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控陸架的特點是,潮汐作用強烈,成為制約沉積物搬運和沉積的主控因素。沉積物沿著潮流的軌跡進行搬運。但是,由於漲潮流與落潮流強度不等,沉積物的純搬運多半是單向的。在沉積物的搬運通道上,由於潮流動力學格局的不同,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載荷分流處;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載荷匯聚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控陸架
- 外文名:Tide control shelf
- 成因:潮汐作用強烈
- 結果:制約沉積物搬運和沉積
- 過程:沉積物沿著潮流的軌跡進行搬運
- 特徵:非常鮮明的沉積學特徵
簡介,分類,沉積類型,特徵,
簡介
潮控陸架的特點是,潮汐作用強烈,成為制約沉積物搬運和沉積的主控因素。沉積物沿著潮流的軌跡進行搬運。但是,由於漲潮流與落潮流強度不等,沉積物的純搬運多半是單向的。在沉積物的搬運通道上,由於潮流動力學格局的不同,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載荷分流處;有的地方是潮流和床砂載荷匯聚處。
分類
前者以侵蝕作用為主,是沉積物的源。首先搬走的是細粒物質。最後留下介殼礫石等滯留沉積,有時見大型的波狀層理。再懸浮的沉積物沿著主潮流的方向繼續搬運,在潮流速度減小時陸續發生沉積(不一定是在床砂載荷匯聚處),那是沉積物的匯。如果沉積基準面與海底接近,在通路上既無侵蝕,又無沉積,就會形成一些與潮流方向一致的沙脊或孤立的沙丘。床砂載荷分流處的滯留沉積物和沉積物搬運通道上的砂質沉積物長期暴露海底,就成為所謂的殘留沉積。沿著沉積物的搬運通路,沉積底形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沉積類型
在潮流速度小於50 cm/s時,形成波紋沙席和孤立的片狀砂質沉積。潮流速度超過1 m/s時,如有充足的砂質沉積物供應,形成潮流沙脊(Stride et al.,1982,Johnson et al.,1982)。在搬運通路的末端,常因潮流減弱而形成泥質沉積。海侵型的沙席結構成熟度都很高,泥質的混入物很少,是很好的油氣儲層。
海侵型潮流沙席的厚度一般只有幾米。在北海南部不超過5 m。沙脊的厚度不在此限,可以達到30 m以上。沙席的沉積構造主要是沙波移動形成的單向交錯層理。交錯層理的層系厚度沿著水流方向減小。潮流沙脊形成的交錯層理的傾向與沙席往往不一致。隨著潮流速度的減小,風暴作用的影響加強。在遠端的沉積物中風暴沉積構造常見。
在活動潮流沙脊內部,由於波浪作用在海水錶層加強,常可見到粒度向上變粗的現象。但是,海侵的總趨勢是水深不斷加大,勢必導致潮流速度的減小,沙脊因此失去活動性,風暴浪侵蝕脊頂,侵蝕產物呈片狀堆積在沙脊的翼部。生物介殼會因為簸選作用而在沙脊的頂部富集。儘管在現代海洋中可以看到殘留的沙脊仍然保持原有的形態連綿起伏,但並不說明它們可以保留在地質記錄里。迄今為止,尚未在古代沉積物中發現過潮流沙脊,說明其保存幾率低。
特徵
總之,海侵型潮流沉積具有非常鮮明的沉積學特徵。其底部往往是一個起伏很大的代表深切河谷的剝蝕面,其中有沖積相的沉積物充填,其上為潮控的河口沉積物,河口沉積物之上可以有一個侵蝕面,也可以為陸架潮流沉積物整合覆蓋。例如在中國東海,就沒有此類海侵侵蝕面,陸架潮流沉積物和泥質沉積物直接覆蓋在河口沉積物之上。但在有些地區,隨著海水的侵漫,這一侵蝕面的層位亦不斷升高。上面覆蓋著再造後形成的淺海沙席。
主要河口之間的海岸常以潮汐和波浪的混合作用為特徵,往往形成潮溝切割的粗短的障壁島,並可看到障壁島序列覆蓋在潟湖和潮坪沉積之上。
進一步海侵將引起陸架沙脊的廢棄和席狀海相層的侵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