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惠渠志》是《涇惠渠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涇惠渠志
- 作者:《涇惠渠志》編寫組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1年02月
- ISBN:7-80546-411-1
- 編纂人員:葉遇春、李林
《涇惠渠志》是《涇惠渠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
《涇惠渠志》是《涇惠渠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記述了從國渠到龍洞渠的發展以及涇惠渠現代化的管理和建設服務。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沼鹽防治,科學研究等。1作品目錄封面涇惠渠志著作權頁《涇惠渠志》編纂領導小組及編...
鄭白渠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關中地區的大型引涇灌區,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鄭國渠和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白渠的合稱,近代陝西省涇惠渠的前身。秦漢時期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鄭國渠,十幾年後完工。乾渠西起涇陽,引涇水向東,下游進入洛水,全長...
西齋題曰:“求志、興藝”。中建牌坊一座,上題“群材孟晉”。東西建圓門,有門房一間。引清白水環左右,水上建橋。地址為吳建勛續捐。所需經費白金三千六百餘錢,系涇陽及三原富紳捐輸。清光緒二十八(1902年),書院停辦,部分房屋拆毀。宣統二年(1910年),改為涇陽縣工業學堂。建國後至1958年,被涇惠渠管理...
自清代乾隆年間到清末,涇陽縣城曾經有過瀛洲、味經、崇實、涇乾四大書院,聞名陝甘兩省,出過不少英才。但是,民國初期,軍閥割據,兵連禍結,加上1929年的年饉,農村經濟破產,教育事業隨之衰落。抗戰前,十多萬人口的涇陽縣僅有兩所高校,而無一所中學。1933年,涇惠渠通水,涇陽位居上游,深受其利,農商迅速...
《鄭國渠》是2017年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鄭國渠》重點對下述問題進行了認真的闡釋:一是理清從鄭國渠到涇惠渠的發展脈絡;二是重點研究了涇惠渠的建設過程,對李儀祉及其建設團隊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分析研究,充分肯定了華洋義賑會對涇惠渠建設的貢獻;三是通過對建設團隊成員遺留的檔案、檔案、...
”(李協:《涇惠渠之首功郭希仁》)力勸原在德國讀鐵路土木工程的李儀祉改學水利。10月,回國家居。1914年曾上書全國水利局總裁張季直,建議興修西北水利,防澇減災。1915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郭在華山下共學園聚徒講學,一時有志之士從學者有三四十人;講學者有劉藹如、孫岳、續西峰、鄧寶珊、史可軒等,共...
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 1929年陝西關中發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餓殍遍野。引涇灌溉,急若燃眉。中國近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臨危受命,毅然決然地挑起在鄭國渠遺址上修涇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
涇陽縣秦鄭國渠、漢白渠遺蹟和涇惠渠現狀示意圖 涇陽縣概況 涇陽縣政區沿革 涇陽縣歷史紀年簡表 行政區劃、居民點名稱 涇乾鎮(地名圖、概況、地名志)永樂鎮(地名圖、概況、地名志)雲陽鎮(地名圖、概況、地名志)橋底鎮(地名圖、概況、地名志)口鎮(地名圖、概況、地名志)王橋鄉(地名圖、概況、地名志)白王鄉(...
涇河全長455.1公里(涇川縣誌記為451公里),流域面積45421平方公里。涇河幹流河谷開闊,一般在1公里以上,平涼至涇川間,谷寬2-3公里,川地平坦完整,有良好的灌溉條件。秦代有著名的鄭國渠,近代有涇惠渠等,是陝西關中地區的生命之河。涇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水系輸沙量最大的二級支流。涇河流域歷史悠久,...
此處上有篩珠洞、涇惠渠首等奇觀,下有鄭國渠首和鄭子真隱居處。每當夕陽臨山之際,透過渺渺水霧,陽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縷縷霞霧,如輕紗飄拂,像炊煙盪逸,游移在谷川村間,活脫脫一幅朦朧的寫意畫。在這幅畫面中,水上木舟從夕陽里歸來,暮歸的牧童在牛背上吹著兩三聲青笛,更增添了田園詩意。明代趙虞佐有《...
