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

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是海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15年11月27日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
  • 發文機關: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施行時間:2016年1月1日
委員會公告,條例全文,草案說明,審議結果,修改意見,解讀,

委員會公告

第58號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5年11月27日

條例全文

(2015年11月27日海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佳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都有責任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畫,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第五條 省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制度,負責指導、監督和協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由省人民政府召集,成員單位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社會團體組成。聯席會議設辦事機構, 負責日常工作。具體辦事機構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各市、縣、自治縣參照前款規定,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和工作制度。
第六條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 家庭保護
第七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言行和科學的方法教育、影響未成年人。
第八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心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傳授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知識和技能,指導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併監督學校減輕未成年人的課業負擔,保障未成年人應有的休息、娛樂權利。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變化和思想道德狀況,對有心理、生理障礙的未成年人,應當送到醫療機構及時進行診斷治療。
第九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生理健康教育等,培養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了解相關知識的,應當向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求助,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提供有關教育指導。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和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需要了解未成年人學習、生活和交往情況時,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放任、迫使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失學、輟學;
(二)放任、教唆、迫使未成年人吸菸、飲酒、曠課、夜不歸宿、離家出走、沉迷網路、進入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打架鬥毆、賭博、吸毒、賣淫、嫖娼、攜帶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危險物品等不良行為;
(三)放任、教唆、引誘未成年人觀看、閱讀、收聽、蒐集或者傳播含有危害國家安全、淫穢、色情、暴力、邪教、迷信等內容的影視節目、音像製品、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和網路信息等;
(四)使未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基於生理健康原因需要看護的未成年人,處於無人看護狀態或者委託給無看管能力者看管;
(五)允許或者放任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進入酒店、賓館或者其他脫離監護的地方單獨居住。
(六)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和財產權益的行為。
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攜帶未滿十二周歲未成年人乘車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在副駕駛座位;攜帶未滿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車的,應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不分性別,平等地對待未成年人;不得歧視、虐待和遺棄女性未成年人、殘疾的未成年人和未成年的繼子女、養子女、非婚生子女。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鼓勵未成年人參加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家務勞動、社區公益服務以及各類積極健康的有益活動,但不得讓其從事影響身心健康的勞作和活動。
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並協助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矯治;對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不得拒絕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第十五條 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監護人代為監護,並及時將委託情況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學校、村(居)民委員會。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婦女聯合會、共產主義青年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村(居)民委員會和未成年人的就讀學校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並及時對其提供幫助指導。
父母和其他監護人應當與未成年人及其所在的學校、村(居)民委員會保持經常性的聯繫。
第三章 學校保護
第十六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針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素質教育、法治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法治觀念和安全意識。
學校應當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實行校長負責制,建立學校與學生監護人的經常性聯繫機制。
第十七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不得拒絕接收服務區域內符合條件的適齡未成年人入學,不得違反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責令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學生轉學、退學或者予以開除。
對曠課、逃學、輟學的學生,學校應當及時會同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進行教育規勸,督促其返校上課;發現未成年學生有不良行為或者違法行為,應當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部門,並加強教育、管理;處分未成年學生,應當聽取未成年學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申辯,並對申辯的內容予以答覆。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得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嚴格執行國家和本省確定的作息時間、課時和作業量的規定,保證未成年人休息、睡眠時間和每天不少於一小時的體育鍛鍊時間。
第十九條 學校應當設立家長委員會,通過開放教學、教師定期家訪、召開座談會和組織社區活動等形式,聽取家庭、未成年學生和社區的意見,改進和完善教育、教學方法。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對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未成年學生的基本情況、監護人情況、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方式等登記造冊,加強與其父母和委託監護人的溝通,指定專人負責對留守未成年學生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條 學校應當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場所和設施。
學校應當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根據不同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生理、心理指導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對有心理困擾或者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並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
學校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配備兼職法治副校長、法治教育教師、法治輔導員、法治教育志願者等,開設法治教育課程,普及基本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
