門新課,最初由作者承乏,分別講授。到1961年,中國人民電台辟了“閱讀和欣賞”的新節目,也是由作者唱的開鑼戲。從那時起,作者開始寫一些賞析古典詩詞的文章。近十年來,賞析作品之風大盛,不僅有專門刊物,還出版了不少鑑賞古今名作的書籍。作者經常應邀這些方面的文字,現在就談一點切身體會。
作者無論分析作品或寫賞析文章,一直給自己立下幾條規矩,一曰通訓詁,二曰明典故,三曰通察背景,四曰考身世。最後歸結到揆情度理這一總的原則,由它來統攝以上四點。
把上述四點認真做到,並且以揆清度理的原則去衡量,至少自己感到這樣理解是通情達理、合理入理的,那么所講析的思想內容和所欣賞的的藝術手法才可能有說服力,才算有的放矢。這些體會原算不上什麼“治學之道”,只是自己寫賞析文章和讀古典詩詞時所恪守的幾條準則而已。願與愛好古典文學的廣大讀者共勉!
基本介紹
- 書名:古典詩詞札叢
- 作者:吳小如
- ISBN:9787805048376
- 頁數:472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4-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