涇惠渠灌區現狀圖 表3-2 涇河鄭國渠歷代渠首工程改建情況一覽表 1986年涇惠渠基本情況表 第二節引渭灌區 表3-4 寶雞峽引渭基本情況表 第三節其它灌區 乾縣羊毛灣水庫灌區平面圖 第四節古近代渠道錄 第二章蓄水工程 第一節池塘、泉泊 一、1986年陂塘統計表 第二節水庫 第三節大型水庫 表3-7 鹹陽市1986...
水利設施用地(涇惠渠首)中國大地原點 工業用地(高莊工業園一角)工業用地(永樂工業園一角)建制鎮用地(縣城一角)村莊用地(中張鎮焦村)崇文塔 交通運輸用地(鹹銅鐵路永樂火車站)交通運輸用地(關中環線涇陽段)交通運輸用地(縣城北環路)交通運輸用地(西安-銅川高速公路涇陽段)1998年10月1日落成的縣土地...
在平原地區引河道洪水淤灌,需要進行灌排渠系規劃,特別是要有排水出路,以防地面積澇和地下水位抬高,導致土壤次生鹽鹼化。淤灌結合種稻是改良利用低洼鹽鹼地的有效措施。隨著渠系高含沙輸水的研究取得了進展,有些大型灌區也開始引取高含沙洪水進行淤灌。陝西省的涇惠渠灌區和洛惠渠灌區,過去規定當河水含沙量超過...
涇惠渠高陵段 臨潼區零河水庫 1973年3月和4月,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兩次到石砭峪水庫工地檢查工作 雁塔西晁大棚滴灌工程 陝西省委書記李瑞山聽取石峪水庫建設匯報 蘭州軍區政委冼恆漢、陝西省委書記李瑞山在大峪水庫檢查工作 市委書記孫長興在石砭峪水庫檢查工作 1973年5月10日,石砭峪水庫定向爆破築壩成功 西安市水利志 ...
人民為了紀念他,墓地選在涇惠渠旁分水閘後的張家山。于右任為李儀祉手書的輓聯:“殊功早入河渠志,遺宅仍規水竹居。”題寫在墓園大門兩側。自覺參加送葬的民眾達三萬人之多。國民政府發了特令褒揚,《大公報》發表短評,稱:“李先生不但是水利專家,而且是人格高潔的模範學者,一生勤學治事,燃燒著愛國愛民的...
秦鄭國渠後歷代又修了漢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廣惠渠、通濟渠、清代龍洞渠以至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張家山自然風景區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帶里密布著從戰國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遺址四十多處,它反映了不同...
涇惠渠渠首 涇惠渠渠首現景 楊陵后稷雕像 我國農業祖始后稷教民稼穡聖地遺址 宋金至元時期今旬邑安仁村古瓷窯遺址 清水河上的新老龍橋橫跨三原縣南北二城之間 鹹陽市科技志編委員 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農業科技 第一章種植科技 第一節良種繁育與推廣 表1-1-1 產量比較表 表1-1-2 產量比較表...
魯秦俠(1898-1979),陝西安康縣大同鄉人,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在陳樹藩部任排、連、營、團長,後任張鴻遠部支隊長、陝西警備二旅六團團長等職,1949年9月,就任安康縣長。1950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擔任省政協委員。1952年8月調涇惠渠管理局任副局長,1979年病逝於安康。人物生平 魯秦俠...
泔惠渠,於民國33年(1944)4月建成,當時由涇惠渠管理局籌建兼管,共投資210萬元(法幣),設施面積3000畝,實灌2400畝。在涇惠渠管理局兼管下,設立泔惠渠管理所。1952年,由涇惠渠管理局將泔惠渠灌區交由禮泉縣管理。1962年冬,本縣對灌區重新進行全面規劃、改建,並增建3座抽水站,使引水量增大為0.8秒...