第二十二條 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衛生保健制度,根據需要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或者兼職保健教師,每學年組織未成年學生進行體格檢查。
第二十三條 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安全的學習和生活設施,提供的食品、藥品及學生服等學習和生活用品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並公開採購情況。
第二十四條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制度,配備安全保衛人員。非學校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學校。
學校應當根據需要,制定應對各種災害、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傷害等突發事件的預案;定期開展室內、野外、水上和火災、洪災、颱風、雷電、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生命安全自救教育演練,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
學校應當結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性知識教育和防範性侵犯知識教育。
第二十五條 教師應當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二十六條 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校內外活動,配備必要的救護藥品、器具和救護人員,防止發生擁擠踩踏等傷害事故,確保交通安全、活動安全、食品衛生安全。
第二十七條 學校及其工作人員發現校園及周邊發生下列行為時應當及時制止,根據需要向公安等相關部門報告:
(一)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其他教學設施的;
(二)尋釁滋事或者進行其他違法活動,擾亂教學秩序的;
(三)侵害學生人身、財物安全的;
(四)噪聲排放超出國家規定標準,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的;
(五)在校園及周邊非法出售可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的食品、飲料、書刊雜誌等物品的;
(六)其他應當及時報告的危害行為。
第二十八條 學校使用校車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取得校車使用許可,建立校車安全管理制度。校車應當符合國家標準,並由符合條件的駕駛人駕駛。校車運載學生時,學校應當配備隨車照管人員,隨車照管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學生乘坐校車安全。
第四章 社會保護
第二十九條 新聞媒體應當做好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宣傳工作,對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三十條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青少年活動場所、兒童活動場所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文化藝術館、動物園、公園、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對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應當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文化藝術館等場所陳列展覽的內容不適宜未成年人的,應當禁止向未成年人開放。
社區中的文化體育設施、公益性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第三十一條 面向未成年人開放的公共場所,經營管理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定安全警示標誌,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對可能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設施,經營管理者應當定期進行維護,並在顯著位置標明適應年齡範圍或者注意事項。
對危險性較大的娛樂項目或者體育經營項目,經營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應當指派專業人員指導未成年人開展活動,確保全全。
第三十二條 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和銷售彩票、兌付獎金。
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設定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的標誌,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經營者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第三十三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隱私;未經未成年人本人、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收集、使用未成年人的隱私,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和其他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或者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學校、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身份的資料。
第三十四條 學校校園周邊200米之內不得批准、設定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電子遊戲廳、錄像廳、網咖、酒吧、夜總會、成人用品商店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應當在顯著位置設定未成年人禁入的明顯標誌;經營者不得接納未成年人,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後,應當予以勸阻、制止,並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文體部門舉報。
第三十五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組織、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不得脅迫或者誘騙未成年人參加營利性的表演、禮儀、選美等活動。
組織未成年人參加表演、禮儀、選美等活動,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並不得損害其身心健康。
第五章 國家機關保護
第三十六條 各級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大問題,並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制定和修改未成年人保護的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協調、督促和指導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三)宣傳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對其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對成員單位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行考核;
(五)表彰和獎勵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成績突出的組織和個人;
(六)對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保護職責的成員單位及相關人員,可以建議有關部門進行問責;
(七)調查研究和協調處理其他有關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事項。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未成年人保護、救助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制定政策,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個人捐助款物支持未成年人保護事業。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和其他有關單位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並安排人員負責具體事務。
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採取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引導社工、志願者組織開展未成年人社會工作服務。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適齡未成年人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未成年人義務教育階段的各項資助政策,所需補助經費由省、市、縣人民政府統籌,並列入本級政府預算。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的公辦學校所需公用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教育資源投入,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第四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第四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定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對各類殘疾未成年人實施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學校應當具備適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特點的場所和設施。
