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海事大學 中國海事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原
大連海運學院 )是交通運輸部所屬的
全國重點大學 ,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高等航海學府,是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定的世界上少數幾所“享有國際盛譽”的海事院校之一。
學校歷史 大連海事大學歷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
南洋公學 )船政科。解放前,中國高等航海教育歷盡艱辛,幾度中斷。解放以後,高等航海教育得以迅速發展。1
953年,由上海航務學院 、東北航海學院 、福建航海專科學校 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時為我國惟一的高等航海學府。 1960年,大連海運學院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3年,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UNDP)和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學校設立了亞太地區國際海事培訓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學在學校設立分校;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大連海事大學,
江澤民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1997年,被國家批准進行“211工程”重點建設; 1998年,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國家港務監督局和挪威船級社(DNV)的認證,成為我國第一所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和DNV三個認證規則證書的大學;2004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的評估檢查,並獲得優秀;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遼寧省、
大連市 就支持加快大連海事大學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達成了共建協定。通過不斷地建設和發展,學校在辦學規模、辦學層次等方面已居於世界同類院校的前列。
大連海事大學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國內外所享有的聲譽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1993年,
江澤民 、
溫家寶 、
曾慶紅 、
李嵐清 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了大連海事大學。江澤民同志親筆為學校題詞“堅定、嚴謹、勤奮、開拓,建設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學府!”
2009年,學校成功舉辦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暨大連海事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活動,李長春 、張德江 、劉延東 、陳至立 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學校致信或題詞祝賀,劉延東、陳至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視察了學校。 大連海事大學位於中國北方海濱名城大連市西南部。學校占地面積137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0.3萬平方米。學校擁有設施和功能齊全的航海類專業教學實驗樓群、航海訓練與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訓練館、教學港池、圖書館、游泳館、天象館等;擁有航海模擬實驗室、輪機模擬實驗室等40餘個教學科研實驗室,擁有2艘遠洋教學實習船。
學校實力
大連海事大學設有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交通運輸管理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交通運輸裝備與海洋工程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 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數學系、物理系、體育工作部、專業學位教育學院、交通運輸高級研究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航海訓練與研究中心、
船舶導航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運發展研究院(航海教育研究所)等19個教學科研機構,設有49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25000餘人,同時招收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並校50餘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近6萬餘名,其中大多數已成為我國航運事業的骨幹力量。學校還為7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培訓留學生及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4000餘名。
學校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12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
博士後流動站 ,擁有
工商管理碩士 (MBA)、
公共管理碩士 (MPA)、
法律碩士 (J.M)、翻譯碩士、
工程管理碩士 、
工程碩士 (15個領域)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
高校教師 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現擁有2個
國家重點學科 ,1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1個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1個省級示範專業,1個省級緊缺人才培養基地;2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建設單位,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連海事大學擁有一支整體素質好、層次結構較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273名,博士生導師(含兼職)195名,聘任二級教授34名,三級教授66名,並湧現了大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慧型化、
船舶動力系統 及節能技術、船機修造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
海洋環境保護 、海事法規體系等領域,集中了一批專業理論深厚、科研能力較強的知名專家、教授和學術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骨幹。學校還聘請共享院士5名、“長江學者”3名、講座教授65名、