鄭國渠“自仲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史記•河渠書》),就是說從今涇陽張家山引水,由西向東,穿過治峪河、清水河,又順濁峪河而下,再折向東北穿過漆水河的沮水,經富平縣、蒲城縣注入洛河退水。據西北大學歷史系、陝西省文管會和涇惠渠管理局1976年由瓠口至洛河實測,渠線長126.03...
本志記述的內容包括三原縣概況,名勝古蹟,三大書院等。作品目錄 封面 圖片 蘭原縣政府辦公大樓 三原縣城一角 池陽大街 鹽店街 三原郵電大樓 三原臨履公路大橋 三原古龍橋 三原新龍橋 清峪河大程鐵路橋 渭北蘇維埃政府舊址 馮村水庫 三原縣烤菸基地一角 涇惠渠北乾渠 三原化肥廠 清惠渠滾水壩閘門 唐代李靖故居內藤抱...
三原縣境內水資源由天然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組成,地區分布不均,客水利用充分,清河、清峪河、濁峪河、趙氏河流經縣境,涇惠渠、清惠渠、水庫、水泉、水井遍布三原縣。境內地層中有較好的儲水條件,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比較充裕,可利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19371萬立方米,人均617.8立方米,耕地畝均327.2立方米,...
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1929年陝西關中發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餓殍遍野。引涇灌溉,急若燃眉。近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臨危受命,毅然決然地挑起在鄭國渠遺址上修涇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
金家堰 ,開鑿於清代,從石砭峪口河西岸引水,灌水寨、曹村等農田500畝。今名磨堰渠,仍利用。王家堰 ,開鑿於清代,據《陝西通志》載,從大峪河南岸引水,灌江村農田1000餘畝。校尉渠, 在金家渠以北里許,灌田980畝。灃惠渠, 在灃河、潏河會合口下,從灃河東岸引水,“關中八惠”渠之一。中華民國31年...
1958年涇惠四支渠修通後,渠南有任、韓、叢、徐姓,其餘住大莊,村子人稱渠南為南莊子,當地人稱該村為“花劉莊子”。民國時,各莊統稱 “花劉莊子”,與花劉堡同屬武屯鎮三保所轄。解放後,為便於耕作,村民集中居住到學校南側,建立新村。村民雖來自四面八方,卻都勤勞樸實、有情有義,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
第四章 宋元以來的涇渠興衰與水利社會變遷 ——以歷代“涇渠圖”為中心 一、引言 二、按圖索驥:《長安志圖》、廣惠渠圖碑與方誌水利圖 三、涇渠的不確定性:豐利渠一廣惠渠一龍洞渠一涇惠渠 四、追求穩定性:涇渠水利社會中的制度、規則與秩序 五、結論 第五章 黃土高原的山水渠與村際水利關係 ——以...
他克服任務繁重、社會治安混亂、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難,堅持在陝西連續工作3年,取得了豐富的調查資料,發表了陝西中南部土壤概要、陝西植棉土壤概述、陝西涇惠渠誘致土壤鹽漬與改良建設等多篇論文,為陝西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基本資料。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由西安返回南京。1947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資源委員會合作調查西沙群島...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李儀祉任陝西省水利局局長,先後提出建設關中八惠工程計畫。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涇惠渠建成,當年灌溉農田50萬畝,鄭國渠煥發新生,八惠其他工程此後也陸續實施。李儀祉長期致力於黃河治理研究,他主張治理黃河要上中下游並重,防洪、航運、灌溉和水電兼顧,把我國治理黃河的理論和方略...
20世紀30年代,陝西省建成涇惠、渭惠、梅惠等大型自流灌區。其他各省也相繼舉辦了一些不同類型的農田水利工程。與此同時,從南方的廣東、江蘇到北方的陝西、寧夏等地,先後開展了一些灌溉、排水的科學研究工作。基本內容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壩水庫及圩垸建設,低產田水利土壤改良,農田水土保持、...
秦鄭國渠後歷代又修了漢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廣惠渠、通濟渠、清代龍洞渠以至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帶里密布著從戰國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遺址四十多處,它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演變,是我國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館。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