特殊教育學校應當根據需要,在適當階段對殘疾未成年人進行勞動技能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
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未成年人隨班就讀,並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未成年人給予適當的教育補助,補助標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對象基本學習、生活需求確定。
第四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定專門學校,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接收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
專門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升學、就業等方面,同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享有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歧視。
對有嚴重不良行為但不符合專門學校就讀條件的未成年人,家庭、學校和有關部門應當協同管理、教育。
第四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和建設、改善適宜未成年人的文化、體育、科技等活動場所與設施,保障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對社會力量興建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應當在項目用地、信貸、規劃報建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轉讓和侵占未成年人活動場所或者設施,不得改變其用途。確因市政建設規劃調整需要徵用未成年人活動場所或者設施的,應當徵得產權人同意,並在徵用前先行規劃和擇地新建不小於原有規模的未成年人活動場所或者設施。
第四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關於文化市場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圖書、報刊、影視節目、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文化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依法及時查處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產品。
公安、文化、工商、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通信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網路信息內容以及手機運營商、網路運營商、網路信息提供商的監督管理,運用技術手段禁止、過濾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站、網頁,淨化網路環境,防止手機信息、網路信息等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和危害。
文化行政部門、公安機關應當全面加強對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進入的場所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場所的行為。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棄兒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以及因受監護侵害等需要緊急救助的未成年人實施救助。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積極組織和動員村(居)民提供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的線索,勸告、引導流浪未成年人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求助,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第四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及時對孤兒、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及其他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採取親屬撫養、兒童福利機構撫養、家庭寄養、依法收養等方式依法妥善安置。
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醫療和教育救助。
第四十七條 公安機關對虐待、遺棄、傷害、拐騙未成年人和脅迫、教唆、誘騙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依法及時予以處理。
公安機關應當把學校周邊作為重點治安巡邏區域,及時制止、查處擾亂學校秩序和侵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十八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幼稚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合理施劃人行橫道線或者黃色網狀線,設定交通警示標誌。對學校校車加強檢查監督。
第四十九條 衛生部門和學校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衛生保健和營養指導,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條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衛生等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食堂的食品、飲用水安全監管,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商、城市管理等行政部門應當嚴格查處學校周邊的無照、無證經營的餐飲店、副食店、流動商販,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質量技術監督、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生產、銷售兒童食品、藥品、用品等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依法及時查處。
第五十條 為未成年學生提供餐飲、休息服務的場所應當依法經營,並符合國家和本省有關安全、衛生標準。公安、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消防、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其加強監管。
第五十一條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組織實施本區域內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工作,針對未成年人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身心發育需要等特殊情況,採取有益於其身心健康發展的監督管理措施。
第五十二條 消防部門應當加強學校的消防工作,每年定期組織學校消防檢查,發現火災隱患或者其他消防違法行為,應當責令學校落實整改措施。
第五十三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採取拘留、逮捕、強制隔離戒毒、判處刑罰等剝奪人身自由的措施或者處罰,可能導致未成年人失去監護的,應當及時通知未成年人居住地的民政部門。民政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救助和妥善安置。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經常關注父母長期服刑在押、強制戒毒或者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無法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的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情況,防止出現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
第五十四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採取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方式、方法,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違反本條例,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村(居)民委員會、予以制止、勸誡;放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七條 學校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責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不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相關義務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監察機關或者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條 本條例所稱的學校,是指託兒所、幼稚園、普通中國小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專門學校和其他針對未成年人教育的教育培訓機構。
第六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1月28日海南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同時廢止。

草案說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的委託,現就《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修訂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關於修改《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的必要性
