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河大橋是
沿海高速(天津段)工程的關鍵結構物。整體由兩座主橋組成,全長2838米,兩座主橋橋面寬各27.5米,為雙向8車道。橋下能雙向通行5000噸級客貨輪。它在我國北方建橋史上創造了“五個之最”:6000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承台體積最大;主跨跨徑最大;主梁單位塊件施工時間最短,6.8米長的一塊工期僅為7天;整個工期僅為30個月;技術含量最高,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建設過程
天津海河大橋於2002年5月竣工通車,連線了海濱大道和新港三號路,為單橋,全長2650m,橋面寬23m,按四車道標準設計,每小時80公里,通航淨空為37.5m,由於建設資金問題,收費通行,海河大橋收費問題是大家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08年由濱海委牽頭解決,海河大橋已於2009年元旦開始正式停止收費免費通行。該橋是一座主跨310+190m獨塔雙索麵、鋼與混凝土混合型主梁的斜拉橋。整個大橋由主橋和南、北引橋三部分組成,北引橋長1040.43m,南引橋長680.43m。主橋長500m,主橋塔墩設在人工堆積的香蕉島上,“A型主塔”,塔高167.3m。為提高跨越能力,主梁在主孔採用鋼箱梁,長289.2m,主橋其餘主梁均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梁高3m。斜拉索為Ф7平行高強度鋼絲索,外包PE護套。
2008年
沿海高速公路天津段(天津至滄州)開工,海河大橋規劃為沿海高速天津段的一部分,由於沿海高速全程為雙向6-8車道,現有的雙向四車道的海河大橋成為瓶頸,天津市政府決定在現有的海河大橋旁建設一座與其平行結構相同的橋樑,與原橋形成雙塔“姊妹橋”,2011年11月30日正式通車,該橋將與老海河大橋實現分幅行車,設計為雙向8車道,行車時速可達80公里。通車後將大為減輕兩岸通行壓力,同時對緩解唐津高速、集疏港車流也將有著明顯作用。建成後的新海河大橋依然保持免費通行。(沿海高速天津段中段工程也就是集疏港二期,北起集疏港二三線立交,向南到津晉高速立交,全長19.92公里,為免費通行路段,其中包括海河大橋)
建橋設計
海河大橋位於天津市
濱海新區塘沽街海河入海口防潮閘及新港船閘西側,由兩座主橋組成,兩座橋為均為主跨310+190M獨塔雙索麵、鋼與混凝土混合型主梁的斜拉橋。主橋長500M,主孔跨越規劃中的複線閘及現用一線閘,主橋的墩號為24#~28#墩,其墩跨依次為310+48+48+48+46M,主塔墩為25#墩,位於香蕉島上,“A型主塔”,塔高167.3M,為提高跨越能力,主梁在主孔採用鋼箱梁,長289.2M,主橋其餘主梁均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梁高3M。斜拉索為Ф7平行高強度鋼絲索,外包PE護套。主塔墩為鑽孔灌注樁基礎,樁徑Ф1.5M,樁長68M,共96根,梅花型布置,承台長46.5M,寬34.5M,厚5M。頂面標高0.697M,底面標高-4.303M。兩邊墩(24、28號)墩位於主引橋連線處,均為雙柱墩結構,墩頂設21.40×3.2×3M蓋梁,基礎為10Ф1.5M鑽孔樁。承台平面尺寸為18.10×7.0M,厚度3M,頂面標高依次為2.0M和-1.4M,輔助墩(26、27號墩)均為雙柱門式墩身,承台平面尺寸為18.10×7.0M,厚3.0M,頂面標高依次為-2.60M和-1.70M,基礎採用8Ф1.5M鑽孔灌注樁。
北引橋長1040.43M,由24個(-1#~24#)墩跨組成。由南向北依次跨越河口街、新港一號路、新港鐵路、新港二號路,在二號路和三號路之間落地,上部結構除-1#~8#之間為預應力砼箱梁外,其餘均為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型梁,下部結構為雙柱墩配蓋梁,整體承台,基礎均為鑽孔樁;南引橋長680.43M,由17個(28#~45#)墩跨組成,跨越泄洪河道、船閘路、漁船航道與規劃長懷路中線相接,上部結構全為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下部結構形式與北引橋相似。單橋橋面全寬23m,按四車道設計。
運輸情況
主塔的施工精度達到了塔頂偏差為塔高的1/16000,遠小於規範要求的塔高的1/3000。該橋的塔高和跨度等多項指標目前在亞洲同類斜拉塔橋中居第一位,位居世界第三。建成後的海河大橋是聯通天津濱海新區南北方向的主要快速幹道,是跨越海河的一座特大型橋樑,按城市快速路標準設計,橋上行車速度可達到每小時80公里,它的建成徹底改善南北不暢的局面。
海河大橋是
濱海新區溝通南北貨運的主要通道,也是保證南疆物流中心正常運作的重要通道。由於靠近濱海新區的臨港工業區和天津港散貨物流中心,從建成開始,海河
大橋就成為了濱海新區海濱大道“咽喉”工程,成為溝通天津濱海新區幾大功能區的要塞。但也正是基於其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很多重型貨車都成為這裡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