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經濟

海島經濟是指以海島陸地資源、周邊海洋資源及其地理區位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島—海—陸”統籌協調發展,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發展演化特徵,具有一定脆弱性的地域經濟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島經濟
  • 外文名:Island economy
戰略特點,戰略重點,

戰略特點

(1)海島資源優勢突出,劣勢明顯。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漁、港、景"上,這在上面已論及。海島的劣勢主要體現在淡水資源和常規能源非常短缺以及基礎設施落後,海島分散在海中,規模較小,基礎設施難以達到規模經濟水平,因而交通、郵電通訊等設施都不足。由於海島陸地狹小,河流源短流激,土質薄、蓄水能力差,加上降水季節分布不均,造成海島普遍缺水。據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我國有淡水資源分布的海島490個,僅占海島總數的7%多一點。即使有淡水的島,其水資源也極為有限,開發成本往往比大陸高6~7倍。海島電力和燃料等常規能源的供應也不足。據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海島人均能耗為0.2t標準煤,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3。淡水、能源和基礎設施的缺乏,嚴重製約了海島的經濟發展。
(2)產業單調,總體水平低。海島經濟是以海洋資源開發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資源型經濟。由於受自然、資源、經濟、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除少數條件較好的大島外,絕大多數海島是以漁業為主,輔以少量種植業,第二、第三產業落後。
(3)獨立性差,天然外向。海島大多數面積較小,人口不多,本身市場容量有限。海島經濟發展,一方面要靠從島外輸入大量的資源、人才及技術,另一方面海島生產的產品又需要銷往國外,通過島外市場納入社會經濟再循環之中。單獨依靠海島的力量難以發展。所以,海島經濟具有天然的外向性,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外向性和對外依賴性也越高。
(4)地區差異大,島間不平衡。海島經濟的地區差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省市區間分布差異大。其經濟總量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遼寧、上海、廣東,其餘省市就少些。二是同類海島之間(如縣級海島)差異大,如1996年長島縣人均GDP為29091元,洞頭縣只有4832元,相差6倍。海島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要集中於有居民的海島;二是主要集中於大海島;三是集中於近陸島。

戰略重點

1、綠色開發
首先是發展綠色產業。依託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綠色生態旅遊業;其次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通過環島大堤、幹線公路、河道和林地的大規模植樹綠化,大幅度提高海島森林覆蓋率;疏浚拓寬河道,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海島引排水循環系統,建設海島範圍內的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從總體上實現經濟和環境建設的“雙贏”目標。
2、外向發展
對於有條件的海島,應培育出口加工工業和港口服務業。加快探索離岸金融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鞏固傳統大宗骨幹出口品種,開發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擴大勞務輸出,努力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3、結構最佳化
根據建設生態島的要求,以”三、一、二”為產業發展序列,以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為方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會展博覽、中轉物流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以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為主的生態型現代農業,努力發展以生命科技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面向出口的輕型加工業。
4、交通興島
加大航運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提升水路客運能力;構建島內高速公路、幹線公路、支線公路和鄉鎮公路等四類公路交通系統;建設現代化深水組合港口,以港口的快速發展促進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等新興產業區的形成:規劃建設越海軌道交通線,最終形成立體、安全、便捷的對外交通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