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預警技術與實踐》是201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預警技術與實踐
- 作者: 張志鋒,索安寧,楊正先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1004472
《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預警技術與實踐》是201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預警技術與實踐》是201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預警技術與實踐》是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專家組對近年來開展的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檔案。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技術方法》重點闡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預警的技術流程、指標體系、指標算法與參考閾值、集成方法與類型劃分等技術要點,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概念、預警原則與技術流程;陸域和海域基礎要素的全覆蓋評價方法,針對不同主體功能...
識別不同圍填海利用類型對海域承載力的影響,並模擬未來海域空間發展格局,以資源環境承載力來合理約束控制圍填海有序開發,並對承載力進行預測預警,為合理控制圍填海規模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為維護海岸帶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理論、方法與基礎套用研究》是由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劉天科、侯華麗、周璞、鞠建華、靳利飛、李瑞敏、安翠娟、陳麗新、楊楠、王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項目摘要...
第1章是總論。主要闡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的定義,國家相關政策和要求,以及課題組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第2章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研究。主要闡述國內外有關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的相關研究成果,介紹了《技術方法(...
本項目主要形成5項成果:一是提出了分級-分區-分層次評價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體系,系統編制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技術與方法指南》。二是開展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2個典型地區實踐研究,提出了經濟區資源利用與...
海洋環境承載能力 海洋環境承載能力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海洋環境狀態和結構在不發生對人類生存發展有害變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類社會作用在規模、強度和速度上的極限值。出處 《海洋科技名詞》。
開展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研究建立區域海灣河口聯防聯治機制,推動涉海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提高區域突發事件協同處理能力。保障措施 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要把規劃執行情況作為地方政府領導幹部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
該標準適用於江西省市、縣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評價範圍應與同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範圍一致。引用檔案 參考資料: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DB36/T 1357-2020)的制定...
海洋生態紅線制度的意見和指南即將印發,紅線制度將在全國全面推開並在年底前以省為單位建立實施。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預警制度將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並完善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海洋生態損害賠償制度將在沿海深入落實,強化污染、破壞海洋生態...
部分海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近海漁業資源破壞嚴重,一些海洋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部分海域和海島開發秩序混亂、用海矛盾突出;海洋調查勘探程度低,可開發的重要資源底數不清;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相對落後。
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構建海洋生態災害和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體系,建立海灣保護責任體系。出台海南省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在全省各主要港口全面建立和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制度,港口所在地政府統籌...
根據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科學編制海洋功能區劃,確定不同海域主體功能。堅持“點上開發、面上保護”,控制海洋開發強度,在適宜開發的海洋區域,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積極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嚴格生態環境評價,提高資源集約節約...
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與預警機制,加強對赤潮、核污染、海上溢油、有毒有害化學品泄漏等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跟蹤監測和應急處置。選取廈門等地探索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途徑,開展污染物入海減排治理、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