2008年11月,海南省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實施以來,對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2013年和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規定》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兩次執法檢查、一次跟蹤督查,在充分肯定我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指出我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有待健全和加強、學校及周邊社會環境和治安管理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未成年人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需進一步加大投入等,需要對《規定》作進一步修改、完善。近年來,省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紛紛呼籲修改《規定》。如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三亞代表團提出了《關於修改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的議案》。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決定》。為強化我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修訂後的上位法精神,結合我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對《規定》進行修訂是十分必要的。
二、《若干規定(修訂草案)》的起草過程
根據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14年內務司法工委開展省外立法調研,團省委委託海南大學法學院開展問卷調查並起草《若干規定(修訂草案)》。2015年初省人大常委會將修改《規定》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畫後,內務司法工委牽頭組織團省委、海南大學法學院專家組赴海口、三亞、保亭、澄邁等市縣進行立法調研,並就修改草案廣泛徵求了省未成年人保護聯席會議17個成員單位的意見,以及通過市縣人大常委會徵求各市縣未成年人保護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意見。2015年4月,召開了有中國人民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等省外專家和省內院校的學者參加的論證會,再次進行修改論證。經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並經內務司法工委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三、修訂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修改《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堅持以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科學立法”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其他有關檔案精神,使未成年人保護地方性法規更加符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制建設的實際,符合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現實需要。
(一)遵循現行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的主要內容,在現行法規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保留主要內容,修改或者刪除已不符合新的客觀情況的規定,補充一些新內容,保留並不是非改不可的一些規定和表述方法。
(二)堅持法制統一原則,處理好本法規的修訂與其他法律法規的關係。注意處理好與其他法律法規的關係,做到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相協調、相銜接。凡是其他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不再重複,或者只作原則性、銜接性的規定;其他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夠完善的,在修訂中儘可能做出明確規定。
(三)突出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增強法規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堅持問題導向,在梳理諸多繁雜問題的基礎上,力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例如,執法主體職責不夠明確的問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問題、家長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監護職責問題、校園安全問題、對孤兒、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未成年人的救助問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等。
(四)總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經驗,把成熟的經驗上升為法規規定。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在協調、指導和督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方面的作用,對這些經驗進行認真總結,把成熟的、帶有普遍性的經驗上升為法規規定。
(五)合理吸收、融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精神。繼未成年人保護法之後,我國於2012年10月26日又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修改。因我省尚未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性法規,本條例同時將其相關內容和精神吸收或直接融入其中。
(六)對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的特殊問題給予重點關注。如對女性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的保護問題;在家庭中平等對待男女未成年人問題等;還有近年來海南發生的教師性侵學生事件和校車事故的問題等都給予了重點關注。
四、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法規的體例
省人大常委會2015年立法計畫中,原定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是《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修訂草案)》。我們認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缺一不可。現行的《規定》存在的不足是:執法主體與責任不夠全面、不夠明確,缺乏司法機關辦理侵權案件中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規定,法律責任規定過於簡單,原則性條款多。而“條例”的體例則較為全面,條理比較清晰,能夠在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個方面,針對我省未成年人保護存在的具有地方性的突出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回應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省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反映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各種問題,並在明確家庭、學校、政府、司法機關等各有關方面保護未成年人責任的同時,相應地加強對法律責任的規定,完善多位一體的保護體系。為此,將法規的名稱改為《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結構包括總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法律責任和附則共七章,條款由現行法規的47條增加到79條。
(二)進一步強化了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其中,各級政府責任尤為重大。為進一步明確政府的主體職責,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修訂稿由原來規定“省實行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制度”,修改為“省、市、縣(區)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將委員會辦公室改設在民政部門,更加有利於各市縣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有利於委員會辦公室履行指導、協調等職能,同時加強了我省的兒童福利和救助工作。除上海和福建設在教育部門外,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民政部門的做法在全國尚屬首創,在與各方溝通中得到了國家民政部的積極支持。
(三)進一步充實家庭保護的規定
親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針對一些家長對子女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等問題,修訂稿增加了對父母或監護人的規定,明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隱私,妥善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不得因未成年人有違法犯罪行為而拒絕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等。針對一些家庭對男女未成年人不平等對待的問題,作出了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不得剝奪其受教育權等規定。
