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勃魯寧

1930年3月繼任魏瑪共和國的總理。在一戰時是一名機槍連的上尉,曾獲鐵十字勳章。因在國會中表示出的頭腦冷靜、保守穩健的觀點頗受施萊徹爾將軍的好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因里希·勃魯寧
  • 國籍:魏瑪共和國
  • 職業:總理
  • 性別:男
簡介,後序,

簡介

當時德國陸軍向總統馮·興登堡提出新總理候選人的時候,希望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忠誠廉潔、性格稍許有些嚴峻的勃魯寧能在德國恢復穩定的議會制制度,把國家從越來越蕭條的經濟恐慌和政治混亂中拯救出來。然而,勃魯寧在這樣努力的時候,不知不覺為德國民主政治掘了墳墓,從而無意中為阿道夫·希特勒上台鋪平了道路,這是一個用心善良、具有民主思想愛國者的悲劇。
為了使他的財政計畫獲得強制性通過,勃魯寧在1930年7月要求興登堡解散國會,在9月14日舉行新的選舉。在這次選舉中,希特勒的納粹黨從國會中位於第九的最小黨一躍成為第二大黨。從此以後,勃魯寧想在議會中獲得多數便更加困難了。
在1932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勃魯寧曾構想爭取除了共產黨以外的各大政黨的同意,對德國憲法做一番根本的修改:打算取消1932年的選舉,由議會兩院的三分之二多數表決將興登堡總統的任期延長。此後,由議會宣布由總統攝政,總統死後,由皇太子的一個兒子重登霍亨佐倫王室的寶座——勃魯寧想通過這樣的復辟計畫置納粹黨作為政治力量於死地。
不過,興登堡總統對上述方案表示否定。1932年1月7日,勃魯寧同希特勒會談,表示如果納粹黨同意延長興登堡的任期,他本人願意向總統提出由希特勒來繼任總理。
由於納粹黨又在此事上作梗,興登堡不得不參加一場激烈的競選活動,他對勃魯寧處理此事的方案頗為不滿。而在不久之前,他還說過勃魯寧是“俾斯麥以來最傑出的總理”。
輿論認為,在興登堡獲得連任以前,勃魯寧和格羅納將軍必須執政,而在選舉結束後,他們的用處也就完了——歷史證明了這一觀點。
不過,勃魯寧,一個曾經嚴峻古板的天主教領袖,為了能讓年邁的興登堡連任,日夜不停地工作,這個向來待人公平的共和國總理此時毫不客氣,徵用了國家廣播電台,這是對於作為競選人之一的希特勒的極大的打擊。在這次1932年3月13日的選舉中,興登堡以49.6%的得票數 力壓希特勒的30.1%,獲得多數。但是由於沒有獲得絕對多數,第二次選舉必須舉行,興登堡仍然獲勝了。
勃魯寧雖然使興登堡獲得連任,但後者根本不買他的賬。借在“關於由國家付出優厚的賠償後接管東普魯士某些破產的容克莊園、把它們分配給無地農民”問題上的不同意見,興登堡與1932年5月29日要求勃魯寧辭去總理職務。第二天,勃魯寧就向他遞交了辭呈。
對這一過程,希特勒後來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在他的日記中曾有如下生動的描述:

後序

當我從慕尼黑回到柏林的時候,復活節氣象依然未消,不過對於勃魯寧一個人,冬天似乎已經來臨。可笑的是,他還不知道。他找到不人參加他的內閣。耗子都離開了快要沉沒的船(這裡指魏瑪共和國)。
後來,巴本成為勃魯寧的繼任者,不久又施萊徹爾被推翻,施萊徹爾成為了魏瑪共和國的最後一任總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