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侵型潮流沉積序列由早期的潮控河口和隨之而來的潮控陸架沉積組成。
潮控河口
冰期海平面下降引起河谷的深切割。在海侵過程中,深切河谷的河口首先遭到海水的侵漫,開始接受潮汐作用的改造。隨著沉積基準面的升高,潮汐沉積作用向著陸地方向推移。原來的沉積物包括原來的河口沉積物,在潮流的侵蝕和改造作用下。泥質組分不斷向濱外帶遷移。砂質組分或向陸地方向搬運或留在原地。
潮控河口的沉積物,一部分來自河流,一部分來自相鄰的陸架。沉積物的粒度在河口的頂端較粗。由於潮汐的沖刷作用,潮控河口一般沒有粒度向上變細的潟湖沉積。這是它與浪控河口最大的區別之一。浪控河口常見的砂質障壁島-泥質潟湖-砂質灣頭三角洲三位一體,在潮控河口不會出現。
潮控陸架
潮控陸架的特點是,潮汐作用強烈,成為制約沉積物搬運和沉積的主控因素。沉積物沿著潮流的軌跡進行搬運。但是,由於漲潮流與落潮流強度不等,沉積物的純搬運多半是單向的。在沉積物的搬運通道上,由於潮流動力學格局的不同,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載荷分流處;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載荷匯聚處。
前者以侵蝕作用為主,是沉積物的源。首先搬走的是細粒物質。最後留下介殼礫石等滯留沉積,有時見大型的波狀層理。再懸浮的沉積物沿著主潮流的方向繼續搬運,在潮流速度減小時陸續發生沉積(不一定是在床砂載荷匯聚處),那是沉積物的匯。如果沉積基準面與海底接近,在通路上既無侵蝕,又無沉積,就會形成一些與潮流方向一致的沙脊或孤立的沙丘。床砂載荷分流處的滯留沉積物和沉積物搬運通道上的砂質沉積物長期暴露海底,就成為所謂的殘留沉積。沿著沉積物的搬運通路,沉積底形發生有規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