(四)進一步充實學校保護的規定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主渠道。為了使學校更好地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修訂稿強調學校應當有針對性地實施素質教育、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明確提出學校實行校長責任制,建立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經常性聯繫制度。此外,針對調研中反映的學生心理輔導缺乏、體育文藝和校外活動少、學校食堂管理和校車管理薄弱、在災害自救、水上安全、性侵犯防範等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強等問題,都增加了新的規定。
(五)進一步充實和細化政府保護的規定
一是針對民眾反映比較強烈的教育不平等問題,強調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學校均衡發展。對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公辦學校所需的公用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二是針對未成年人活動場所不足、有些場所沒有充分利用等問題,修訂稿對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公益性文化設施向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等作了補充。三是為了淨化未成年人的文化環境,對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網咖、酒吧等場所、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不良文化產品等作出了新的規定。四是為了維護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對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和用品、校園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的管理等問題作出了規定。
(六)進一步充實司法保護的規定
一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修訂稿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二是公安機關不得招用未成年人做線人。三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訊問、審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其監護人或者其他合適成年人到場。對監護人以外的到場的合適成年人,應當給予適當的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補貼。四是公安、法院、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以實行社會調查報告制度。
(七)進一步強化法律責任
為強化法律責任,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修訂稿從兩個方面規定,一是作出概括性規定,例如違反本條例,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這樣可以使未成年人保護法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有機銜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二是對其他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作出具體規定。例如,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放任、迫使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失學、輟學的,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放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對脅迫、誘騙未成年人參加營利性的表演、禮儀、選美活動的,規定了相應的處分或整治措施。
以上說明,請予審議。

審議結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會後,法制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各市、縣、自治縣和省直有關部門徵求意見,並在海南人大網上公布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還就有關問題到部分市縣進行了調研。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草案進行了研究修改,並徵求了省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省編辦、省法制辦、省民政廳、省教育廳、團省委和其他省直有關部門的意見。法制委員會於6月23日召開會議,對草案進行了審議。省人大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省編辦、省法制辦、省民政廳和團省委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法制委員會認為,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結合本省實際,將《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修訂為條例很有必要。同時,提出以下主要修改意見:
一、關於法規草案的名稱。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若干規定》修訂為條例後的法規草案名稱文字表述不夠規範。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將法規草案的名稱修改為《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草案)》。
二、關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設定問題是上次常委會會議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焦點。草案第七條規定:省、市、縣(區)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在民政部門設立辦公室作為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日常辦事協調機構。對此,在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和調研徵求意見過程中,主要有三方面意見:一是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門認為,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涉及到新設機構的問題,同時也涉及對2013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建立的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制度的重大調整,應慎重研究。省民政廳提出,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民政部門不妥,民政部門負責的孤兒、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只占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一小部分,應將該辦事機構設在其他對未成年人保護負有更多職能的部門。二是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門認為,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教育部門比較合適。但省教育廳提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辦事機構設在教育部門不妥,教育部門主要負責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工作,很難承擔具體協調其他方面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三是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門認為,目前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團省委,各市縣也參照省里相應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制度,這種工作機制剛建立不久,應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國絕大多數省市也均將未成年人保護議事協調機構的辦公室設在共青團。省編辦建議,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瓊府辦[2013]97號)的規定,明確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的辦事機構設在共青團海南省委,負責日常工作。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將草案第七條修改為:“省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制度,負責指導、監督和協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由省人民政府召集,成員單位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社會團體組成。聯席會議的辦事機構設在共青團海南省委員會,負責日常工作”;“各市、縣、自治縣參照前款規定,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和工作制度 。” (草案二次審議稿第五條)
三、關於社工組織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作用。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涉及面廣,單靠保護機構自身的力量難以滿足全社會的保護需求,政府應當充分發揮社工、志願者組織的作用。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草案增加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採取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引導社工、志願者組織開展未成年人社會工作服務。” (草案二次審議稿第三十五條)
