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Russell在1967年將海王龍亞科定義為擁有以下特徵:前上頜骨牙齒前方有大型喙、
上頜骨與齒骨擁有12顆或以上的牙齒、後耳骨有個供的第5到7根腦神經經過的孔、
基枕骨或
基蝶骨沒有供
基底動脈通過的管道、
方骨的蹬上突大,而且末端尖、上隅骨背側邊緣圓,而且成水平、
薦前椎有29顆、後部
尾椎的神經棘稍長,但並沒有形成明顯的鰭、脈弓並未固定至尾髓、四肢並沒有形成平順的表面。海王龍的薦前椎總長度短於薦後椎的總長度。
發現
海王龍亞科的各屬被發現於各大陸,除了澳大利亞與南美洲。海王龍亞科通常是大型海生
蜥蜴,擁有堅固的牙齒,撞擊用的口鼻部是由延長的前上頜骨與齒骨所構成。在
南達科他州發現的一個海王龍類化石,擁有胃部內容物化石,包含其他
滄龍類、
硬骨魚、大型
海鳥黃昏鳥、可能還有
鯊魚,顯示海王龍類的食物來源廣泛。一個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Sternberg)發現的標本,體內包含小型的蛇頸龍類骨頭。
在1992年,Lingham與Soliar提出海王龍亞科並非
滄龍科中游泳速度最快的,也並非最強壯的。海王龍亞科的體格為輕型,身體重量大量減少,並擁有相當小的
胸帶、
骨盆帶、以及四肢。它們的骨頭為高度多孔結構,可能充滿了脂肪細胞,可增加浮力。這些特徵顯示海王龍亞科可能是伏擊掠食者。海王龍亞科是最大型的滄龍類之一,
海王龍與
海諾龍的某些種身長可達9到15米,使它們成為最大型的
海生爬行動物之一。羅素在1967年敘述的
T. zangerli,原本是海王龍的一個小型種,但現在被認為是一個未成年的
T. proriger個體。在2005年,Everhart建立堪薩斯海王龍,化石發現於斯莫基希爾河白堊層。
Polcyn與Bell在2005年建立了一個更大的演化支,稱為羅賽爾龍類科(Rullessosaurina),包含:海王龍亞科與
扁掌龍亞科、以及它們的姐妹生物群(包含
特提斯龍、
羅塞爾龍、
亞瓜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