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帶地質環境評價與監測關鍵技術及套用

《海岸帶地質環境評價與監測關鍵技術及套用》是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徐素寧、王志一、黎兵、劉寶林、張霞、張永戰、杜東、薛峭、胡克、王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岸帶地質環境評價與監測關鍵技術及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徐素寧、王志一、黎兵、劉寶林、張霞、張永戰、杜東、薛峭、胡克、王穎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80019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12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海岸帶是海陸交接的關鍵地帶,地質作用活躍,地質環境問題複雜。我國海岸帶漫長,跨11個省(市、區),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密集、人口眾多。然而,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港灣河口淤積、地下水海(鹹)水入侵等地質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地質環境安全警示頻現,嚴重影響了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2008年以來,在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典型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關鍵技術與評價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支持下,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本行業有代表性的7家“產、學、研”單位的100多位研究人員,耗資2000多萬元,以遼河口、北戴河、曹妃甸、萊州灣、蘇北廢黃河口、長三角與珠三角等7個典型區為研究對象,圍繞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要素、監測指標和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評價等進行研究攻關,經過大家10年的不懈努力,系統建立了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的關鍵技術和評價方法,提出技術標準規程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3項、出版專著1部、科普宣傳片1套,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科普文章5篇,建成部級海岸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1個。成果突出,推廣套用效果顯著。取得進展如下:
1、首次構建了相對海平面變化、海岸帶侵蝕/淤積和海(鹹)入侵監測與預測技術,為我國海平面變化預測、海岸帶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重新厘定了地動型海平面變化的含義,提出了基於測高衛星數據的潮汐校正技術,建立了區域性相對海平面變化計算模型,構建了遙感監測-灘面調查-水下岸坡探測一體化的海岸侵蝕/淤積監測與預測技術,構建了水化學(常規離子比值、鹵族元素)和穩定同位素相結合的海(鹹)水入侵鑑定方法和立體監測與預測技術。
2、構建了典型海岸帶開發適宜性、城市與重大工程安全地質環境評價方法,成功研建了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與評價信息平台,提升了我國海岸帶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和綜合管理的水平。
系統分析海岸帶開發規劃需求,建立了港口建設、漁業養殖、圍海造地等多個功能用海(地)的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指標和方法體系,分別構建了沿海城市、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安全地質環境評價指標和方法體系,並研發建成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與評價網路信息平台,為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與評價提供系統支撐。
3、成果已在沿海9個省(市)的海岸侵蝕/淤積、海(鹹)水入侵鑑定、相對海平面變化監測、海岸帶開發規劃等工作中得到廣泛套用,效果顯著。該成果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和 “長江經濟帶”戰略中沿海(沿江)的重大工程選址、港口/碼頭的工程監測具有重要的套用價值。
該項研究深化了海岸帶地質環境相關理論,系統地建立了海岸帶地質環境監測的技術體系,豐富和發展了地質環境監測評價理論體系,增強了沿海地區公民和相關管理人員的地質環境意識,推進了海岸帶地質環境科技進步,得到了項目驗收組和同行專家的肯定,並贏得社會普遍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