四、關於影響未成年人成長網路環境的監管。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網路環境監管,防止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草案中增加一款規定:公安、文化、工商、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通信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網路信息內容以及手機運營商、網路運營商、網路信息提供商的監督管理,運用技術手段禁止、過濾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站、網頁,淨化網路環境,防止手機信息、網路信息等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和危害。”(草案二次審議稿第四十條第二款)
五、關於對教師的相關職責要求。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教師的言行對未成年人影響很大,法規應當增加約束教師言行的規定。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草案中增加一條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草案二次審議稿第二十二條)
六、關於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社會團體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對於有職不盡責的社會團體,也應當設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增加一條規定:“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不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相關義務的,由監察機關或者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草案二次審議稿第五十三條)
七、關於法規的章節結構。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司法機關的保護都屬於國家機關保護的範疇,二者內容可以整合。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將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司法機關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條款合併調整為一章。將“司法保護”一章的名稱修改為“國家機關保護”。
八、關於法規的篇幅。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條例的篇幅過長,部分內容重複國家和本省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違反條例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已賦予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政處罰權,在草案中不必一一照搬。因此,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刪除草案中有關部門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規定和重複國家、本省有關規定的部分內容。
此外,還對草案的部分條文順序進行了調整,並對一些文字作了修改。
法制委員會已按上述意見提出了《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法制委員會認為,草案經過修改,已基本可行,建議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
草案二次審議稿和以上報告是否妥當,請審議。

修改意見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本次常委會會議於11月25日下午對《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草案三次審議稿)》(以下簡稱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草案比較成熟,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後,提交本次會議表決通過。法制委員會於11月26日上午召開會議,對草案進行了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省法制辦、團省委和省教育廳等省直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法制委員會逐條研究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提出以下主要修改意見:
一、關於兒童安全座椅。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草案應當按照有關國家標準,增加規定未成年人乘坐車輛的保護措施。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草案中增加一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攜帶未滿十二周歲未成年人乘車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在副駕駛座位;攜帶未滿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車的,應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草案建議表決稿第十二條)
二、關於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草案應當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要求。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草案中增加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草案建議表決稿第四十條)
三、關於法規的施行時間。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建議該條例自2016年 1月1日起施行。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 關於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辦事機構的設定,審議中有兩種意見,一是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辦事機構的設定應當由省政府規定,採取這種做法,既符合上位法的規定,也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意見,可使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較為穩妥地決定辦事機構的設定和調整,建議保留“具體辦事機構由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表述。二是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未成年人保護協調聯席會議辦事機構應當明確由省政府指定一個具體的職能部門來擔任。法制委員會經研究,傾向於第一種意見。
此外,還對草案三次審議稿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草案建議表決稿已按上述意見作了修改,法制委員會建議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
草案建議表決稿和以上報告是否妥當,請審議。

解讀

《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7年來我省首度對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進行修訂。
省人大法制委負責人圍繞《條例》呈現的新特點予以解讀。
一、父母去向需登記造冊
我國近年來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已經引起了社會極大關注。我省成年人離開父母和子女外出務工的現象比較多見,在農村更為普遍。
省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為此,《條例》規定,學校應當對留守未成年學生的基本情況、監護人情況、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方式等登記造冊,加強與其父母和委託監護人的溝通,指定專人負責對留守未成年學生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青少年隱私依法得到保護
近年來,一些媒體為賺取公眾眼球,使一些負面事件中的未成年人成為公眾議論對象,對其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
為樹立依法保護未成年人隱私的良好社會風尚,省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此次施行的新《條例》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和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和其他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或者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學校、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身份的資料等。
三、“小餐桌”要加強監管
為未成年學生提供餐飲、休息服務的場所,除了學校提供的食堂和宿舍外,多數分散在學校附近。經營者有的租用居民房,有的掛名“教育培訓機構”,有些場所還提供晚間餐飲、休息服務。目前,此類服務場所的相關行業監管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帶來了安全隱患。
省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為此,《條例》明確:為未成年學生提供餐飲、休息服務的場所應當依法經營,並符合國家和本省有關安全、衛生標準。公安、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消防、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其加強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