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說,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地。地幔物質由此不斷湧出,冷卻後成為新的大洋地殼,原來的海底則隨著新的海底地殼的產生而向兩側擴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底擴張
- 外文名:Sea-FloorSpreading
- 別稱:板塊移動
- 提出者:H.H.赫斯和R.S.迪茨
- 提出時間:20世紀60年代
- 套用學科:地理
- 適用領域範圍:地球外殼
- 適用領域範圍:地理勘探
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說,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地。地幔物質由此不斷湧出,冷卻後成為新的大洋地殼,原來的海底則隨著新的海底地殼的產生而向兩側擴張。
海底擴張簡介 編輯 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說,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
海底擴張”理論始於赫斯(H.H.Hess) 在1960 年提出的一種假設,認為有一種對流運動迫使地球深部的物質自洋中脊軸部湧出,並向外推移,越過海底,最後消失在大陸邊緣...
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斷裂谷,斷裂谷里不斷地冒出岩漿,岩漿冷卻後,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脈,這個過程就叫海底擴張效應,而這些新生的海底山脈...
《海底擴張與大陸漂移》是於1980年12月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金· 庫倫。...
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由於海水的掩蓋,海底地形起伏難以直接觀察。早期的鉛錘測深法,費時多,精度低。20世紀20年代以來,船艦在航行途中運用了回聲測深儀,...
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斷裂谷,斷裂谷里不斷地冒出岩漿,岩漿冷卻後,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脈,這個過程就叫海底擴張,而這些新生的海底山脈則...
海底地貌是海水覆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的總稱 。海底有高聳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綿延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蕩的深海平原。縱貫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綿延8萬千米...
海底熱流是指來自地球內部的在海底表層散射的一種熱流。地球的熱場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場之一。某一區域的熱流值是通過求得岩石的導熱率和地溫梯度的乘積得出。...
《海底--神奇的世界》是1999年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大奎。...... 大陸漂移、海底擴張與板塊構造 海底礦產――人類潛在的寶藏 第六章 太平洋海底 宏偉...
擴張型板塊邊界也稱生長邊界,伴隨洋殼新生和海底擴張。特點是兩板塊做背離運動,向兩側分離、散開,由於它的應力狀態是拉張的,故又稱擴張型板塊邊界。正因為應力拉張...
1962年,他在《洋盆的歷史》中提出海底擴張的概念,指出在大洋中脊軸部地幔物質上涌,形成大洋地殼;隨著中脊軸部新洋殼不斷形成,先成的洋殼向洋中脊兩側擴張,...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根據這一新學說,地球表面覆蓋著內部相對穩定的板塊(岩石圈),這些板塊確實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
因此大陸漂移學說被否認,形成了所謂的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可以說現代大地構造學說的發展歷程是三部曲:“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板塊構造說”,三個學說都是...
海底擴張說從以下事實得到驗證:①1963年F.J.瓦因和D.H.馬修斯從地磁場極性的周期性倒轉的分析發現洋中脊區的磁異常呈條帶狀、正負相間、平行於中脊兩側,對稱...
60年代,地幔對流的思想則成為解釋海底擴張和板塊大地構造學說的重要理論之一。板塊學說認為,驅動板塊運動的主要因素是某種形式的地幔對流。地幔對流是與地球動力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