客座教授 364名,通過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實質性工作與交流,使大連海事大學師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各學科前沿理論,進一步拓展了視野,活躍了學術氣氛。
國際合作
大連海事大學十分注重對外交往和校際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先後與俄羅斯、美國、日本、英國、韓國、澳大利亞、
瑞典 、埃及、越南、斯里蘭卡等國家的50餘所國際著名院校、單位正式建立合作關係,在合作辦學、互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著實質性聯繫,合作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寬。2005年3月學校與世界海事大學合作舉辦培養的“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碩士班”首次招生,進一步提升了學校國際合作辦學層次。學校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航海工程學院建立了我校校區,並於2007年在斯里蘭卡開始招生,實現了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輸出。學校還與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保持了長期合作關係,其中包括:國際海事組織(IMO)、
國際勞工組織 (ILO)、
國際海事大學聯合會 (IAMU)、
亞太航海院校聯合會 (AMETIAP)、國際航海教師聯合會(IMLA)、
亞太經合組織 (APEC)、
東南亞國家聯盟 、
國際航運協會 (ISF)、
國際船級社協會 (IACS)以及馬士基(MAERSK)、日本郵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運公司。學校還積極開展教育創新,不斷拓寬辦學渠道,引進教育資源。
新百年、新海大、新征程、新貢獻,大連海事大學在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和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瞄準新目標,踐行“學匯百川,德濟四海”的校訓,傳承“堅定、嚴謹、勤奮、開拓”的海大精神,弘揚“同舟共濟,艱苦卓絕,科學航海,愛國為根”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承載使命,搶抓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學校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學府,並向著具有鮮明航運特色的
高水平大學 建設目標努力奮鬥!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是一所以航運技術、經濟與管理為特色,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和理學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發軔於上海,1909年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公學)船政科開創了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
吳淞 商船學校,1928年更名為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59年交通部在滬組建
上海海運學院 。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為更好地服務
上海國際 航運中心建設和國家航運事業發展,根據上海市高校布局結構調整規劃,上海海事大學主體搬遷
臨港新城 。2004年11月19日,新校建設破土動工,並於2008年10月基本建成。校園占地面積133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率52%,水域面積8萬平方米。
新校區 及其完善的功能配套設施將成為學校更好地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中國和世界海運事業發展服務的一個新的平台。
上海海事大學 學校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碩士點(包括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法律碩士、翻譯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工程碩士,其中工程碩士包括
交通運輸工程 、
船舶與海洋工程 、電氣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技術、
電子與通信工程 、項目管理、物流工程等8個領域),43個本科專業,15個高職專業。擁有
貨櫃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航運仿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
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 、上海航運物流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航運中心建設研究方向)等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掛靠學校
。 學校共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群、物流管理與工程學科群、航運管理與航運經濟學科群、航運政策與法律學科群、海洋環境與工程學科群五大學科群。現有1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航海技術、物流管理、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輪機工程,航運管理),9個部市級重點學科,17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設有水上訓練中心,擁有萬噸級“育鋒”教學實習船,“天鷹”、“天琴”兩艘無限航區遠洋訓練帆艇及29艘水上訓練艇。
2008年以來,年度科技經費超過2.0億元,獲一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及部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實行校、院二級管理體制,現設有商船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流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法學院、中荷機電工程學院、文理學院和
徐悲鴻藝術學院 等二級辦學部門。全校在校生共有2萬5千餘人,其中有本科生16000餘人,各類在校研究生2500餘人。學校致力於培養國家航運業所需要的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已向全國港航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輸送了5萬餘名畢業生,被譽為“
中國航海家的搖籃 ”。
