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蛾魚

海蛾魚

海蛾魚目(Pegasiformes)海蛾魚科(Pegasidae)6種海產小型魚的統稱。別名海麻雀、海燕、海天狗、海蜻蜓、飛雀,分布於東海、甬海。產於印度洋-太平洋暖水區中。體長形,包於骨質環的盔甲中,頭體盔甲完全癒合,尾部甲環不癒合,因而可彎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蛾魚
  • 拉丁學名:seamoth
  • 別稱:海蛾、海麻雀、海燕子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新鰭亞綱
  • :海龍目
  • :海蛾魚科
  • :海蛾魚屬 寬海蛾魚屬
  • :六種
  •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海蛾魚簡介,生活習性,分布地區,

海蛾魚簡介

海蛾魚Pegasus
別名:海蛾
英文名稱:dragonfish
分類地位: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海蛾魚目Pegasiformes 海蛾魚科Pegasidae 海蛾魚屬Pegasus Linnaeus
綜述:胸鰭大,水平位呈翼狀;腹鰭由指狀鰭條組成。口小,無牙,口位於骨質的長吻下方。其自然歷史及其與其它類群的親緣關係尚不清楚。最著名的一個種是飛海蛾魚(Pegasus volitans),眼藍色,體褐色或深紅,從印度澳大利亞均有發現。
形態性狀:體背暗綠褐色,腹側及尾郝淡鉻黃色,尾部背方具1~2條較寬的暗綠褐色橫帶。背、胸、尾各鰭具大小不等綠褐色斑點。體扁平,前部較寬,後部延長漸細。,體被骨板,軀幹部密接,不能活動。尾部短,四棱形,稍可活動。吻稍突出,粗短。口小,下位,稍可伸出。,無齒。鰓孔小,鰓蓋各骨癒合成一鰓板。體無鱗。軀幹背方有4列隆起嵴。。尾部較短,具尾環11節,且尾節各棱具尖銳棘刺。各鰭無棘。背、臀鰭較小,相對,位於尾部。胸鰭大,翼狀,與體側下緣在同一水平上,鰭條呈棘狀。腹鰭腹位,位於肛門前方。尾鰭截形。
海蛾魚自然形態海蛾魚自然形態
體扁平,窄長。體全被以骨板,尾部細長。頭部很短。吻部特別突出延長,呈扁平的長柄狀,兩側具細鋸齒。眼大,圓形。鼻孔小而不顯。口小,下位。兩頜無牙齒。鰓孔很小。背、臀鰭較小,相對,完全位於尾部。胸鰭發達,側位。腹鰭腹位,近後方。尾鰭後緣截形。體被以骨板,無鱗。軀幹部骨板密結,不能活動。尾部尚可活動。體呈淡鉻黃色。體背方,背、胸,尾鰭的鰭條上散布有細小綠褐色斑點,腹面及臀、腹鰭淡黃白色,體上還有不明顯的4-6條暗綠褐色橫帶。
海蛾魚是一種深海魚類,除了正常排列的鋒利牙齒外,它們的舌頭上也長有牙齒。儘管樣子非常恐怖,但這種魚的體型並不大,身長不超過15厘米,對人類構不成真正的威脅。海蛾魚所在的海域漆黑一片,有眼睛也變成瞎子,因此必須採用其他方式尋找獵物,如此才能生存下來。
海蛾魚
常見的只有60~70毫米長,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海。它原來頭、胸、腹部的鱗片慢慢癒合成一塊包裹除尾部以外的身體的骨板(類似於甲殼動物的頭胸甲),將背鰭、腹鰭全部移到尾部。此時胸鰭藉機拚命長,結果變成了“翅膀”。而它尾部的鱗片也不服氣,最後都變成了分節的骨板,幸好節與節之間還稍能活動,不然就並.法遊動了。

生活習性

為深海底棲小型魚類,以小型魚、蝦為食。

分布地區

我國南海。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大洋洲北部海中亦產。
此魚中國有2屬3種,產南海到台灣海峽,分布於淺海和河口。胸鰭寬大,常以腹鰭的指狀鰭條在水底匍匐爬行,活動能力較弱。主要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體長小於20厘米。 本科魚類數量少,無經濟價值。在沿海海蛾魚曬乾可作藥用,治小兒麻疹,甲狀腺腫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