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舶行》是清代詩人李徵熊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海舶行
- 作者:李徵熊
- 創作年代:清代
《海舶行》是清代詩人李徵熊創作的作品。
《海舶行》是清代詩人李徵熊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山如礪,河如帶,我朝車書大無外。東漸西被朔南暨,四海茫茫與天際。番國波臣群稽顙,職方年年圖王會。翁洲東南第一關,汪洋波濤通萬派。清晨放去流求船,飛煙一道金崎界。更歷閩廣達安南...
《海舶三集》序是劉大櫆為一本普通的詩集作的序,不正面涉及人和詩,只就海說,而說海又別從江淮起頭。文章寫得絢爛多彩,搖曳多姿,的確顯出了作者酷似韓愈的翻空出奇的風格。作品原文 《海舶三集》序[1]乘五板之船[2],浮於江淮,滃然雲興[3],勃然風趣[4],驚濤生,巨浪作,舟人僕夫[5],失色...
我今渡海胡為乎,歌成海舶淚沾襦。作者簡介 姚瑩,清安徽桐城人,字石甫,一字明叔,號展和,晚號幸翁。嘉慶十三年進士。鴉片戰爭期間為台灣道,與達洪阿設計擊退英軍。戰後以“冒功欺罔”貶官四川。鹹豐初復起用,赴廣西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官終湖南按察使。師事從祖姚鼐,工詩,文章善陳時事利害。鴉片戰失敗...
據民國初年《江蘇六十一縣誌》記載,民國初年“響水口扼北潮河上之中流,海舶出入多在此下纜。商業之盛為諸鎮最”。而且外輪也不斷來響, 1933年在張芳如商會長的號召下,向各商號籌資在民便河入灌河口處,建造民便河上第一座木質大橋——北大橋。橋長48米,寬4.5米,九孔八排木樁,每排四根,中孔...
忽於廣大海舶行李中見一篋,衍熟視之,知為暾谷故物,不鑰而啟,則晚翠軒之詩與孟雅(沈鵲應字)夫人崦樓遺稿在焉。既恫且喜,遂請以校刊自任。”迫於當時慈禧的淫威,前期不少詩作散佚。收入《晚翠軒詩集 》的作品,大多寫於1894年以後,共存詩作154題計192首(未含科第應制詩),其中五古17首,五律...
這種巨型的海舶在當時世界上是罕見的。 [79] 遠洋海舶行駛在南海到波斯灣的廣闊海面。船上繼續使用指南針導航。吳自牧《夢粱錄》說:海商船舶進入大洋,“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伙)長掌之,毫釐不敢差誤”。 [233] 制瓷行業 北宋滅亡後,許多官窯隨著一起遷到南方,如著名的修內司官窯為南渡後邵成章...
源於宋代市舶司的“抽買”、“抽解”和“進奉”。對海舶輸入商貨中的禁榷品,由歷朝政府全部收買;對非禁榷品,除抽分一部分外,又收購一部分,其餘許民間買賣。收購的部分,除供宮廷消費和賞賜外,也有再行出售的。元代行抽分。明代實行貢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設市舶提舉司,管理朝貢和朝貢貿易。簡介 屬國的...
陳子龍認為:黃等“虛聲寡信,事必不濟”,沒有答應戴的要求,並說:海舶往來,不乏信使,你等好自為之,我決不阻攔。戴即離去,“自是不復相聞矣”。是月十六日,吳勝兆未舉兵而事泄被捕,入獄窮治。清軍誣陳子龍與吳“共謀”,遣兵捕之。陳子龍易姓李,改字大樽,先潛匿嘉定侯岐曾仆劉馴家。後又逃...
城東有舶主都綱廟,土人敬信,禱卜立應,舶舟往來,祭而後行。”古儋州的貞利侯廟及萬安軍的舶主都綱廟,是不是如上文說到的早期龍王廟有承傳關係,今已不可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廟都設在海邊,是海舶商人所建,祭祀的為商舶祈求海航順風的南海海神,而且“禱卜立應”。宋代商人祈求平安的禱祝,...
徐葆光,長洲人,生於1671年、卒於1740年(《清史列傳》卷71說他卒於雍正元年即1723年,但雍正十一年印行《海舶集》,汪棟作序言,說去年請到詩詞手稿拜讀,柯遇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考證為1740年);字亮直、澄齋,號二友老人、海東役人,借姓潘,以吳江籍參加科考。1705年康熙第五次下江南,徐葆光獻詩...
命御史台、宗正府委官遣發朱清、張?宣妻子來京師,仍封籍家貲,拘收其軍器、海舶等物。丁巳,令樞密院選軍士習農業者十人,教軍前屯田。二月,壬戌,詔中書省汰冗員。中書省自左、右丞相而下,平章政事二員,左、右丞各一員,參知政事二員,定為八府。仍諭樞密院,除出征將帥外,掌署院事者定其員數以...
元代指南針的套用更為普遍,也更為精確,已成為海舶必備的航海工具。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針許多針位點連結起來,以標明航線,稱之為針路。指南針套用的技術進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乾、坤、艮)作為航海羅盤上編排的航路方位,這樣,海船航行更能精確地確定航向,把握航線。元朝航海技術的提高,還表現在對...
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另外還有一首,題《南海神祠作》:波羅花落蠻娘拾,獅子洋開估舶能。漢代樓船零落盡,何時重見伏波功。另一位反清復明的志士陳恭尹,隱居後亦留下詩作,第一次寫到了粵海關。詩名為《鐃歌》:粵海關開海舶過,漁人生計只漁蓑。從今不用愁飢餒,魚課承恩減已多。
相傳古時海舶由此入貿山。長35公里,平均河寬16.4米,平均水深3.26米。系北侖區西北境引鄞東南之水以灌溉、通老市區航運的主要河道,亦浹水大閘主要行洪河道。前塘河,又稱外塘河、南塘河,亦名橫溪河。上游橫溪,源出道成岙九闊嶺和道成嶺,兩源合而北流至大岙,東受乾坑之水,復北東納暗水坑之水,...
在遺留至今的海道針經和更路簿中,更數和針位為其主要內容,以更計程、以針位定向,共同引航海舶。此中,“更”作為一個標準里程單位告訴人們兩地的大約距離,針位作為方向標告訴人們兩地的大致方位,為人們通過針經和更路簿推斷古代地名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可能。1、更數的相對穩定性為地名定位提供前提條件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