2009年,中國高等 航海 教育和上海海事大學迎來她們的百年華誕 ,歷經百年的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發軔於上海。根植於這片沃土的上海海事大學,繼往開來,源遠流長。從1909年的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到1950年的上海航務學院,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為維護航權、振興國運,走過了啟蒙、發展、曲折、壯大的風雨歷程,凝聚了幾代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創新求實的自強精神,是中國近現代高等航海教育的一個縮影。學校將立足航運,依託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為建成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學而努力奮鬥。上海海事大學新校園已建於東海之濱、滴水湖畔,與洋山深水港遙相輝映。她將傳承前輩薪火,集聚師生心愿,海納百川、開拓進取、求實創新、追求卓越,為中國由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邁進,為世界高等航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上海海事大學,猶如一艘滿載著祝福和希望的巨輪,汽笛長鳴,揚帆起航……
著名海事大學 韓國海事大學
韓國海事大學(Korea Maritime University)建立於1945年,位於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市影島,是韓國教育部直屬大學,在校讀書的學生超過7千人,學校共有海事學院, 海洋技術學院, 理工學院, 國際學院,4個學院,25個系部 。是與韓國國家發展同步進行的國策大學,作為韓國經濟中興的帶頭人,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名牌大學。作為一個
國立大學 其建立目的是推動韓國的海洋和工業的發展。建校以來,該大學通過為社會提供高 質量的海洋專業人才而在國家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未來,韓國海事大學作為最著名的專注
于海洋 領域研究的大學將依然保持領導地位。
目前,該大 學已經與國內17所、海外43所科學院校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其中包括富山國立大學、釜山海軍學校、
美國商船學院 、澳大利亞海洋學院、塔斯馬尼亞島大學、
普利茅斯大學 、英國、
神戶 海洋商船大學等著名學府。並與Dong-A大學醫院和Haedong醫院簽署了醫藥協定。同時還與包括韓國船舶登記協會及韓國船東 協會在內的17個機構簽署了工業-科研協定。
木浦海事大學
木浦海事大學( Mokpo Maritime University ),位於韓國Jukkyo洞,
木浦市 ,
全羅南道 。學校成立於1950年,於1993年升格為大學。
緬甸海事大學
緬甸海事大學(Myanmar Maritime University )由
緬甸軍政府 於2002年2月建立,直屬於緬甸交通部,2002年8月1日正式開學。緬甸海事大學位於
仰光 附近的迪拉瓦港,是一所專門為緬甸海事交通部門培訓勝任的造船師與工程師的學校.緬甸海事大學為了建設高效的海事團體將進行更廣泛的國際合作。
印度海事大學
印度海事大學(Indian Maritime University)位於印度第四大城市欽奈,創建於1996年,海事大學由現有的四所政府管理的海事學院組成,包括拉勒巴都高等海事學院、
加爾各答 和孟邁的海洋工程研究所以及孟邁的一家研究所。
世界海事大學
世界海事大學( World Maritime University )是由國際海事組織(IMO)於1983年建立的一所旨為各國海事當局,航運公司及港航企業,航海院校培養
高級管理人才 的大學,學校現址瑞典馬爾默市,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學制兩年,兼有專業(項目)培訓,無本科教育。
該校設有航海教育與培訓、海上安全與環境培訓、航運管理、港口管理等學科,每年為約80個國家培養近200名碩士研究生,還與
英國威爾斯大學 合作培養博士生。目前,世界海事大學共有50名教職員工,包括25人組成的長期教師隊伍。此外,還有13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座教授提供短期的教學服務。每位教師在各自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分別來自著名航運公司、國際組織的高級官員、知名大學的教授,為世界海事大學的學生提供一流的教學。
美國商船學院
美國商船學院 (United States Merchant Marine Academy)位於紐約州金斯伯因特,培養的人才是確保那些在海上作業,或者作為船員和船隊領導人員在海上交通領域弩駕現在和未來的人。他們從事的業務活動包括公司擁有和管理的船舶,在港口和碼頭處理的貨物,船舶的修理;服務類的包括海上保險承銷,租船公司,工程和研究公司,卡車聯運系統等把貨物傳送到全國各地。美國商船學院位於紐約國王點,在紐約約20英里以東的位置。本學院是一個國家機構,由美國運輸部的一個機構聯邦政府的海事局開辦。本學院是四年制教育。美國商船學院努力培養學生成為有紀律,有奉獻精神的領袖人才去致力於海上等服務。美國商船學院的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海洋工程,人文,海洋運輸,數學和科學,海軍科學,體育教育和船舶醫藥,英語,領導與倫理,文學和歷史等。
澳大利亞海事學院
澳大利亞海事學院Australian Maritime College (AMC)是為了滿足海事行業發展的需要,由聯邦議會法案通過,成立於1978年的一所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國家海事教育、培訓和研究基地。目前已經由當初的集中於短期遠洋課程的國小校發展成為大型高等教育機構,吸引了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工作人員和學生,其提供課程的範圍從證書教育到博士教育一應俱全。AMC有兩個校區,由三個國家中心組成,分別是海洋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海洋工程和流體力學,港口和航運。AMC的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澳大利亞海事學院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最佳的海事教育、培訓及研究中心之一,在世界範圍內的海事教育機構中排在前10位。
荷蘭海事大學
荷蘭海事大學(Netherlands Maritime University)是由沙特電信集團於在2007年成立的。NMU是唯一一所為整個運輸領域及與港口石油及化工行業提供教育與培訓的大學. 在物流及運輸供應鏈的運行及管理崗位教育方面處估計領先地位, NMU可以為在航運,港口及與港口相關的行業,各運輸及多模式運輸及物流領域的各個職業提供培訓,學院的教育範圍包括從職業教育到碩士專業。由於和商業領域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NMU是荷蘭唯一一所被荷蘭教育文化科學部認證的提供航海,運輸與物流教育的學校,荷蘭鹿特丹航運與運輸大學的畢業生可以成為物流經理,海洋運輸官員,內陸船隻的船長,海員,海洋工程師等等. 學校大學大約有3500名學生, 另外有幾百名來自商業領域專家及職業人士參加授課.包括貨運運輸經紀人及物流經理等等
中西非地區海事大學
中西非地區海事大學(Regional Maritime University)位於非洲加納共和國阿克拉市,由中西非地區加納、喀麥隆、甘比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五國共同創立,同時也是世界海事大學分支機構。目前該校設有5個本科專業和1個碩士專業。自1983年建校以來,學校已經為非洲大陸培育了數千名海事領域的專業人才。
俄羅斯涅維爾斯基海事大學
俄羅斯涅維爾斯基國立海事大學(Maritime State University named after Admiral G.I. Nevelskoy)(原俄羅斯遠東國立海事大學),是俄羅斯第一所以培養航海、人文、技術和航運法律領域專門人才的海事大學,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海事教育的中心。目前,學校共有學生10,000餘人,教師600餘人,擁有11個學院及16個系所,包括航海學院、人文學院、海事技術研究所、管理研究所、海洋保護、自動化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等