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聚焦海岸帶地區關鍵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
  • 主要人員:李鐵剛、於洪軍、劉大海
簡介
2021年7月23日,自然資源部發文公布了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正式獲批。
實驗室以我所為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和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為共建單位,共設定三個研究方向:(1)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與調查監測技術;(2)海岸帶地質災害機理與防治修復;(3)海岸帶綜合管理理論與空間規劃。
實驗室圍繞國家自然資源管理和海洋強國建設的重大需求,聚焦陸海交接帶的重大資源環境問題,旨在構建海岸帶學科體系,發展海岸帶科學基礎理論,構建海岸帶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方法,突破海岸帶調查監測技術瓶頸,解決海岸帶綜合管理技術難題,發展海岸帶空間評估、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海洋生態價值實現、自然資源資產核算與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等關鍵技術,為自然資源部行使“兩統一”職責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決策支持。
科技創新 支撐海岸帶綜合管理
海岸帶是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重要實施區域。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生態保護與修復、海域海島保護與利用、海洋戰略規劃等職責都與海岸帶區域密切相關。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應“加強海岸帶綜合管理”。如何科學掌握海岸帶資源環境演化規律、有力支撐海岸帶資源管理、有效推動陸海統籌發展,是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那么,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將發揮什麼作用?重點實驗室執行副主任、海洋一所海岸帶中心主任劉大海正高級工程師從三方面做了介紹。
——利用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優勢,從陸海統籌的角度對海岸帶進行系統研究。海岸帶是陸海統籌的主戰場。應從陸海統籌的角度對海岸帶資源環境變化進行系統研究,重點考慮海岸帶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生態保護,以及空間合理性的相對關係。基於此,實驗室將從流域-海岸-近海的視角認知海岸帶資源環境演化規律和時空演變特徵,揭示人類活動在海岸帶演化過程中的作用與效應,提出基於陸海統籌的海岸帶自然資源保護與管理策略。
  ——發揮重點實驗室資源集中和體制機制優勢,支撐自然資源部海岸帶資源管理職責。“海岸帶是對科技支撐需求最迫切、也是生態最薄弱的區域,如何實現海岸帶全面認知、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提升海岸帶區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是自然資源管理面臨的重要挑戰。”劉大海表示,重點實驗室將聚焦海岸帶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地質災害預警和防治修復、國土空間規劃等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  ——重點實驗室的綜合平台優勢,是實現海岸帶資源綜合調查的有效手段。我國自20世紀就開展了海岸帶資源綜合調查,但總體來看仍存在不足,多源的脅迫使海岸帶自然生態面臨巨大的衝擊和壓力。如何破解已成為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劉大海認為,要破解這一困局,就必須建立多學科、多平台、多尺度的交叉融合研究體系,並基於認識、認知、套用三大問題導向提出回響機制,引領我國海岸帶系統科學發展,開展多層次的海岸帶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
基礎雄厚 省部共建+科教融合
“實驗室人才結構好,有活力,有闖勁。”李鐵剛介紹,重點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109名,形成了“領軍人才-學術帶頭人-國家與省部級創新人才-中青年人才”的梯隊結構。
  重點實驗室依託主體是海洋一所的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其前身是成立於1965年的原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河口港灣研究室,具有紮實雄厚的海岸帶研究基礎。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於洪軍研究員詳細介紹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基礎。
  在海岸帶基礎研究方面,聚焦海岸帶氣候演化、環境演變、成災機理、資源環境地理格局等領域,開展了長期工作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填補了海岸帶古氣候演化、河口海岸動力沉積地貌、海島生態地理、海岸帶資源環境演化等諸多研究空白,產出了一大批海岸帶領域標誌性專著,其中,編纂的《中國海灣志》《中國海島志》成套志書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海岸帶技術研發方面,設計了海岸帶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等相關領域頂層技術體系,牽頭編寫了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調查技術規程等多部標準,編制多項國家級規劃;牽頭開展了首批地方空間規劃海洋試點實踐、首個省級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試點、首個市級海島保護規劃;建立了我國首個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自動監測野外研究站,並自主研發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設備,實現了海岸帶地質災害由低效率人工監測到高效率自動監測的革命性突破,獲得20餘項專利。
  在海岸帶管理支撐方面,深度參與了國家和地方海岸帶自然資源管理各項事業,深耕海域海島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評估、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海洋戰略、藍色金融等領域。
  近5年,各項成果獲得海洋科學技術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等科研獎勵共10項。
  中國海洋大學和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為重點實驗室的共建單位。中國海洋大學在海岸帶地質災害機理和防治修復、海洋經濟和綜合管理研究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與海洋一所的研究方向各有側重且互為補充。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在海岸帶過程機理和調查監測、地質災害機理和防控方面具有深厚積累,並積極拓展國土空間規劃等方面研究,其海岸帶研究聚焦山東半島,具有本地優勢。
  “三家單位的聯合共建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專業特長,體現了省部共建、科教融合、院所合作的優勢和特點。”李鐵剛說。
方向明確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重點實驗室共設定三個研究方向:方向一為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與調查監測技術;方向二為海岸帶地質災害機理與防治修復;方向三為海岸帶綜合管理理論與空間規劃。整體思路是以科學技術支撐規劃管理,實現“科學理論-實用技術-管理支撐”三位一體的鏈條式發展策略。
  根據5年建設發展規劃,重點實驗室將堅持陸海統籌、科學與技術統籌、科技與社會統籌,堅持基礎研究、套用研究與自然資源管理支撐相結合,聚焦於陸海交接帶的重大資源環境挑戰,以典型海岸帶為研究區,以構建海岸帶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為核心,以海岸帶自然資源環境調查為基礎,以陸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帶關鍵過程、演變規律、監測預警與調控技術研究為支撐,發力海岸帶綜合管理理論、海岸帶空間規劃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努力打通海岸帶套用基礎研究與管理支撐的全創新鏈條。
  “重點實驗室將以重大、重點項目實施為抓手,強化科技成果的質量和創新導向,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體系,推動形成‘頂天立地,陸海統籌’的總體科研布局。支撐‘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建設、海洋深度治理及防災減災等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基於生態系統的海岸帶綜合管理。”李鐵剛說。
  李鐵剛表示,近5年內,重點實驗室將聚焦環黃渤海沿岸灣區、河口、海島的經濟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挑戰,開展多學科交叉和海陸一體化調查與分析,以海岸帶調查監測、地質災害、防治修復等關鍵技術為主攻方向,深化陸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帶沉積過程與機理,辨識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海岸帶演變中的作用,探索海岸帶自然資源空間規劃方法,初步構建完成海岸帶科學學科體系,將實驗室建成綜合實力強、學術水平高、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國內發揮引領作用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岸帶科學研究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