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寺(海潮寺(福建省福州市道教廟宇))

海潮寺(海潮寺(福建省福州市道教廟宇))

長樂南路光明港畔紅星社區的天仙府海潮寺。該廟始建於清朝城外南台萬壽境內。原址面積有一千兩百多平方米,結構十分規範,包括大殿、偏殿、觀音閣、仙海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仙府海潮寺
  • 供奉:張、鐘、劉、史、趙五位靈公
  • 面    積:1220平方米
  • 包    括:大殿、偏殿、觀音閣、仙海橋
結構,景觀,歷史沿革,

結構

天仙府海潮寺擁有大殿、偏殿、觀音閣、仙海橋等建築物,前埕立有一對大石獅和高九米的南北斗,大殿為磚木結構,飛檐翹角,脊頂塑有雙龍搶珠,栩栩如生。踏步立面牆嵌大理石陰陽太極圖,階梯中間設正面龍丹犀,犀下部雕有龍蝦躍龍門。殿前兩個抱龍青石大香爐,甚為罕見。
海潮寺

景觀

海潮寺供奉主神張、鐘、劉、史、趙五位靈公,附祀內閣李總政、督察丁巡捕、兵馬大元帥、朱七爺、陳八爺,福德正神等神聖。偏殿觀音閣素雅潔淨,大士前站立一對天真活潑的善財童子和獻珠龍女,香火不斷天仙府海潮寺中還有多副古蹟楹聯,如“海騰魚蝦逐波躍浪靈公顯天意,潮湧蒼龍登雲駕霧五帝展神威”;“五神靈鎮鄉土驅除邪惡藏福果,眾黎庶樂安居仰賴鴻恩得甘霖”;“護民
海潮寺
聖帝濟德普照施福澤,靈公諸神驅魔除惡保全寧”等句,對仗貼切,意寓深刻,表達了人們對五靈公捨己救人高尚品德的稱頌。觀音閣素雅潔淨,楹聯“若不回頭誰替汝救苦救難,倘能轉意何須我大慈大悲”書法優美,令人回味。

歷史沿革

康熙年間,每逢端午節,此地的信士香客乘船前往馬尾海潮寺進香並參加龍舟賽,時間久了,鄉中有人認為應在本地建寺。1943年,歐、江、陳、林、鄭、連六姓共商建海潮寺事宜,在排尾破土動工。
天仙府海潮寺歷盡滄桑。1955年在“1·20”轟炸中被毀,後恢復;“文革”期間,海潮寺的神像法器、楹聯題匾盡遭破壞;三中全會後,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海潮寺才恢復活動;
2002年,海潮寺原址重建
2005年,海潮寺經宗教部門批准的道教活動場所
2013年舉辦過海峽兩岸五靈公信仰文化研究會並舉辦了海峽兩岸五靈公信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正式成立並揭牌,參加此次會議有台灣西來庵,福州五區的五靈公廟宇前來參加
海潮寺
2014年至2015年海潮寺龍舟會親習俗參加並順利入選福州市市級非遺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