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擴張

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說,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地。地幔物質由此不斷湧出,冷卻後成為新的大洋地殼,原來的海底則隨著新的海底地殼的產生而向兩側擴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擴張
  • 外文名:Sea-FloorSpreading
  • 別稱:板塊移動
  • 提出者:H.H.赫斯和R.S.迪茨
  • 提出時間:20世紀60年代
  • 套用學科:地理
  • 適用領域範圍:地球外殼
  • 適用領域範圍:地理勘探
簡介,假說原理,假說要點,

簡介

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說,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地。地幔物質由此不斷湧出,冷卻後成為新的大洋地殼,原來的海底則隨著新的海底地殼的產生而向兩側擴張。

假說原理

20世紀60年代,兩位英國海洋地質學H.H.赫斯(Harry Hess)和R.S.迪茨提出了“海底擴張”的假說。據測定,在太平洋洋底,海嶺兩側的地殼向外擴張的速度是每年5~7厘米,在大西洋是每年1~2厘米。大洋底部的地殼面貌大約需要經過兩三億年的變遷,才會發生一次更新式的巨大變化。海底擴張的學說是大陸漂移學說的新形式,也是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理論支柱。

假說要點

海底擴張說經過不斷地補充豐富,其要點可以歸納為;
1.大洋岩石圈因密度較低,浮在塑形的軟流圈之上,是可以漂移的。
2.由於地幔溫度不均勻而導緻密度不均勻,結果在軟流圈或整個地幔中引起對流。較熱的地幔物質向上流動,較冷的則向下流動,形成環流。
3.大洋中脊裂谷帶是地幔物質上升的湧出口,不斷上涌的地幔物質冷凝後形成新的洋底,並推動先形成的洋底逐漸向兩側對稱地擴張。先形成的老洋底到達海溝處向下俯衝,潛沒消減在地幔中,成為軟流圈的一部分。因此,洋底始終處於不斷產生與消亡的過程中,它永遠是年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